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兴趣广泛成就“学霸”?内卷时代最容易被忽略的学习真相!

2022年12月21日22:01:16 教育 1508

为什么兴趣广泛成就“学霸”?内卷时代最容易被忽略的学习真相! - 天天要闻

动动手指,获取新知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小多少年时,由小多少年时原创

文 | 曾建川 编 | 小多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在同龄人中间闪闪发光的“学霸”,让人佩服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更是在同样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涉猎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们哪里来的时间和精力兼顾这么多事、还都做得这么好?


今天这篇文章,揭示了这个困扰人们多年的真相:兴趣广泛不仅是培养特长,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够灵活“迁移”的学习能力。


为什么兴趣广泛成就“学霸”?内卷时代最容易被忽略的学习真相! - 天天要闻

远在异国他乡,

十岁儿子的学习能力比我强


儿子在法国学校的学习生活进入第二个“学期”,同学间有了第二次聚会——男孩子之间的镭射枪射击活动。而我也积攒了足够多的疑问,得以在聚会上向家长们请教。


对我这样一个外国家长来说,法国学校的许多“家校共育”的细节都是颇有些难度的“学习”任务。学校日常规程、老师提醒的需要回复和操办的事宜、帮孩子做课外兴趣和运动等项目的安排、加入和学校联动机构的活动、按规矩申请、按个人所需进行缴费、及时跟进各类机构发送的限时限额活动,以及找到适合孩子参与的俱乐部、并遵循各俱乐部的规则和流程试图参与等等,都需要慢慢熟悉和“学习”。


为什么兴趣广泛成就“学霸”?内卷时代最容易被忽略的学习真相! - 天天要闻


这些事,对我这样一个“法语文盲”来说并不容易,我甚至在被校长用邮件催缴某项费用两周后,仍茫然无措,没能找到有效的途径,把这笔我并不清楚应该如何计算数额的费用补缴上去。


在孩子们的聚会里,我终于找到契机向其他家长求助。一位奥地利前飞行员热情地帮我解答了几乎所有问题。


然后他问我,你的孩子在学校里适应得怎么样?我脑子里闪现出儿子每天开心上下学的笑脸,说,他好像第一天就适应得很好。


这位奥地利父亲说“我知道,他一定不轻松,就像你处理这些琐碎事情时感到困难一样,他在学校需要应对和学习的陌生事物,应该也有很多。他真的很棒!


我感到很惭愧,竟然丝毫没有留意到,儿子在“轻松”适应的背后可能有些怎样的付出。而我在他进校之前,竟还曾煞有介事地跟他讲过,进入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学习环境,更多需要的,是他的“学习能力”。


儿子显然已经展现出了他的一部分“学习能力”,而他听到的夸奖,来自刚见第一面的别人家家长。


为什么兴趣广泛成就“学霸”?内卷时代最容易被忽略的学习真相! - 天天要闻


说起来,我关于儿子前往新环境需要怎样的“学习能力”这个问题的思考,得益于培根在《论远游》一篇里所说——远游前,需要想清楚到了国外“有何事当看,有何人当交,有何等运动可习,或有何等学问可得”,要将这些问题做到心里有数,因为“远游于年少者乃教育之一部分,于年长者则为经验之一部分。”


培根对“教育”与“学习”的认知,显然是超越书本和知识范畴的,类似于我们的中国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一句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话。


而奇怪的是,直到我自己即将“行万里路”时,我才开始真正把它和“读万卷书”的意义放到一起来考虑,并且开始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这件事,有了重新的思考。


这又是一件让我感到惭愧的事。然而今天的许多学生和家长,尤其是那些在“卷”与“被卷”的漩涡里努力的人们,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仅只是“知其然”;对“学习能力”的理解,紧紧与学业知识和成绩挂钩!


为什么兴趣广泛成就“学霸”?内卷时代最容易被忽略的学习真相! - 天天要闻

兴趣广泛,

是“学习能力”强的表现


几年前,国内朋友的六岁女儿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声情并茂地背诵一篇散文诗,她刚刚凭借这个表演获得了全国播音主持大赛金奖。随后我们得知,她同时考取了游泳深水证,并已经开始了花样滑冰和滑雪等项目的练习。


为什么兴趣广泛成就“学霸”?内卷时代最容易被忽略的学习真相! - 天天要闻


朋友夫妻俩对此是有争执的。妈妈认为,应该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时间,做一些课内学科练习,以准备即将开始的小学学习,否则她有可能输在起跑线上;而爸爸则大手一挥,认为根本没必要,他说了一番让我印象深刻的话。


他说,之所以让孩子接触那么多项目,一个是想发现她的兴趣与特长,更多的是想培养她的“学习能力”。因为那些项目的学习过程都足够困难,要想获得一点成绩都需要付出极大努力,如果她都能坚持,甚至能取得一定成绩,那么用这样的能力来应付接下来的课内学习,还有什么是她搞不定的呢?


如今,这个小女孩已经在北京一所“卷”圈排名靠前的学校升入四年级,成绩在全年级遥遥领先,而她那些兴趣项目也仍在坚持。


无论是中国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是培根的“远游于年少者乃教育之一部分”、以及朋友坚定地认为“学习能力”应该从书本之外更丰富的内容习得中获取,它们对应的逻辑,其实早有理论做过阐述。


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在他有名的发生认识论里,提出了儿童认知的四种机制——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为什么兴趣广泛成就“学霸”?内卷时代最容易被忽略的学习真相! - 天天要闻


其中,同化和顺应,解释了人在适应环境时的两种途径。


同化,强调的是将新知识纳入已有认知(也就是皮亚杰所说的“图式”),使现有的“知识库”、或者说“智力背景”更加丰富。我们可以理解为同向积累;


顺应,则强调在新的环境里、经由新的刺激,来对已有“图式”进行改变。它需要你拥有改变的能力,因为你对于新知识的接收,常常需要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当你身处于全新而陌生的“学习空间”,你是否能激发出接收新知识、并将新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这可能才是“学习能力”的有效含义。


——正如同朋友试图利用多种运动项目,来操练女儿的学习和接收能力,并要求她能将习得进行迁移,也就是,当她进入其它类型的学习新环境、例如课内学习时,她也能高效地学习和接收。


皮亚杰继续用“平衡”机制来对儿童的认知过程加以阐释。“同化”和“顺应”达到均衡状态,即为“平衡”,这很难。


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同化”的不足,表现为你的“同向积累”不够。这类问题较容易被我们发现,例如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常常经由几次考试、练习、甚至一些口头问答,我们就能发现孩子的“同化”不足,那么就需要加强他们的学习积累;


而“顺应”的不平衡,似乎就不那么容易被发现和意识到了。我们常常需要在陌生、全新的学习空间里,才能发现“顺应”的不足——因为新环境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令我们感到局促为难、无从着手,一部分人会因此开始反思,发现已有的知识或思维方式失去了用武之地,于是意识到需要改变自己。而更多人可能并不会反思,那么也就意识不到自己需要改变,来实现“顺应”。


这也许就是培根为什么要强调“远游”的原因。为自己获得新环境的刺激,找到反思的契机,从而令“年少者”获得有效的“教育”,令“年长者”实现“经验”的丰富。


认知需要被不断颠覆,才可能有所进步。


也正如同朋友的女儿不断切换的“学习”过程:从演讲朗诵、到游泳、再到花滑与滑雪等等,相信她慢慢学会的是,在一次次“颠覆”中努力找到“平衡”。


认知发展正是这样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循环往复的过程。每经历一个循环,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不是就得到提升了呢?至少皮亚杰和我认为是这样的。

为什么兴趣广泛成就“学霸”?内卷时代最容易被忽略的学习真相! - 天天要闻

内卷 VS.被忽视的真相


哈佛前校长鲁登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持续、随时随地、快速高效地学习。那种依靠‘在学校时学到的知识就可以应付一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看到这句话,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过去常听到的那句话——“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时代的步伐走得不声不响,而巨变就发生在不知不觉间。今天有两种悖离的情形,我们似乎都很熟悉——


一边是孩子们在对书本知识做精益求精的内卷式学习;


另一边,却是许多学者在大声论述、呼吁着一个被忽视的真相:论述“儿童思维守恒”的皮亚杰强调着,纯粹的书本教学只会阻碍孩子思维的成熟;教育领域的未来学者则残酷地指出——在未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都是次要的,因为人工智能无疑会接管这一切。


说到这里,我们家长好像都很无奈,因为“卷”这个字眼,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盲目、和被裹挟的状态。


然而一个场景突然出现在眼前,那是一位小学霸的家长在网络上分享自家娃进入北京一个“卷王”级别选拔入营后的自述:一群佼佼者用半天时间,学习了一些完全陌生且难度偏高的知识,随即在下个半天里接受考试,这样的学习过程覆盖了整个学习营期。


为什么兴趣广泛成就“学霸”?内卷时代最容易被忽略的学习真相! - 天天要闻


话说这样的考核,当然针对的是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拆解一下——


首先,它当然考验了孩子们对新知识掌握速度的快慢:那些能够迅速将新知识融入自己原有“知识库”,并能快速激活自身“智力背景”,由此实现新知识吸收的孩子,无疑展现了一类被看重的学习能力;


其次,学习内容的完全陌生,则考验了孩子们重新整合思维、在“颠覆”中适应新刺激的能力;


再次,学习内容还难度偏高,孩子们则无疑需要调动出独立思考、有效提问、分析、反思复盘等等能力,才可能有效攻克“难度”;


最后,这样紧锣密鼓的即学即考,当然还对孩子的精神、心理、个性、情绪、坚持力等等方面,都提出了考验。


没错,被视为课内学习“卷王”的这类选拔,其真正要求的,也是覆盖范围更广、更综合的“学习能力”,它绝不是单纯埋头苦读就能够得来的。

为什么兴趣广泛成就“学霸”?内卷时代最容易被忽略的学习真相! - 天天要闻

何必等到“如梦初醒、石破天惊”?


在做“学习能力”的重新思考时,看到一名职场人对自己学习生涯的总结,他用了“如梦初醒、石破天惊”的词语来形容自己:


从学生期间“不知道学、也不肯问的被动学习”;

到初入职场“知道学,也知道知识管用,却不知道如何用”;

再到“郁闷长年”后的“如梦初醒、石破天惊”,终于意识到“知识是固化的,现实是变动的。


知识是抽象的,现实是具象的。知识是确定的原则,现实是不确定的时点”等道理,发现,知识是需要被迁移到各种应用场景的,并且不能生搬硬套,而需要创立自我的、现实的“应用体系”。


突然觉得,早一点让孩子们意识到这一切不是更好吗——学习能力并不仅仅关乎知识与技能,更不仅仅存于书本之上,而是一个覆盖更广,需要各类新鲜刺激、在“平衡”与“不平衡”演进过程中才可能获得、经得起切换,能够被迁移的能力。


就别再等到入了职场之后,在“郁闷长年”之后才迎来“如梦初醒、石破天惊”了……


互动留言:您有什么培养孩子兴趣的经历或心得吗?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为小多少年时原创内容,作者曾建川,少年时《世界那么大》执行策划,科普工作者,知名科学人文纪录片编导。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点赞+分享+在看!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黄龙县职业教育中心:青春与汗水共绘赛场华章 - 天天要闻

黄龙县职业教育中心:青春与汗水共绘赛场华章

和风四月春意浓,绿茵场上展英姿。2025年4月28日至30日,黄龙县职业教育中心以“竞技赛场 青春绽放”为主题,成功举办了春季趣味运动会!全体师生齐聚操场,用激情与欢笑点燃春日,以拼搏与团结书写青春记忆。
山东省属高校哪些专业值得选?请收藏 - 天天要闻

山东省属高校哪些专业值得选?请收藏

1.山东大学:医学、数学、中文、财经、物理学、自动化、信息安全、历史学、机械、法学、计算机等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类、水产类、生物学类、食品类、法学、计算机类等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类、地质类、化工类、机械类、自动化、能源动力类
“学生组团退60件演出服”引热议 7天无理由就是随便退吗? - 天天要闻

“学生组团退60件演出服”引热议 7天无理由就是随便退吗?

近日,“学生组团退60件演出服”登上多个平台热搜,店主称沈阳辽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们集体网购衣服,参加完运动会后以“质量问题”为名退货退款,导致店铺被封,损失大概有8000元。店主昨天(5月3日)表示,已接到学校相关负责人电话,校方就此事道歉,并承诺回收服装、承担相关费用,双方目前达成和解。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
西方哲学|乾元西学教室(第十六期)招生中 - 天天要闻

西方哲学|乾元西学教室(第十六期)招生中

西学,涵盖古希腊以来欧洲及北美社会不断发展完善的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美学、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的思想和知识体系。 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已有三百余年,从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五四时期的“德先生与赛先生”,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西方的影响无处不在。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源于西方...
江西省教师5年减招85%,怎么看? - 天天要闻

江西省教师5年减招85%,怎么看?

近期,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披露:2025年全省中小学教师招聘人数计划2146名。相比去年的3957人,下降45.8%;而去年相比2023年的7821人,下降约49.5%……较2020年的高峰期,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人数降幅高达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