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的健康不仅关系个人成长与家庭幸福,也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在升学压力下,倡导孩子从小强身健体、合理膳食、养成锻炼习惯,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连日来,记者走访高明多间学校,了解高明各学校在体育锻炼训练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
广二师高明附校学生参加比赛。学校供图
在锻炼中强身健体
带球、传球、射门……下午4时30分,广二师高明附校的小球员们开始活跃在球场。另一头,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特长生也正在教练的带领下开展训练。
“我们从各个学校选拔一些体育特长生,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向上输送人才。”广二师高明附校副校长刘瑞东介绍,特长生们在结束文化课的学习后,才开始日常训练,让体育特长生做到文化课程学习和竞技水平训练“两不误”。
“从一年级开始就跟着教练在这里训练,球技在慢慢变好。我的目标是先去市体校,再争取进入省体校。”足球学员陈嘉瑜说。
近年来,广二师高明附校持续开展“抓思想、抓读书、抓训练”的青苗青训工作,在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基础上,积极培养竞技人才,目前已基本建立起足球运动员培养、输送省市体校、俱乐部、本科院校的良性通道。
广二师高明附校学生参加足球比赛。学校供图
与此同时,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高明各中小学也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化学校体育工作,把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沧江中学为例,该校以“阳光与自信并举、健康与智慧同行”为体育工作理念,积极开展篮球入课堂、篮球课外普及活动和篮球社团活动,全面普及篮球知识,在篮球、足球和武术等体育特色项目发展中均取得不俗成绩。自2015年起,该校先后获得“广东省校园篮球推广学校”“广东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省市级荣誉。
沧江中学体育科组长许俊军希望每一届学生都能养成锻炼的习惯,留下体育的记忆:“也许是晨跑口号、球衣号码、田径场跑道或者校运会纪录,一副强健的体魄会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孩子能在户外锻炼是幸福的,而在一些居家锻炼、云运动会亦成为新风尚。
“居家锻炼热,体现了社会对孩子健康的重视,不仅有助增强体质,也有利于培养他们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要坚持运动的习惯。”高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云运动会强调“与标准比,不与别人比”,突出有限空间里做运动,如跳绳、踢毽子、俯卧撑、乒乓球颠球等,成绩达标就能获得电子奖状,增强孩子的参与感、自信心。“家长最好能陪孩子一起,一家人都做‘野蛮体魄’的践行者。”高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傍晚,沧江中学附属小学的学生们仍在校内运动,不亦乐乎。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从上好体育课开始
武术课内,学生们两两组队,跟着教师练习正踢腿;大课间上,学生们跳起柔道操,整齐而有力;学校宣传栏展示着奥运百米“飞人”苏炳添的事迹……在高明各中小学的校园内,体育元素处处可见,运动锻炼的氛围愈发浓厚。
近年来,高明区坚持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已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挖掘和培养人才体系。全区中小学有着较为成熟的中小学体育竞赛制度,每年一届的中小学篮球赛、足球赛等竞赛为不断挖掘和培养优秀体育苗子提供了平台,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体育竞技,实现“教会、勤练、常赛”的效果。目前,全区有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3所,广东省校园篮球推广学校4所。
今年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新课标》)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此举有望扭转学生“上了12年体育课却没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窘境。
广二师高明附校学生正在进行体育锻炼。学校供图
其中,《新课标》的“专项运动技能”内容丰富,收录了六大类运动,包括球类、田径、体操、水上或冰雪、中华传统体育、新兴体育。由此看来,新课标既有普及率高的项目,又有文化积淀和民族特色的运动,还有培养探险精神、引领时尚的项目,充分引导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尝试参与新兴运动。
此外,新课标还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标准做了界定,提出要“科学设置运动负荷”,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每分钟140-160次。这将让“不出汗体育科”成为历史。
“孩子锻炼是需要强度的。”在家长何伟峰看来,如果是无难度、无强度、不出汗的体育课,无法磨炼学生意志品质,不能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
许俊军也建议,体育课要尽量让学生少站立、少等待、少发呆,尽最大可能让他们多流汗、动起来。
在“双减”背景下,体育承担着重要作用,学校和教师都需要在新课标框架下多思索“如何上好体育课”,让孩子们从中受益,实现健身心、强体魄、爱锻炼的目标。
广二师高明附校培养竞技人才。学校供图
“吃动平衡”需饮食健康
运动、饮食、健康从来都相辅相成,“吃动平衡”是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重要抓手。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青少年获取食物愈发方便,高糖、油炸、高盐食品大比例占据互联网餐饮,特别是含糖饮料,中小学生摄入量相对全人群偏高。
但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阶段,过多或不合理的零食消费可能增加肥胖及相关慢性病发生的风险。对此,有专家提醒,青少年应调整合理的膳食结构,比如主食品种要丰富,粗细粮搭配,肉类选择上多选用鱼肉,烹饪方式上多以清蒸为主。另外,要吃好早餐,多喝牛奶,足量饮水,尽量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广二师高明附校学生正在进行体育锻炼。学校供图
在搭配均衡饮食基础上,要每天保持60分钟以上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活动和骨质增强型活动等,从而增强心肺功能,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
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学生要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建立健康饮食观念。当前,高明家庭、学校、社会正合力为孩子营造健康食物环境,比如节假日,越来越多父母选择带孩子到农场果园采摘蔬果;“烹饪课堂”走进校园;健康指导货架落地商超,减糖、减盐、减油食品一目了然。
“孩子们不仅要合理膳食,还要加强运动,保持‘吃动平衡’,因为运动对人体能量守恒起着重要作用。”高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提醒。
少年儿童的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积极锻炼、科学饮食,才能筑牢这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