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研由浅入深,这三种办法很有效!

2025年05月17日19:50:17 教育 1872
推动教研由浅入深,这三种办法很有效! - 天天要闻

推动教研由浅入深


作者 | 虞秀云 金知纷


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更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基于多年教研实践与深入观察,我们发现中小学教研存在以下常见问题:一是教研主题不聚焦,难以解决教学突出问题;二是教研过程浅层化,教师缺乏深度体验;三是教研经验缺凝练,成果物化程度低;四是教研主体缺合作,成长共赢难实现。


为解决上述问题,推动教研由浅入深,我们教研团队提出构建“u—e—s”合作教研模式,通过设计教研主题规划线、编制有效教研手册、打造智能资源库三个途径推动教研的持续改进与深化。


构建“u—e—s”合作教研模式(即“university-expert”高校专家、“expert-teacher”教学名师、“school-teacher”一线教师),可以在良性互动中激发教师的专业自主性,进而增强教师群体认同与专业自信,促使其持续深入参与教研活动。同时在这一模式下实现研究主体协同化,助力共同体在联合教研中实现优势互补、成长共赢。


在“u—e—s”的合作教研模式下,高校专家与教学名师通过师范生培训基地与优质片区学校协同发展等活动深入一线课堂,收集并分析片区学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科学的改进策略。一线教师通过与专家深入互动,在专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专家思维”,同时可以获得教学名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专业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积累实践智慧。片区学校通过校际横向交流,分享教学优化的实践经验,将成果物化并加以分享,可以推动跨校协作,促进区域内知识共享与共同提升。通过建立稳定且高效的合作模式,高校专家、教学名师与一线教师之间形成常态化互动,能够保障教研活动的持续深化,推动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在“u—e—s”合作教研模式下,可以通过三条路径推动教研的持续改进与深化。


一是设计教研主题规划线,实现研究内容结构化。我们认为,教研活动的主题应具备价值引领和目标导向功能。深度教研强调围绕结构化主题展开,以确保活动高效推进,聚焦问题解决和目标达成。教研主题的设计应体现层次性、系统性与结构性,通过将若干主题细化为一系列具体研究问题,开展系列化研究活动,注重主题间的关联性与一致性,避免教研活动的零散拼凑。


由“u—e—s”共同体联合收集并分析学校中的系统性与普遍性问题,通过整理发现可大致聚焦以下四类:一是源于真实场景的鲜活问题;二是基于核心素养、依托学科框架梳理的进阶问题;三是跨学科联动的整合问题;四是立足学生视角的系统性问题。在此基础上,“u—e—s”共同体制订“主题教研活动计划”,明确学期教研计划、中长期主题教研计划以及具体的“主题式”研修工作计划,围绕某一类问题的教研活动持续不少于一个学期,甚至1—2年。同时,围绕主题策划中长期教研活动专题,系列化内容要体现“需求—主题—内容—形式”的合理性和关联性。这种方法将问题转化为主题,将主题细化为专题,使每次教研活动既具有深度,又与其他主题相互衔接,最终实现“大结构、小聚焦”的目标。


二是编制有效教研手册,推动研究过程可视化。在主题引导下,为使教研活动逐步向系列化、深层次、进阶性方向有效推进,由教研共同体编制《教师有效教研手册》,为教研活动的高效推进提供了关键媒介,同时为深度教研活动设计、实施与改进搭建支架,帮助教师明确实践需求、清晰任务目标、积极参与研讨并总结反思。


《教师有效教研手册》集教育教学、教学研讨、自主学习于一体,不仅是教师教学研究的反思文集,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可视化见证,为教师提供了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手册中包含详细的集体备课记录表,涵盖“准备(有初案)—研讨(成共案)—运用(思个案)—反馈(改进方案)”四大流程,为教研活动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引。每个流程都配备了“导研单”,从教材、学生、教学、育人等多视角出发,引导教师进行深度思考与系统研讨。手册还配备了课堂观察记录表、主题教研活动记录表及评价表,这些工具的设计旨在规范教师教研过程,全面完善教研活动的记录与反馈机制。通过这些工具,教师能够在教研中实时跟踪活动进程,及时总结实践得失,并据此提出精准的改进方案,从而显著提升教研实效。这种规范化的记录与反馈机制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加清晰的专业成长路径,也实现了教研过程的“可视化、可评价”,从而有效助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


为增强手册的指导性与时效性,《教师有效教研手册》还根据教研的深入与变化进行持续调整和动态更新。手册的内容随着教研实践的深化不断迭代优化,不仅确保了其指导价值的长期有效性,还为教师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支持。同时,手册特别收录了近年来的优秀教研案例及详细流程,使教师能够在学习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更加科学高效的教研活动。


三是打造智能资源库,助力研究成果物化。教研成果的物化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衔接的重要路径,通过资源整合与实践转化,教研成果能够为后续教学创新与团队合作提供动力源泉,推动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围绕教研的产出成果,可由“u—e—s”合作共同体联合打造线上线下互动融通的资源库,开发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包含编写多课型案例、开发精品课程、校本课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编写教育专著等活动,为教研成果的实践转化提供坚实基础。为确保教研成果物化的持续影响力,由“u—e—s”合作共同体建立成果共享与推广机制,通过组织线下教研分享会和成果展示活动,推动教研成果的广泛应用。在线上平台建设上,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将教研成果以数字化和模块化的形式存储和呈现,使其更便于教师查阅、借鉴和灵活应用。


这一资源库可以帮助教师将“单兵作战”式的成果积累转变为团队合作的常态化实践,一步步推动实践成果的最大化,让教师成长看得见、成果留得下。智能化平台能够根据教师的需求动态推荐相关资源,使教研成果的共享更加精准高效。


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将“教学”视为研究过程,将“成长”凝结为研究成果,合作教研机制的实施推动教研活动逐步实现系统化、常态化与可视化。这一机制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和优化教研流程,不仅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还为教育研究注入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动力。目前,这些成功经验已在一些县区中小学广泛推广,效果显著,有力推动了基层教研活动的标准化建设与深入发展。


作者分别系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 | 白衣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静安区劳动教育月推出92项劳动实践活动,打造以劳育心五色图谱 - 天天要闻

静安区劳动教育月推出92项劳动实践活动,打造以劳育心五色图谱

上海市朝阳中学“竞攀楼”二楼,一个关于都市校园的田园故事翻开了新篇章。“谢谢叔叔阿姨们,你们送来的秧苗,一定会在我们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在别开生面的赠苗仪式上,静安区永兴路第二小学的孩子们接过“光明谷锦”优质大米秧苗,期待长成饱满的稻穗。一旁,在孩子们清脆的语音指令下,“爱劳动的机器狗”将“...
推动教研由浅入深,这三种办法很有效! - 天天要闻

推动教研由浅入深,这三种办法很有效!

推动教研由浅入深作者 | 虞秀云 金知纷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更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基于多年教研实践与深入观察,我们发现中小学教研存在以下常见问题:一是教研主题不聚焦,难以解决教学突出问题;二是教研过程浅层化,教师缺乏深度体验;三是教研经验缺凝练,成果物化程度低;四是教研主体缺合作,成...
为什么现在学生敢举报导师了?师生关系到底怎么了? - 天天要闻

为什么现在学生敢举报导师了?师生关系到底怎么了?

最近几年,学生举报导师的事件越来越多,从北京邮电大学15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情绪暴力、克扣津贴,到华中农业大学11名硕博生实名举报导师学术造假,以及更多未被曝光的类似案例,各种社交媒体上学生吐槽导师的帖子,似乎师生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张。
高考志愿填报最需要知道的10件大事 - 天天要闻

高考志愿填报最需要知道的10件大事

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最需要知道的10件大事:NO.1 新高考政策重大调整1️⃣批次合并:多数省份取消一本、二本批次划分,统一为“本科批次”,志愿填报数量大幅增加(如从6-10个增至15-20个,新高考多达96个)。
高二数学拔高必看!新高考名师红榜 TOP5 满分冲刺指南 - 天天要闻

高二数学拔高必看!新高考名师红榜 TOP5 满分冲刺指南

在 2025 年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二数学学习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提升阶段。选择一位能够精准把握高考脉搏、深入拓展知识的数学老师,将为他们的数学之路插上腾飞的翅膀。以下是对 2025 年高中数学名师 TOP5 的排名及详细解读,助力高二基础较好学生在数学领域更上一层楼。 TOP1:胡源(有道领世) 胡源老...
泰国优化学生签证管理要求:提升教育体系的国际信誉 - 天天要闻

泰国优化学生签证管理要求:提升教育体系的国际信誉

【泰国新闻网xthai】据泰国官方消息,泰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与创新部(MHESI)于近期正式出台新规,针对各类提供短期课程的教育机构实施更严格的课程审查及学生管理制度,以确保外国学生的学习行为符合相关法律规范,进一步提升泰国教育体系的国际信誉。 根据高等教育部长苏帕马斯(Supamas Isarabhakdi)5月15日的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