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多年中学班主任的我,在课堂上、和学生的交往中、检查作业批改试卷时,我见过很多在习惯和能力上参差不齐的学生。而这些习惯和能力又深深影响着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为人处世,不得不重视。因此,进入中学阶段,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一开始就掉队,我建议各位家长和小学老师,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应当重视以下几种习惯的培养。
一、认真书写的习惯。作为一名中学生,呈现在各位老师面前的首先他的书写。更重的是,平时的作业,每一次考试都最终是通过书写体现的。而现实是,我所任教的是一所普通高中,男生书写普遍较差,女生相对较好。我班60个学生,一半以上书写较差,有十几个是差得惨不忍睹,字迹根本无法辨认。
去年我带的班有50个男生,12个女生,我是教语文的,印象中只有一个男生书写比较工整清秀,四五个女生书写挺好看,其他同学在书写上几乎全军覆没。每每我批改作业时,除了头皮发麻还是头皮发麻。
中学生相对小学生而言,课程比较多,平时赶得也比较紧,书法练习其实变成了空谈,繁忙的作业会让他们的书写更加的恶化。因此在小学阶段,建议各位家长一开始就要重视孩子的书写,配合小学老师督促孩子写好每一个字,把我们的汉字写得既工整又漂亮。
二、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大部分的中学生其实课堂上都能做到专心听讲,而不能专心听讲的学生问题表现在难以安静下来,不自觉地东张西望、会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说一些无关课堂的话,照镜子,剪指甲,手里边玩弄一些小物件。经老师提醒之后有所注意,时间一长又本性暴露。
这个问题一方面出于孩子的天性,的确有些学生很能坐得住,但有些学生的定力就很差,不过问题的关键我认为还是这样的学生在习惯养成阶段缺乏严格的管教。因此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在幼小阶段专注做一件事的习惯,小学老师对小学生这一突出问题当进行更加严格的训练。
三、独立做作业的习惯。这个问题表现在自习课上,特别是在老师没有给学生明确任务的时候,一些学生表现出无所事事的样子,根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而实际情况是每天的作业根本就做不完。这个问题反映出这样的孩子无法独立规划自己的事。我们的家长当在孩子小学阶段就培养他的独立性,主动交给孩子一些事,让他独自承担,独立思考,然后学会独自解决,时间一长相信他在力所能及的问题上会变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四、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拖拉、延误相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但我的观点是对这样一个毛病我们缺乏基本的态度和应有的训练。
我的孩子也还小,在上幼儿园,网课期间也要上网课,当然是一些简单的识字游戏啊或者活动。我的妻子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发现他在对待给孩子按时提交作业这一问题上表现出非常不在意的态度。而我常年要求学生按时提交作业,自己无意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和行为。每每接到老师的作业,如果当天没有完成上交,我会心急如焚。如果有可能,时间再晚也要提交,如果延迟提交了,第二天第三天也会弥补提交。晚交或者最后不了了之,我的内心实在难以过得去。
当天作业当天完成,这种习惯或者能力其实需要训练。学生阶段更应该培养孩子的这种态度。
五、阅读的习惯。有些孩子通过培养会喜欢上阅读,但有些孩子我们发现,即使我们认真培养了,好像对阅读依然丝毫不感兴趣。当然这中间是存在孩子兴趣倾向的,但我要聊的是要培养孩子基本的阅读习惯。
孩子兴趣各异,但在求学阶段最基本的知识获取还是通过书本,因此建议家长尽可能给小学阶段的孩子创造安静的阅读环境,这里所说的阅读不仅仅是文学作品,而是指一切用语言文字表现内容的读物。与语言文字相对的就是视频形式,比如看电视和看手机短视频。我们必须在小学阶段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和理解来逐步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而视频的形式却达不到这样一个思维的飞跃。
六、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这里的读书做笔记特指的是孩子在阅读任何一本文字读本时,应该随手拿笔做笔记的习惯,也许不用写文字,而仅仅是用笔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认为重要的句子就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依然发现有学生在预习语文新课时没有拿笔做笔记划重点的意识或者习惯,连标出课文自然段的意识都没有。仅仅是读了就是预习了,课文内容依然一片空白,没有丝毫的阅读痕迹,这种阅读是一种无效的阅读。
七、收拾自己书本文具的习惯。几年前自己在教初一的时候,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个男生的桌兜里满是狼藉,书本作业和垃圾塞的都是,以至于座位下边也都是自己随手扔的书本和垃圾。我批评了他,他态度非常好,赶紧胡乱一整顿。然而好景不长,他的位置又是如我第一次见时的模样。
我举这个例子想说明,孩子有时并非自己想把自己的位置卫生故意搞得一团糟,恰恰是因为缺少一种整理文具或打扫卫生的意识和习惯。
我上边讲的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而普遍性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缺少一种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分门别类整理的习惯。于是,任课老师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老师要评讲某一张试卷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把自己桌兜里的书全部抱出来然后匆匆忙忙的翻找。而习惯好的学生仅仅是一分钟就能找到某一张试卷,因为他们提前已经把自己的书本文具分门别类进行了归档和整理。
八、保持身体健康、进而做到不生病不请假的习惯。我今年带的是一个特殊的班级,问题学生与以往相比格外的多。
我们学校是两周休息一次,半年来,我们这个班表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每一大周期间学生请假的次数普遍较多。对于学生的请假问题我向来是管控非常严的,然而我们学生的请假我却又不得不批,因为他们确实表现出明显的身体疾病和心理问题。一开始,随着请假人数的增多,我大为恼火,后来经过几轮请假,我慢慢发现,这些孩子之所以成绩很差,心理问题又多,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他们身体上疾病。
有很多学生经过了解常年伴随有胃炎、头痛、失眠等症状,身体抵抗力差,经常容易发烧感冒,与学生交往有严重障碍,经常有自残行为,活动过程中腿脚很容易受伤等。
生理上的疾病导致他们精神状态极差,因而常常需要治疗或者缓解而请假。经常性请假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学业上的耽误,生病请假动辄就是三日、五日甚至是半月,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他在整个求学阶段学业要耽误多少,成绩自然而然是要拖下去的。
因此我们作为家长,在孩子幼小阶段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培养孩子健康饮食、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注意做好孩子生病的防范措施,争取保持孩子首先是身体上的健康,然后尽量做到不随意给孩子请假。
以上要培养孩子的八条习惯,是我作为多年中学班主任工作时感受颇深的,建议我们有孩子的家长朋友可以参考借鉴,如果可以,在小学阶段就把这些习惯培养成,那对孩子接下来的求学将会轻松容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