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同学们来说,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往往也是剥夺同学们喜好和兴趣的地方,为了让学生的心思都花在学习上,不少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只能带与学习有关的用品,像课外书等物品本该是学生们排遣学习压力的主要用品,却成为了课堂上禁止出现的物品。
这也导致不少学生把排遣学习压力的目光放在了教材上,不是学生们对教材多感兴趣,实在是对于现阶段的他们来说,教材是他们接触最多,也是老师们不会过多批评他们的主要用品。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着手修改教材中的插画,一些美术生甚至把教材上的插图改造成偶像风格的人物画像,原本的教材插画虽然青春阳光,但显然不够符合学生们的审美,而被学生改造后的教材人物,俨然成了“花美男”。
美术生把教材人物改成“花美男”,女同学很满意:已然爱上学习
看着昔日平平无奇的教材人物插图,如今成为了令人怦然心动的“花美男”,不少女同学表示非常满意,甚至觉得自己已经爱上了学习,教材的插图对于同学们来说,已俨然已经成为了难得的消遣,而多数学生都觉得,如果教材的插图更符合学生的审美,也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
教材改造所表现出的是当代学生们惊人的创造力,美术生把普通的教科书插图变成了充满时尚元素的精美画作,为枯燥的课本增添了艺术气息,这种创意让不少老师都感到眼前一亮,更何况是长期沉浸在基础教育中的学生们。
但不少家长对此却难掩担忧,尽管家长们不希望教育是以牺牲学生创造力为代价的进步,但考场上的分数竞争何其激烈,即便是美术生要报考的艺术类高校文化课的分数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像央美这类顶尖艺术院校的文化课分数线甚至已经逼近普通一本线,这让许多美术生的家长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想到孩子们在短暂的的高中时光里,既要参加专业集训,又要保持文化课水平,家长们难免担忧孩子们分身乏术,以至于专业和文化课都表现不佳,错过了进入艺术类名校的好机会。
而家长们之所以对于学生改造教材人物的行为如此敏感,也不完全是出于对教育的焦虑,而是因为很多学生改造课本人物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而课堂注意力的分散势必会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教材的艺术性不该成为逃避的借口,提高学习效率才是进步的关键
有些学生们把走神的原因归咎于教材设计不够吸引人,认为插图太过古板严肃,这种表面的理由掩盖了更深层的学习动力缺失问题,教材的艺术性固然重要,但不应成为逃避学习的借口。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希望能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正确的引导,客观来讲,把教材人物画得更好看并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反而可能分散更多注意力。很显然这种表面的改变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本身的热爱。
作为美术生更应该明白时间的宝贵,知识获取的过程需要专注和投入,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课堂上把时间花在修改教材插图上,看似提高了学习兴趣,实则是一种时间的浪费。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改造教材上,不如多投入到专业学习和文化课的学习中,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发展,才是美术生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的关键所在。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