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首任博士:晚期癌症为国夺得五个第一,却到去世都没授予职称

2023年08月26日23:11:11 教育 1564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校博物馆展出了一张编号为001的博士学位证。而它的主人,正是带领中国奥林匹克数学队连续五年拿下世界总分第一的“天才数学家”张筑生

然而令许多人大跌眼镜的是,正是这样一位无比优秀的数学家,居然直到去世都没有被授予“教授”职称。不仅享受不到任何津贴,甚至只能在北大领到最基本的教师工资。

他为何会面临这样的境遇,在他的身上又发生过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北大首任博士:晚期癌症为国夺得五个第一,却到去世都没授予职称 - 天天要闻

鞠躬尽瘁,成绩斐然

1986年,结束了在美国游学生活的张筑生回到了母校北京大学,立刻就成为了北大校园里最闪耀的一颗新星。当年,他就被评为数学系最受欢迎的老师,甚至还因此受到了校领导的重视。

和其他的数学家不一样,张筑生除了对数字极其敏感之外,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天分。不管是多复杂的数学模型,他都能用最浅显的语言将它讲解清楚。

北大首任博士:晚期癌症为国夺得五个第一,却到去世都没授予职称 - 天天要闻

正因为如此,北大的校领导们决定派给他一件艰巨的任务:编纂出一套系统的高等数学教科书。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并不均衡。尤其是在数学领域,全国的各个高校都“各自为政”,使用的教材也是五花八门。在这种情况下,急需有人挺身而出,编写出一套基础的高数教材。

北大首任博士:晚期癌症为国夺得五个第一,却到去世都没授予职称 - 天天要闻

在得到消息之后,张筑生身边的好友们却劝他赶紧丢掉这个烫手山芋。原因很简单,一旦踏入了编教材这个门槛,就意味着要放弃对于顶尖学术成果的追求,从此只能做一个简单的“教书匠”。

尤其是在北大这样的顶级学府中,一个只会编教材的老师注定得不到重用,甚至连以后的晋升和评比职称都会难上加难。

北大首任博士:晚期癌症为国夺得五个第一,却到去世都没授予职称 - 天天要闻

张筑生明白好友的好意,但还是依然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比起那些所谓的荣誉和称号,他更想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一点不一样的贡献。

在之后的时间里,张筑生的人生只剩下了两件事:讲课和编教材。他经常骑着自己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北大校园中,就连吃饭都是匆匆解决。整整五年的时间里,他没有任何休闲娱乐,甚至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他的书房里堆起了像小山一样的手稿,还有一把一把的空笔芯。

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张筑生编写出了三本用于高校教学的基础教材,而其中的《数学分析新讲》,更是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好评。

北大首任博士:晚期癌症为国夺得五个第一,却到去世都没授予职称 - 天天要闻

然而命运却是如此的不公,在教材编写完之后的1990年,他就被查出了鼻咽癌。随后的12年时间里,张筑生一直都在接受放射疗法,与病魔作长期斗争。

虽然张筑生的身体一直饱受折磨,但是他却一直没有离开过挚爱的讲台。在患病后期,他还主动请缨,成为了我国数学奥赛国家队的主教练。

北大首任博士:晚期癌症为国夺得五个第一,却到去世都没授予职称 - 天天要闻

从1995到2000这五年里,张筑生疯狂的透支自己的健康,最终为国家换来了无数荣誉。他带领的国家队不仅连续五年总分世界第一,甚至还培养出了三位奥运金牌选手。

即便是这样辉煌的成绩,却依旧没能让他得到“教授”的职称。因为他将所有的时光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因此缺乏顶尖的科研成果。

北大首任博士:晚期癌症为国夺得五个第一,却到去世都没授予职称 - 天天要闻

但是张筑生本人却丝毫不以为意,甚至不顾身体的病痛执意留在他挚爱的讲台上。因为在他的人生里,只有数学和教学让他难以割舍,其余的都是身外之物。这一点,从他过去的人生经历中,就可见一斑。

命途多舛,身残志坚

1940年,张筑生出生于贵州的一个小山村。从小,他就不是一个被命运所眷顾的人。

两岁时,他就意外患上了脑膜炎,在那个偏僻的小村里,医疗水平非常落后,因此他的治疗之路也极其坎坷。虽然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父母为他攒齐了医疗费,但是由于送医太晚,导致他留下了明显的后遗症--小脑萎缩

北大首任博士:晚期癌症为国夺得五个第一,却到去世都没授予职称 - 天天要闻

虽然没有影响到他的智力,但是他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直到他三四岁时,才勉强能独立行走。

这还不算结束,几年过后他又意外摔断了左臂。原本经历一个简单的小手术就能让他康复,但是张筑生却偏偏碰上了医疗事故,导致其患上了败血症。

虽然在抢救中他捡回了一条性命,但是左臂的肌肉和神经却彻底萎缩,也让他落下了终身的残疾。

北大首任博士:晚期癌症为国夺得五个第一,却到去世都没授予职称 - 天天要闻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虽然身体上屡遭重创,但是张筑生的大脑却出奇的“灵活”。从幼年起,他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五年级时,他就参加了一个中小学生发明大赛,最终拿回了一等奖

经过了多年的刻苦学习,到了1959年,19岁的张筑生考上了四川大学数学系。从此,他拜别父母,离开了这个生活了十几年的小山村。

北大首任博士:晚期癌症为国夺得五个第一,却到去世都没授予职称 - 天天要闻

川大的学习生活中,张筑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经过了四年的刻苦学习之后,他就留校任教了。之后,他的生活里就剩下了数学和教学,甚至还利用课余时间不断进行深入学习,最终拿到了北大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北大首任博士:晚期癌症为国夺得五个第一,却到去世都没授予职称 - 天天要闻

在北大,他遇见了自己的恩师廖山涛。这个已经在数学界享有盛誉的学者从见到张筑生的第一面起,就对这个身残志坚的年轻人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在他的带领下,张筑生的学术成就突飞猛进,甚至破解了“四大猜想”之一。

北大首任博士:晚期癌症为国夺得五个第一,却到去世都没授予职称 - 天天要闻

由于他的成果格外突出,因此北大中的数名老师集体联名,要求对张筑生授意博士学位。但是当时的北大还没有成立博士制度,研究生已经是最高学历,因此这个要求迟迟不能被满足。

后来,还是在北大校长的斡旋下,学校为张筑生单独举办了一次特别的答辩会。而这次特殊的学术活动居然吸引了全国上百名数学家的参与。

北大首任博士:晚期癌症为国夺得五个第一,却到去世都没授予职称 - 天天要闻

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张筑生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学术推理,而他如鱼得水般的表现也得到了所有专家的一致好评。就这样,他成为了北大的第一位博士,也拿到了这个编号为001的博士学位证书。

后来,他又被公派去美国游学。在结束了海外进修生活之后,他选择再次回到北大,成为了一名普通教师。直到去世前,他都依然过着最简朴的教书生活。他的肩膀上,永远是一层薄薄的粉笔灰。

北大首任博士:晚期癌症为国夺得五个第一,却到去世都没授予职称 - 天天要闻

结语:

2002年,身体已经每况愈下的张筑生却还是不愿离开他的讲台。在一次监考中,他倒在了学生面前,倒在了这个他坚守了几十年的讲台上。

在被学生们送完医院之后,他病情快速恶化,仅仅一个月之后,他就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张筑生将一生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他挚爱的讲台,也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优秀学子。虽然他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术研究的执着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且继续发扬。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重要发布会,周四上午10时举行! - 天天要闻

重要发布会,周四上午10时举行!

国新办将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7月3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刘建国、中央广电总台副台长王晓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东莞:全力支持大湾区大学办成新型研究型大学,欢迎考生报考 - 天天要闻

东莞:全力支持大湾区大学办成新型研究型大学,欢迎考生报考

备受关注的大湾区大学今年将面向广东省招收首批本科生。大湾区大学是一所省属公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其设立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助力国家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具有重大意义。东莞市副市长黎军表示,东莞将为学校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资金保障,...
武汉大学“雷军班”今年计划招生30人 雷军担任产业导师助力人才培养 - 天天要闻

武汉大学“雷军班”今年计划招生30人 雷军担任产业导师助力人才培养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7月1日消息,据武汉教育电视台,武汉大学招生办有关工作人员透露,武汉大学“雷军班”今年将面向全国招收30名学生,其中通过高考录取15人,剩余15人将在新生入校后通过二次选拔产生。据介绍,“雷军班”是武汉大学于2024年4月11日在计算机学院新设的特色班级,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全栈工程能力与企业...
韦东奕晋升北大长聘副教授,校方回应按学校流程走!依规何时能晋升? - 天天要闻

韦东奕晋升北大长聘副教授,校方回应按学校流程走!依规何时能晋升?

日前,有网友晒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助理教授韦东奕的公示材料照片,称韦东奕已正式成为北大副教授,长聘日期从2025年8月1日开始。上述照片显示,该公示材料名为北京大学届满评估评审表(Tenure Review),填表人为韦东奕,院系为数学科学学院,专业学科为基础数学,现任职位为助理教授,现职位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6年...
事关养老照护,这个专业今年开始招生! - 天天要闻

事关养老照护,这个专业今年开始招生!

当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老年人对慢性病治疗、康复护理、心理健康关怀等需求日益多样化,每一项都要专业人士“把脉问诊”,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应运而生。今年,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开始招生,这个新专业有何特别之处?守护老年人健康的“多面手”从老有所依到老有所享,老有所乐,近年来,养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