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区作家协会走进苏堂小学
四月二日,春风如同灵动的画笔,轻轻拂过枣庄大地,阳光也带着暖意,肆意倾洒。在枣庄的一角,峄城区承水路179号,苏堂小学宛如一位从悠远时光中踱步而来的老者,静静地立在那儿,见证了岁月长河里无数的兴衰变迁。当薛城区作家协会的骨干创作人员,在作协主席王庆利的带领下,踏入这片校园时,一场与教育灵魂对话的奇妙旅程,便如同春日里悄悄萌发的新芽,就此开启。苏堂小学专职书记冯耀,好似一位熟知历史脉络的引路人,陪着众人,一步步深入到校园文化的腹地。
苏堂小学的历史,犹如一部古老而厚重的长卷。1904 年,它在私家祠堂里播下了第一粒希望的种子,以“峄县县立女子模范学校”之名,踏上了漫长的教育征程。在时代的狂风巨浪中,它的名字几经更迭,从“峄县苏堂小学”到“峄城五七工农红校”,再到枣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最终,在2019 年7 月,它有了如今的称谓——峄城区苏堂小学。2021 年4 月,原坛山街道南关小学的并入,就像两条激昂的河流交汇,为苏堂小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催生出别具一格的双校区办学模式 。
踏入校园,仿佛踏入了一个时空交错的世界,往昔的痕迹与现代的气息在这里相互交织。课间,信号化课间操奏响了一曲活力满满的交响乐,学生们整齐划一的动作,恰似灵动的音符,谱写着青春的朝气。书法写字课上,墨香如同山间的薄雾,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孩子们手中的毛笔,宛如翩翩起舞的精灵,在洁白的宣纸上肆意舞动,勾勒出中华文化独特的神韵。班级文化墙,宛如孩子们梦想的舞台,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在讲述着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社团活动丰富得让人目不暇接。甲骨文化研究社团里,孩子们仿佛时光的旅行者,认真探寻古老文字的奥秘,那一刻,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与遥远的历史展开了一场亲密的对话。剪纸非遗文化展室中,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都是学生们心血的结晶,每一刀、每一剪,都倾注着对传统文化炽热的热爱。
在学校签名簿上留言
苏堂小学现有50 个小学教学班,2300 余名学生,他们如同茁壮成长的树苗,努力地在知识的甘霖中汲取养分,满心期待着长成参天大树,为大地投下一片绿荫。附设的13 个幼儿园班级里,400 余名幼儿恰似刚刚绽放的花朵,散发着纯真的芬芳,装点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200 余名教职工,就像勤劳的园丁,默默挥洒着汗水,用心血浇灌着祖国的未来。学校凭借科学的管理,在教育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先后荣获峄城区教育教学质量全区小学第一名、枣庄市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第一名等诸多荣誉。这些荣誉,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学校前行的方向。
作家们目睹着这一切,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铭刻着岁月的痕迹;一草一木,都散发着生命的活力,它们共同承载着教育的温度。在与学校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作家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望,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的热情。也领略到了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无私热爱,他们的坚守与付出,如同默默燃烧的蜡烛,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为他们指引着未来的方向。这座校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地,更是心灵的栖息地,它让每一个孩子在这里找到自信,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苏堂小学用独特的文化底蕴,书写着教育的传奇篇章。在岁月的长河中,它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教育的未来点亮了希望的灯塔。也许若干年后,这里的孩子们会走向五湖四海,但苏堂小学给予他们的知识与力量,将伴随他们一生。而这所学校,也将继续在时光的洪流中,见证更多的成长与变迁,续写教育的辉煌。
此次作协走进苏堂小学,作家们收获颇丰。不仅积累了大量鲜活的创作素材,更在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思考上深受启发。他们决定将在苏堂小学的所见所感融入作品,把这份独特的教育魅力传递给更多人,为教育事业的宣传与推动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苏堂小学,也将继续在时光的洪流中,见证更多的成长与变迁,续写教育的辉煌 。
作家们体验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