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企业招录新职人员学历升级是大势所趋

2025年03月23日16:02:14 教育 1211

近年来,随着铁路行业技术革新加速和高质量发展需求,铁路企业在招录新员工时呈现出明显的学历要求提升的趋势。从以往以高职(大专)生为主力,逐步转向本科(职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的需求在增长,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与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及产业升级战略密切相关,作为最大央企以招录高职生为主的局面可能成为历史。

铁路企业招录新职人员学历升级是大势所趋 - 天天要闻

一、学历门槛提升:从高职到本科的转型动因

1. 技术升级与岗位需求变化

随着高铁、智能铁路系统、数字化调度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铁路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显著提高。例如,机车乘务、信号控制、电气化工程等核心岗位需要更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职业本科教育因其“理论+技能”的双重培养模式,成为企业青睐的对象。例如,中国铁路上海局2025年招聘计划中,本科及以上岗位达1232个,而高职岗位虽占3347个,但明确要求专业严格对口,且需修读铁路相关课程。兰州局、成都局等企业的招聘公告也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生成为重点招聘对象。

2. 政策引导与职业教育改革

国家从2019年开始推动职业本科教育试点,旨在培养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并明确要求在十四五期间职业本科招生数要占职业院校招生数的10%,2025年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开启在全国首招铁道类职业本科。《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推动员工队伍向专业化、高学历化转型,进一步加速了学历门槛的提升。

二、当前招聘趋势的表现

高职生需求仍存但受限:高职生仍有一定招聘空间,但岗位多集中于一线操作类(如机车检修、工务维护),且需严格专业对口。例如,中国铁路兰州局明确要求应聘者所学专业为铁路方向。

铁路企业招录新职人员学历升级是大势所趋 - 天天要闻

本科生成为主力:特别是职业本科毕业生因兼具理论深度和实操能力,在技术管理、研发设计等岗位中占比显著增加。例如,中国铁路投资集团2025年校招计划中,28个岗位均要求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强调学习成绩优秀。

三、职业本科教育的适配性与挑战

1. 适配性优势

职业本科教育通过“产教融合”模式,直接对接铁路行业需求。例如,铁道工程技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等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企业实训,缩短入职后的适应周期。

2. 现存挑战

教育资源不均衡:目前只有在东北的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一家铁道类职业本科院校,其他地区的铁道类职业本科都在申办当中,形成规模还需要时日。

企业用人观念转型:传统铁路企业对高职生的依赖需要逐步调整,部分基层单位仍存在“重经验轻学历”的倾向,需通过政策激励推动观念转变。

四、未来展望:学历与技能并重的双轨发展

铁路企业招录新职人员学历升级是大势所趋 - 天天要闻

1. 职业本科教育的深化

预计未来铁路企业将联合高校开展定向培养计划,例如“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的深度绑定。同时,职业本科毕业生可通过企业内部晋升通道进入管理岗位,打破学历与职业发展的壁垒。

2. 高职生的转型路径

对于高职生而言,可通过继续教育(如专升本)或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升竞争力。例如,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信号工等岗位的职业资格认证将与其职业发展紧密挂钩。

总之,全国铁路企业招聘的学历升级趋势,既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成果体现。从高职到职业本科的结构性转变,不仅要求教育机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企业完善职业发展通道,实现“学历”与“技能”的平衡。未来,随着职业本科教育的普及和铁路技术的持续创新,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推动行业人才结构的优化升级。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用AI护航心灵,南财为学生心理健康注入智慧动能 - 天天要闻

用AI护航心灵,南财为学生心理健康注入智慧动能

“自从体验了VR心理训练,我现在能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了!”南京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大三学生李明坦言。曾经因社交恐惧困扰的他,如今在虚拟现实场景中反复练习沟通技巧,逐渐找回了自信。这正是该校创新构建的“AI辅助+人工守护”双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带来的改变。近年来,南京财经大学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要求...
3所“双非”强校,都是行业领域的佼佼者,你更看重谁 - 天天要闻

3所“双非”强校,都是行业领域的佼佼者,你更看重谁

高考志愿填报过程,实质上是同分数段大学之间的比较,重点是专业、城市、学校实力与高考生个人需求等方面的权衡。高考成绩处在550分--570分这个分数段,有不少很有实力的“双非”高校,武汉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就是其中的3所,在这3所
重庆大学一本科生发表14篇SCI论文?在读博士:不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就不能叫“发表论文” - 天天要闻

重庆大学一本科生发表14篇SCI论文?在读博士:不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就不能叫“发表论文”

极目新闻记者 邓波近日,重庆大学大四学生刘某乔发表14篇SCI期刊论文的相关信息引发社会关注。重庆大学称,学校高度重视此事,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核实,若发现不当行为,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引发争议的推文截图起因是多篇官方账号推文发布了2023—2024学年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重庆代表名录,重庆大学化学工程与...
正观视评:大四本科发14篇SCI论文,是天才还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 天天要闻

正观视评:大四本科发14篇SCI论文,是天才还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点击观看视频5月7日,一篇获奖文章引发关注,其中介绍,来自重庆大学的大四学生刘某乔,发表十余篇SCI论文以及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记者搜索发现,早在2016年,刘某乔就已首次申请发明专利,而彼时,她还是一名初二学生。知网刘某乔发明专利搜索结果截图正观视评: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读过大学的人应该都知道,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