他是一个爱炫儿子的爹,可惜最有才的儿子也最坑爹

别人家的孩子

如今有句流行语,即“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好”。

“你瞧人家某某某,为什么你就不成?!”这是家长在家里对孩子所说的话。但是在外面时大多数家长往往画风突变,在自己的亲朋好友面前,把孩子当成自己炫耀的对象。

在家训孩子,在外夸孩子,这是一个看似矛盾的正常现象。

隋末有位大儒,名叫王通。他教育出来的学生有魏征薛收温彦博杜淹杜如晦陈叔达大唐开国功臣,另外房玄龄李靖李密等人也都向王通请教过学问,受其影响。

王通的儿子叫王福畤,也善文,曾任太常博士、交趾县令、齐州长史、泽州长史等职。他也是一个喜欢炫儿子的人。

王福畤有七个儿子,个个都以文显名,尤其是前三子王勔、王勮、王勃,都因能写一手好文章而名动天下。

王勃

作为老父亲,提起这几个儿子就骄傲。

有一天,他写信给一位姓韩的老朋友。客套话之后,又开始炫儿子:“王勔、王勮、王勃,三个孩子写的文章,词赋都清新俊逸。最小的王勃,好象更不错。”

这位姓韩的朋友回信很直率:“晋代的王武子有爱马的癖好,你有夸奖儿子的癖好。你们王家人的癖好,恐怕是太多了吧。我需要见到你的儿子们的文章后,才能够确认他们写的文章是好是坏。”

老韩说这话是有底气的,因为他也有一个很棒的儿子韩琬,官至监察御史,写有《续史记》、《御史台记》等书。

王福畤见老朋友的回信酸溜溜的,他也不服气了,立刻把三个孩子写的文章寄给老韩看。

老韩收到了这几篇文章,和一些知名人士共同鉴赏,不禁赞叹道:“生的孩子要是都像王福畤的三个儿子这样,确实是应该夸奖的啊!”

这一下,这哥仨更火了。杜易简是王福畤的挚友,见到了王福畤的这三个儿子,羡慕得口水直流:“此王氏三珠树也!”

杜易简是谁?杜甫的从祖,即杜甫爷爷杜审言的堂弟。

不过,这三珠书中最有才的王勃最坑爹。第一次写《檄英王鸡文》,被皇帝逐出沛王府;第二次因杀死官奴曹达,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畤。王福畤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

这令王勃很羞愧,从洛阳出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到达交趾,见到了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