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在适当的年纪能够多学习文化知识,正因为以前的文化落后,我们的国家才会被欺负,就比如接受良好教育的本科生和博士生可以送外卖,也可以回到企事业单位回归白领一族。
但是初中文化的学生,如果一直从事的是送外卖,出苦力的工作,那他成为白领一族的几率就比较小。灌输家长脑海中多年的思想,在父母眼里他们可以吃苦,可以吃不饱,但是必须给予学生最好的生活水准,这就是为人父母。
你的学习机会和每一顿饭,是父亲抡大锤赚的!你有什么资格挥霍?
随着自媒体网络的日益发达,针对学生的励志视频层出不穷,但有一段视频,无数人看到无数人会落泪,尤其正值壮年的70后和80后,深有感触。
故事讲述的是因为没有文化,只能靠劳苦体力养家供儿子上学的父亲和儿子的故事。父亲的工作是每天在劳务市场抡大锤,砸墙,午饭是馒头白水。母亲在家给别人洗盘子刷碗,类似于服务生的工作,供养年幼的孩子上大学。
儿子与现实生活中摆烂的大学生一样,白天没有上课学习的概念,除了打游戏就是睡觉,或者父亲的一个电话是否缺钱,每次打电话必缺,而且所要金额确是父亲很多天的工资,拿到工资就是KTV等高档娱乐场所,完全把学生的身份抛诸脑后。
即使在路边遇到接活的父亲,也没有悔悟感,即使父亲都不舍得给自己要一份饺子。亦或者父亲拿着孩子吃剩下的饺子汤拌馒头解决午饭,这是多少父亲对孩子的无私爱。
在因为考试挂科请家长,父亲要给老师跪下的时候,有也没有幡然醒悟。仍旧我行我素的孩子,在面对父亲的责备,能够幡然醒悟的又有几个,父母的血汗钱你有什么资格挥霍?
养娃不再是吃饱穿暖就好,更多的是要学生懂得生活的不易
有多少家庭的父亲可能不会过多干涉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状况,也不会文绉绉的给学生讲一堆大道理,但是深知自己半辈子都在做苦力,不想让孩子以后也走自己的路,不管多苦,不管多难,也要让孩子多读书,避免被别人瞧不起。
但是摆烂的学生缺少沟通,一味地向父母索取,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姐少爷的生活,早就把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抛之脑后,把父母的期望忘记到九霄云外。
在本该接受教育的年纪,挥霍自己的青春,挥霍父母的血汗钱。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能好多学生都不能体会到父母赚钱的不容易。
比如学生以为父母每天就是打打电脑就能赚钱,上班也是玩手机,玩游戏,我爸爸妈妈不上班也有钱花,这些都是不对的,作为父母我们在教育学生好好学习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接触社会,知道生活的不容易,他们可能都不清楚学习的意义在哪里。
养娃不再仅仅是吃饱穿暖,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就好,而是要让孩子深知父母的辛苦。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有的学生8岁就会给父母做饭,有的学生8岁可能还不会自己穿衣穿鞋。多读书,多学习,不是为父母学的,是为我们自己。
励志视频只能感动一时,父母不时的激烈才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励志视频想要表达的是多个层面的,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所以得到的感触也大不相同,有的人会觉得是道德绑架孩子,有的人看到的是父亲的不易,孩子的无知,也有的人看到的是父母教育出现的问题。
正常道理来讲,如果父母平时有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让孩子多体会父母对生活的艰辛,孩子会很早就立志发奋学习改变命运,但显然这个孩子不是,他即使看见父亲在工作,也不能体会父亲的不容易,就是父母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更多的溺爱造成得。
父亲有宽厚的肩膀,让学生能有优质的学习生活,也没有错。大多数网友可能觉得要多给自己家的孩子看这种视频,但殊不知励志视频只能感动学生一时,但父亲如果不单独教育学生,学生还依然会我行我素,永远不会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
笔者寄语:不管父母是从事哪一种行业,父母赚的每一分钱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的。但是不能只自己知道,也要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情,言传身教比孩子自己懂要快得多,孩子为什么是孩子,没经历任何事情,所以他们不会自身去感悟,尤其是男孩。
互动话题:你看到这种视频会有什么样的感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