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拒绝送礼被逼退群,这3点与老师的“相处之道”,比送礼重要

今天有一新闻冲上了热搜,说是广西柳州一个班级群的家长要在教师节前答谢老师,经家委会商讨决定,大家集资买礼盒,每人40块。但一位家长明确表示:NO。 于是“家委会”以“要团结”、“大家都同意”……这样的理由,强制要求那位说:“No”的家长退群。

我看到这个新闻时,我的第一个疑问就是:这个“家委会”干得这么起劲儿,会不会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根源到底是老师“暗示”或“明示”要求送礼?还是真的就:“您不嫌弃,就一定要收下咱们家长和孩子们的这点心意吧~”?结果让老师“勉为其难”不说,还“里外不是人”?

孩子自发的“送礼”更令人动容

我大学毕业后,在私立中学工作过两年,当时和我一起搭班的班主任是一个东北人。

他从东北来到贵州教书,每年只有过年时才能坐飞机回家。班里的孩子们很心疼这位老师,就自发地凑了1000多块钱,在元旦联欢会上以送礼物的方式交给了这位老师。

当时,班主任并不知道“元旦礼物”居然是孩子们“众筹的机票钱”,开开心心地收下了,结果等打开那“礼物”和孩子们给他写的小纸条时,瞬间就泪目了——他想了想,仍旧把钱收下了,但在第二学期开学时,他又暗自将这些钱充进了每个学生的饭卡里。

他跟孩子们说:老师收到你们的心意特感动,但老师更希望你们能身体好,学习好,所以,我把我的心意充进可你们的饭卡里——那一刻,班里的很多孩子都落泪了。

孩子“愿不愿意”比家长“集体凑份子”更重要

关于给老师送礼这事儿,哪怕是幼儿园的孩子,我觉得很多时候都不可避免——或许孩子就真的很喜欢这个老师,或许孩子就是想送这个老师礼物,其实这无可厚非。

如果我的孩子真的很喜欢老师,也愿意送老师礼物,估计我不仅会出那40元的“份子钱”,我还会对我家俩娃各种“启发”——帮他们想办法对着老师进行单独的、花式的各种“表白”。

如果我孩子不喜欢那老师,我会详细问他原因,了解具体情况,只要没有伤害到我娃身心健康,我会问我孩子:“班里有别的同学爸爸妈妈想给你们老师送教师节礼物,你想送给老师吗?”我孩子没有强烈反对的情况下,我也可能会去凑那40元钱——伸手不打笑脸人,我会以后在与老师沟通时,觉得“理直气壮”,与旁的家长没什么差别!

当然,如果孩子强烈反对,那就别说送礼了,可能我就要直接登门拜访老师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这里除了这种“不动脑筋”式的“行贿老师”,更重要的可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40元钱,之所以会被顶上热搜,不是因为“送礼给老师”了,而是被“家委会”的胁迫整得极度“不爽”。这不是考验家长的智商,更是对老师的考验——一个真正有品有德的老师,怎么又会被这几百块钱弄得自降身份?

这是在“嘲笑”老师待遇低,还是“无脑的”家委会在炫耀自己有点子芝麻大的权力?

三点和老师相处的心得

家长们特别带劲地给老师送礼(又不是送车送房),难道不知道老师“升职加薪”,获得内心的满足感是领导的肯定、晋升考试,是孩子们的优秀有礼,又不是那760块钱。

哈哈哈。所以咱们和老师相处,还是遵循这三点原则比较好:

一是不越界。无论你是普通学生家长,还是家委会成员,都是协助、配合老师工作的人,而不是老师本人。可千万别越俎代庖,甚至代替老师“发号施令”,也许在某一次是帮到了孩子或老师,可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就真的不招人待见的——毕竟没有成年人喜欢听从另一个人。

二是别把社会上的“潜规则”带进学校。比如肆意送礼、我认识年级组长、校长就特别地让老师必须多照顾我家孩子之类的事就尽量别做。

三是随时关注老师群里发布的信息并及时回应。

这个就和在单位里领导在微信群里发个通知,你及时回应进度是一个道理。如果老是不回应老师,会让老师有种你是不是不关心孩子、不尊重老师的感觉,对孩子在学校生活很不利。

做好这些事,可比给老师送一盒不知道抹了会不会过敏的网购兰蔻重要得多啦!

【麒麟妈妈:曾在胎停路上挣扎了7年的85后,有丰富的胎停就医经验,教过书,写过文。现在陪伴双胞胎男宝七七、一一成长,定期与你分享情感、育儿生活中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