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名大学新生参与,“第一课”从垃圾分类开讲

2024年10月25日21:20:23 教育 8919

极目新闻记者 卢成汉

通讯员 朱仙红 谢卓维

“今天的活动很有趣,在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的期间,不知不觉就了解了许多垃圾分类知识,以后在生活中也会继续践行垃圾分类。”10月24日,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大一新生王琬融,刚参加完生活垃圾分类进高校活动,受益匪浅。

10月24日下午,依托“城管夏令营”中大学生提出的把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开学第一课”,洪山区城市管理执法局联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将这一良策成功落地,200余名大一新生到场,共同学习、游戏,让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深入人心。

200余名大学新生参与,“第一课”从垃圾分类开讲 - 天天要闻大学生在上垃圾分类第一课

来自武汉市城管执法委“i武汉i分类”党员先锋队的罗进老师,围绕高校垃圾分类工作给同学们及到场的老师们进行了专题培训,让大家初步了解垃圾分类知识。随后,武汉市垃圾分类金牌讲解员王霞带领同学们一起互动,开展了画架拼图、大家来找茬(垃圾分类版)等游戏。

画架拼图游戏中,同学们需将垃圾分类主题海报拼图完成后拼贴在画架上,每次游戏由两组同学pk,共比拼三轮,在规定时间内,最快且最准确地完成拼图的队伍获胜,其中,在5分钟内完赛的同学均可以现场抽取盲盒,领取垃圾分类小礼品。活动现场,气氛活跃,每支临时组成的队伍还气势高昂地取了队名,“一等奖队”“抽盲盒队”“垃圾分类王者队”,仿佛都对比赛势在必得。

200余名大学新生参与,“第一课”从垃圾分类开讲 - 天天要闻

200余名大学新生参与,“第一课”从垃圾分类开讲 - 天天要闻大学生在进行画架拼图游戏

比赛开始后,同学们“各显神通”,发挥奇思妙想,成功将一幅幅垃圾分类主题海报还原,赢得了连连的掌声。

大家来找茬(垃圾分类版)活动中,同学们火眼金睛地找出了图片中的错误行为。“厨余垃圾桶的标识不对,应该是漏斗状”“可回收物桶的颜色不对,应该是蓝色的”“这个人是不文明行为,不应该随意吐痰”“将可回收物扔进有害垃圾桶,没有正确分类,这是错误的”。在一幅幅图片找茬中,同学们将垃圾分类知识也牢牢刻在了心里。

200余名大学新生参与,“第一课”从垃圾分类开讲 - 天天要闻参加互动的同学抽取垃圾分类文创盲盒

活动结束后,来自劳动关系+人工智能专业的新生邵烨炜久久不愿离去,一直参观打卡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手工制品,“今天有个问题回答错了,可回收物是可以再利用的,不能称为垃圾,我一定会记住的。”他说道,这个活动不仅让我明白了垃圾分类的基本标准,知道了怎么分类,还增强了环保意识。

200余名大学新生参与,“第一课”从垃圾分类开讲 - 天天要闻参加互动的同学领取垃圾分类文创礼品

200余名大学新生参与,“第一课”从垃圾分类开讲 - 天天要闻同学们参观变废为宝展区

洪山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活垃圾分类是一场全社会久久为功的行动,高校大学生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洪山辖区内有近60万名高校大学生,通过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系列活动,来盘活大学生资源,让大学生了解分类、参与分类,发动身边的人一起分类,以量变达到质变,提升城市品质,是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国科大1.5万名学生今天毕业 - 天天要闻

国科大1.5万名学生今天毕业

7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雁栖湖校区举行。该校7114名博士毕业生、8108名硕士毕业生、394名本科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清晨5时许,一辆特殊的列车从北京北站驶出,这是国科大的毕业专列“科学号”。
增分100分以上的复读生有话说(三) - 天天要闻

增分100分以上的复读生有话说(三)

我校25年高考复读生平均增分86.5分最高增分202分增分100以上49人,占比34%增分80分以上86人,占比59.7%物理组合平均分496分历史组合平均分508.28分物理组合强基率由24年高考的4.76%提升至50.48%本科率由24
高考结束考生家长仍需警惕,网警护航高考警惕花钱改分骗局 - 天天要闻

高考结束考生家长仍需警惕,网警护航高考警惕花钱改分骗局

高考加油高考已经结束,千万考生家庭进入等待查分阶段。然而,在这段紧张而充满期待的日子里,一些不法分子也瞄准了考生和家长的心理,编织各种“提前查分”、“内部改分”、“特殊招生指标”、“花钱保录取”陷阱,利用“焦虑”牟利,家长稍有不慎,就可能蒙
藏起来,度娘都搜不到的走心句子,太高级了 - 天天要闻

藏起来,度娘都搜不到的走心句子,太高级了

01☺︎⁺◞̆ʚ·͜·°ɞ在这世上,女孩总是被贴上各种标签:温柔、贤惠、乖巧……但这些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我们不应该被这些刻板印象束缚,而是要活出属于自己的模样。努力,就是为了打破这些标签,从“被定义”到“我定义”。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