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陪读日记04

续上: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一个高中生每天多睡一小时。


陪读的第一天也是迟到的第一天,就这样开心地结束了。明天?后天?总不能为了让她睡饱觉天天迟到。

讲真,我内心特别不能接受迟到这个事,而现在,更令人厌恶的是我还要编瞎话请假。

我自己在上学期间是不迟到的那种人,甚至还常常早到。可就事论事,我不是她,她也不是我,拿自己的优势做比较简直就是耍流氓。

我成了我讨厌的人,我感觉我的身体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一边嫌弃自己的行为,一边又乐于见她睡得好学得香。

夜已深,我风风火火了一天,继续搞着卫生,中途还跑出去买了绿植和鲜花,在我眼里,最好的软装就是有生命力的花花草草,看着它们沐浴阳光雨露,努力的生根发芽,就觉得生活可爱。


快12点了,极困,却还是睡不着。从1.8米的大床到0.8米的沙发床,从自家的大卧室到睡在小客厅,这些根本困扰不了我,我只是在为明早如何叫醒一个缺觉的高中生而苦恼。


人啊,干活不累,平衡情绪最累,而我要平衡的不仅仅是我自己的情绪,我要平衡很多人的情绪。

首当其冲是我和孩子的关系,其次还有孩子和老师的关系、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我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孩子和家庭的关系等,而这些关系又互为影响。

人的负面情绪就像病毒自带人传人的特性,一个处在敏感时期的高中生,随时都能捕捉到他人情绪的变化,哪怕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觉得是对自己责难。

你不帮助她扫清各种关系里充斥着的情绪性对立,她就无法安住于当下,精神都内耗完了,又不够时间睡觉,哪里还有力气搞学习?

陪读与我而言,是一个由繁到简的去复杂化的过程。

做饭洗衣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精神支撑。我需帮助她剔除掉那些精神内耗,剔得越干净,生活越轻松,学习越有效率。关于学习,始终要追求学习效率,而不是无休止地延长学习时间。

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氛围感”,要制造出一种有利于她学习的氛围感。给她创设出一个舒适的空间:安静、干净、合理、科学,让她可以放松且专注做好一件事。


思前想后,如果不能迟到,那可不可以早退?或者把花在路上的时间再压缩压缩。

我看一楼架空层摆着各式各样的电动车和自行车,要不然咱也弄一辆,这样早上至少可以让孩子多睡10分钟。

我不愿意再为了迟到编瞎话请假,但我真心觉得高中生晚自习下课的时间太晚了,回到家差不多11点了,洗洗刷刷就12点了,6点又要起床,这根本不科学,这根本不合理。

我改变不了规章,但我可以在规则内迂回。

就这样,我决定:

第一,节约在路上的时间,买个小电车代步;

第二,节约吃早餐时间,做好后打包带去学校;

第三,削减晚自习时间,每周找理由请假2次回家补觉。

接下来421天的口号是:我们要躺赢!让别人去熬夜吧!


想好了这些,我便沉沉睡去。

早晨5点半,准时醒来。从那天起,5点半就植入了我的生物钟。

做好早餐,叫醒孩子,我发现她的“起床气”还挺大。

给她下了一碗加鸡蛋和肉泥的“伪长沙米粉”,边吃边讨论了我们接下来的“睡眠改造计划”。并把计划告知了家庭其他成员,有异议,但最后都通过微信会议举手表示了同意。


由于小车车还没买,打包盒也没到,所以,我们又迟到了。不过,这次进步真的很大呀,迟到5分钟。这也反向说明了我们的睡眠改造计划是可行的。

陪读的日子里,我常常觉得自己像一条被放进了沙丁鱼群里的鲶鱼,为了搅活一潭死水,拼命地游动。


你领跑,你必然最累,你主导,你就必须舍弃自己当下的利益。我没有办法当骆驼,把头埋在沙漠里,视而不见眼前的危机。我宁愿当一条一天到晚游泳的鲶鱼。

消减对未来的恐惧,最好的办法是和当事人以及利益相关的人共同努力,不要总是一个人盲目的战斗,得道多助,得到越多的理解,就能获得更多的帮助。

接下来,一起期待我们的小车车,还有,我要缓解她的起床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