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黄帅
据澎湃新闻报道,最近多个深圳驾校被曝“学时造假”,有学员反映,没想到科目二和科目三都被教练要求坐在空车上对着摄像头刷学时,“每15分钟看一下摄像头,偶尔挪一下车,不让发动车辆,也不让练车”。也有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反映驾校存在“虚假刷学时”的情况,有驾校称可以缴纳200元“代刷”,即录制学员练习车辆的视频上传至机器,还有的驾校推出了“外地班”,称“外地班”监管较松,可以“代刷学时”。
以上种种看似“灵活”的操作都属于违规操作,既是对学员的极端不负责,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一直以来,虚假刷学时或学时造假,是驾校和一些学员之间“公开的秘密”。某些驾校的违规操作,学员并非完全不知情。一些学员有减少学时的“偷懒”需求,某些驾校就此推出各种“代刷”项目。然而,训练时长不达标的学习显然无法让人获得过硬的驾驶技术。更严重的是,这会让人对驾驶行为与道路安全缺乏必要的敬畏感。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发布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c1驾照需要完成62个学时,基础和场地驾驶(科目二)为16个学时,道路驾驶(科目三)为24个学时,每学时60分钟”。一些地方也有明确的相关规定,广东省驾驶培训监管服务平台要求驾校按照统一学时标准执行约考,每个科目学时全部完成后才共享至省公安平台。这些规定保障了学员的基本“练度”,必须得到严格执行。
执法部门严格查处这类驾校“学时造假”行为,可谓势在必行。2023年12月,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伪造驾考培训学时的案件,三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三个月至四年不等。被告人利用“驾驶平台辅助工具”,将自己伪造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导致服务器数据增加,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尽管先例在前,但仍有一些驾校铤而走险,试图钻空子。驾校“学时造假”并不鲜见,但被追究责任者却是少数。因此,加大监督和惩治力度,让违规的驾校切实感到“肉疼”,才能真正起到法律的震慑作用,进而让行业内部实现自律和自我净化。
作为学员,自觉抵制各类“学时造假”行为也是必要功课。投机取巧“混”学时,就算侥幸通过了考试,安全隐患只会落到自己的头上。在驾校扎实打好驾驶技术的基础,是对公共安全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