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了,云南夫妻考编“百余次”,挺着孕肚还在坚持

宇宙的尽头究竟是不是编制呢?不少大学生在毕业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身边的同学有些大二就已经开始准备公考和事业编考试了,有些同学只是后知后觉。

大学生们的选择不同,生活的状态也会在毕业后三年逐渐显现出来,那些已经考上公务员事业编的同学,打到了很多同学眼中稳定体面的程度,也使那些没上岸的同学,看着眼红。

但是这样的考试没有真正实力是不行的,学生自己有执念,再加上家长的期盼,或许一次不成功,两次三次就有机会,但如果超过五次,还会有多少同学继续坚持呢?

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了,云南夫妻考编“百余次”,挺着孕肚还在坚持

不是说选择考编的同学就都抱着一劳永逸的心态,但是稳定、受人尊重、没有后顾之忧,算得上是体制内工作让同学们报考的主要原因了。

对于考编这条路的经历,云南一对夫妻非常有话语权了,因为这对云南夫妻考编“百余次”,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让很多人佩服的同时感到有一些不理解。

都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对于这对夫妻来说,可谓是形容的十分形象了,丈夫匡先生已经是该地一个事业单位的员工了,提起自己考编的次数,他直言,考事业编和公考的次数加起来有60多次了。

这是很多普通学生无法想象的数字,有些同学考不上,就半途而废了,有些同学还想着再考一次,但是往往事不过三,考着考着就没有了状态和信心。

匡先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认识了妻子,这也算是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了,因为妻子也和他一样,一直在准备编制类的考试,两个人加起来真的考了百余次。

就连妻子怀孕的时候也没有放弃,挺着孕肚还在坚持,去参加了特岗教师的面试,在他们眼中,云南人考编的动力是最强的,因为编制工作在很多人的眼里都被高看一等。

匡先生是个退伍的人,失败的次数虽多,但是没有放弃自己进编制的梦想,两个人也是相互鼓励,匡先生如今还对公务员有着很大的期许,他也在鼓励妻子勇于去尝试教师的考试。

因为考试的次数多了,所以二人的经验也是颇为丰富,经常在一起探讨考试的技巧,以及面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彼此,是否对编制考试的期待就会减少呢

评论区涌现不少大龄“考编人”,这些人没有应届生的优势,为何还在坚持?

大家都很佩服这对夫妻的毅力,而在评论区也涌现出来不少大龄考编人,他们有些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有些则是刚刚卡在35岁上岸,都想着在年龄限制到期之前,为自己争取一个保底的机会。

笔者也十分钦佩云南这对夫妻考试的精神,还有那些已经没有了应届生优势,甚至连往届生都算不上的大龄人,他们为何还在坚持编制考试呢?

首先可能是他们对于自己的发展现状不太满意,有些人刚刚毕业就选择了直接工作,打拼多年依然没有长进,所以想试一试,用考试来改变一下现状。

其次,可能是这些同学毕业以后从事了机构教师或者是考公培训之类的工作,他们对于这些相关的知识早已了熟于心,既有备考经验,又有授课能力,同时,还能在面试中对答如流,所以想着用编制来结束之前高薪的工作,开启新的阶段。

活到老,学到老,大龄毕业生想考编,可以抓住这几种机会

懂得终身学习的同学,会在各种机会来临的时候及时抓住,大龄毕业生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这个时候想考编,如果自己本身是教育机构的老师,可以去报考教师编制,授课经验充足,会使自己很加分。

很多培训公考的老师,也能在编制考试中有更多的优势,这些老师平时都是教学员学习备考技巧,所以,对这些知识点早已了熟于心,而且还能摸清出题的套路,几乎不用费太多力气,就能上岸。

还有那些曾经在大学石参军入伍或者是高中毕业时考了军校的同学,在退伍之后,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参与体制内考试,这种考试一般在政审环节会比较严格,但是参军的同学,已经通过了严格的审查,所以在这一方面更加让人放心。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云南夫妻考编百余次这件事?(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