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报名落下了帷幕,有人终于能松一口气;
而有人其实早在查完分的下一秒,就进入了第二次高考倒计时。
他们就是在一片高分刷屏新闻中,少被关注的高考失利生。
当朋友圈都在坐等收大学录取通知的时,他们已经拎着大包小包的复习资料,回归备战高考的生活。
近日还看到一个视频,在高考复读报名处,安静的是考生、家长和收费人员,刷刷响的,唯有数钞机的声音。学费1万-3万不等,按分数高低来定。有的私立高中复读班一年学费,够读四年本科。
图源:抖音@安徽视讯
当全网都在一片欢呼庆高分、等录取通知书时,安静的他们,其实才是今年高考队伍的大多数。
据悉,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相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甚至网传1342万中,就有413万复读生;
而对应的本科录取名额是450万,这也预示着约有2/3的人将与本科无缘。在出分后,纷纷选择复读。
与之相应的,好的复读学校名额难求,今年高考刚刚结束,不少在省内甚至全国有名气的复读学校,已经开始发布招生公告,有的学校在3天之内复读名额便招满了。
但即便高考复读限制越来越多,复读名额越来越少:
像从2023年招生起,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部分高校的综合评价规定只招收应届生,部分专业只招收应届生,或者有年龄的限制;
公安类院校、军队类院校、医学8年制专业和免费师范生一般情况下不招收复读生,有的专业还明确规定会有年龄限制。
依然有一批特殊的高考复读生,学校对他们敞开大门,甚至免学费就读,还有高额的补贴和奖金;
他们就是每年的高分复读考生。
原因诸多,为了更高分、好学校、第一学历、喜欢的专业等等。
只是在当下学历贬值的环境下,选择复读真的值得吗?他们中有人后悔吗?
01
高分复读
为重启人生
每年的高分复读生其实并不少见,甚至有不少学生是9、10月从大学退学回来复读的。
没能在第一年拿到满意入场券的复读生们,将希望寄托于高四,期盼着第二年的“重生”。
与此同时,据某复读高中班主任的观察,学生们选择复读的原因正在发生变化:
他们接收到的讯息更多了,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以往,学生复读主要是因为考试成绩未达预期或未能被心仪的大学录取;
但近几年学生开始因为无法调剂到心仪的专业,或入学后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规划不符而选择复读。
考生们的发展规划能力、纠偏意识、自主判断力和决策力,似乎越来越强。
他们不再被动去接受“一考定终身”,而是想尝试自己选择。
图源:小红书@小红薯6602E42A
姚璐就是从大一退学重新高考的一员,2022年姚璐以667分的成绩被北师大录取,无缘梦校清华,她做了一个家人朋友都不支持的决定:复读一年。
父母劝她:复读一年太苦太累,可能坚持不下来,可能考的不如今年好,女孩子考上北师大已经非常厉害了……但姚璐相信自己的实力。
通过一年的复读,姚璐克服重重困难,第二年以701的高分,如愿考上了清华大学。
曹辉就很羡慕姚璐选择复读的勇气和毅力,曹辉本来想报北大的强基计划,因为担心分数线够不上,以679的成绩报考了浙江大学。
当看到录取分数线那一刻,曹辉才知道自己的分数完全够得上北大强基计划,因为浙江三一制度的原因,也不能转专业和学院。
图源:小红书@黎也
而曹辉大一刚开始的时候想通过保研实现失之交臂的北大梦,但他发现考研、保研比起高考难多了,如果选择退学复读的话,下一届刚好改教材,复读的风险实在太大。
现在的他可谓进退维谷,每天都处在懊恼和后悔之中,只能寄希望于大四那年的保研,能够竞争过其他学校的佼佼者。
图源:小红书@momomomo
对于高分考生来说,北大清华也许是一个失之交臂的梦想,复读一年可能会辛苦、有风险,但不是一个非常冒险的挑战,可以看作为实现人生梦想的战斗;
而还有一批选择复读的考生,是读大学之后,发现所学的专业不符合自己的预期,从大学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的。
21届的艺玟第一所大学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电影学专业,未来职业规划是编导的艺玟发现。
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法律和财经为优势,电影专业其实是处于整个学校的边缘学科。
而且电影学的课程大部分都是在学习如何使用后期软件,艺玟不感兴趣又不得勉强自己学下去。
考虑到未来的职业规划,大二那年,艺玟终于下定决心退学,重新通过高考,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
在这里找到了梦想的专业,艺玟越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十分勇敢而正确的。
图源:小红书@momo
在复读班里,艺玟也遇到了几个从大学退学复读的同学,出于大学或者专业不符合自己预期和规划等原因。
他们选择通过复读,再获得一次重新选择、重启人生的机会。
只是不是所有人都如他们一样,真的重启人生。
高三打基础、高四985/好专业,还是高三打基础、高四再次失利,因人而异。
02
高考复读
是一场豪赌
除了高分复读生,还有大部分是中等分数段的复读生,评估自己还有上升的分数空间。
如果复读一年,可能会考上更好的学校,可能能上个本科,或者从二本到一本、一本到重本,这部分考生往往比较考虑第一学历的重要性。
图源:小红书ghliezed
只是能否进一步提升和突破,真的不是努力就一定有结果。
李曼23年高考发挥失常,和父母商量后,李曼决定到四川绵阳某复读高中复读。
图源:小红书@雏菊
复读的一年,时间安排都很紧张,李曼所在学校的作息是:早上6:20左右起床,6:50教室里面基本就坐满了人,6:50-7:30是早读时间,上午四节课上到12:10下课,下午2:00上到6:00,晚自习18:50-22:30。
刚进入复读班的时候,复读班的同学们不像原先一起相处三年的高中班级一样熟悉,大家都拼了劲儿地把所有精力集中到学习上。
图源:抖音@我真的好shy
而且复读的学校离家几百公里,不放长假,李曼一般待在宿舍里不回家。
比起按部就班的学习压力,复读生要面临的还有更大的现实压力:
未来一年的变数实在太多,高考的人数继续增加,竞争压力比应届高考的时候更大了;
数学这一门学科还有“大小年”,一道数学题目的变动,就足以成为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更别说,高考临场发挥、高三一年身心健康等更多的不可控因素。
而且,很多省份,新高考改革和新教材启用后,高考题型越来越灵活已是不争的事实。
复读生不仅要重新适应新的教材新的考纲,甚至还需改变做题习惯、复习方法等等,难度远比考题变革本身大。
特别四川24届高考生如果复读的话,将面临25年新高考的巨大变革,新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采用“3+1+2”的模式。
由于考点的变化和复习内容的增加,学习强度会更大。
图源:公众号@网易数读
复读算是一场“豪赌”,付出的代价是一年的青春,很难承担再次失利的结果。
对于高分复读生,压力更大,相当于放弃了一条更为容易的、不错的路,选择了另外一条未知的、充满风险的路。
复读的白天黑夜,总有个问号悬在头顶:这再来一年,真的能考得更好吗?
03
高考重要
但并不能决定人生
不到出分那一刻,没有人知道这一年复读,是否值得、后不后悔。即使是高分复读生。
有人出分后,填上遗憾、实现目标、重启人生;
有人看着比上一年更低的成绩和排名,心里全是“为什么不在第一年就认命走了”的懊悔。
晓晴本来是2023年的高考生,直到高三那年,她的成绩都一直不是很稳定,好的时候620分左右,差的时候580。
以这种不稳定的水平,发挥好的时候,也只能上个普普通通的211或者中下的985院校。
相较于班上其他稳定在600分以上的同学而言,晓晴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尤其是跟班主任多次交流之后。
高考成绩出来时,晓晴只有560多分,比平时考得最差的时候,还要低20分左右,在班上的名次跑到了50多名,只能上普通的一本,跟预期院校差得太大,比晓晴决定复读一年。
图源:小红书@高复升学苏
暑假刚刚进入复读班的时候,早上和晚上都是坐公交,晓晴就用通勤的时间背单词以及小本子上积累的易错知识点,回到家大概22:50了。
晓晴一般在洗漱完之后再做一些习题,或者看卷子,学习到差不多12点睡觉。
晓晴有时候真的觉得很累,每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都让她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好像每一次考试的成绩都预示着高考的分数,一点点的退步都足以让晓晴完全否定自己。
晓晴常想,复读这一年真的很不开心,经常焦虑、失眠、脱发、冒痘。
图源:小红书@呀呀呀呀呀呀
但结果并不与努力挂钩,高考考完文综回家的路上,晓晴意识到改错了一道选择题;
晚上晓晴刷到几个帖子是关于答案的,晓晴对了一下答案,发现数学选填错了很多,文综选择题也错了好几个。
图源:小红书@fkkkk
复读这一年一切似乎都是按照计划走的,在梦中似乎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高考;
晓晴不明白,为什么当真正面对高考时,所有的一切都无法掌控了。
那些午夜梦回、被复读的噩梦惊醒的时刻,并没有换来轻舟已过万重山。
而我们今天分享这些复读生的故事,并不是想劝大家不复读或者复读,选择因人而异;
我们更想说,高考这一所谓人生“第一大考”,重要但不至于决定我们的一生。
即使高考顺利,未来依旧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使高考失利,人生也同样还有多个再选择的机会。
“人生没有不会后悔的选择”这件事,不要惧怕做错选择、走错路;
不要生活在人为制造的“悔恨”中,让这种“悔恨”不断地在社会评价、同伴比较以及父母期望中被放到无限大。
你是自己人生剧本的作者,随时都能翻篇开启下一章节。
图源:小红书@推理大师小王
参考资料:
[1]自主选拔在线:复读这件事,想都不要想!
[2]经济观察报:再战高考的复读生们:心仪的大学能逆天改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