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在与同学互相比成绩;长大成年之后,不管我们是否愿意,父母会拿你与亲戚的孩子比较婚姻和工作;同事之间也会暗暗较劲,看谁晋升得快......
成绩、考大学、工作、职位,一项又一项的竞争,是我们成长的见证,同时,压力也让人有点喘不过气,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即便你有了好工作,有着高工资,可能还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这种精神上的内耗,虽然赢得了物质上的富足,精神世界却可能会一片荒芜,这也是很多人明明过上了让人羡慕的生活,却仍然不开心的根源。
大学的最后一节课,老师告诫学生三件事
提到大学的老师,很多人都很崇拜,因为他们有专业的知识,学历很高,还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非常受人尊敬。
事实上,大学老师除了拥有专业知识,对于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认识,精神世界的丰盈也超过了很多学生。
河南商丘,一位大学老师给学生们上的最后一节课火了,本来是在线上讲的,但老师放在了线下。她并没有讲专业的知识,说的是人生哲理。
她说:“人生是向前的,你做过的事情就不要后悔了,不要把你的情感和情绪花在悔恨上面,大家要学会接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
这位专业课老师最后总结了一下,当代三件要人间清醒的事:果断放弃,不要后悔,接受平凡,然后幸福快乐地过好这一生。
大学老师的话,是停止精神内耗的良言,可以治愈多少人的精神内耗?
虽然大学老师提到的人生哲理只有短短几句话,却有让人茅塞顿开的感悟。我想,这几句话应该可以说到很多人的心坎上,听了这节课的同学,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感触,能够得到一些启发,是停止精神内耗的良言。
也许,有的人听到这位老师的话,可能以为说的是“躺平”,其实,并非是这种意思,在我看来,这是让大家与自己达成和解,并非要“摆烂”。
竞争,几乎贯穿我们的一生,在学业、工作和事业上,我们会不断与别人互相竞争和比较,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我们能不能做到第一或优秀,可能就不是我们的意志和努力所能决定的。在这个世界上,肯定有人成为鲜花,有人是陪衬的绿叶;有的人有主角光环,有的人必定会默默无闻。
如果你是绿叶,或者没有主角光环,需要怎么看待?
是自己折磨自己,把自己搞得很痛苦,还是乐观豁达,接受自己的平凡。
就以学业来说,我们已经很努力了,但就是考不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是不是要学会放弃。
老师、家长告诫我们要吃学习的苦,才不会吃生活的苦,但懵懂未知的我们,哪里懂得这些,长大成人之后,才后悔没听大人的话,可后悔有用吗?
考上985、211高校的人,在考生中的比例是很小的一部分,大多数人只能读普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个人能力又有局限,我们是不是得接受自己的平凡?
如果你不能与自己达成和解,不愿意妥协,就会把自己折磨得很痛苦;如果你能接受自己的平凡,懂得舍弃,不会后悔做过的事情,你就能变得快乐。
能够读懂这位大学老师的话,就掌握了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办法,能够治愈自己的精神内耗,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被治愈呢?
懂得舍弃,接受平凡,不会后悔,你就掌握了幸福的秘诀
我认为,无论是学业、婚姻,还是工作和事业,我们都不应该把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花在悔恨上面,应该学会接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
给大家举个例子,广西考生唐尚珺为了考上清华,高考了14次,复读了13年,期间,他放弃了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今年597分被上海交大录取了,他再次放了这所高校的鸽子,开始第14次复读,高考之路格外漫长。
提到这位考生,想必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可惜,明明考上了名校,却为了心中的清华耽误自己的青春和精力,34岁还是一名高中生,这应该就是不懂得果断放弃、不愿接受平凡的结果。
试想,如果唐尚珺不这么偏执,或许早已大学毕业,家庭、事业双丰收。
同样地,很多人在情感中,为了不值得喜欢的那个人,耗费自己的时间和青春,最后却没有走到一起,同样是不懂得果断放弃的结果。
人这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做选择题,我们鼓励坚持,但不要一条道走到黑,学会舍弃,才会迎来“山东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改变。
曾经做错的事情,我们已经没有了改正的机会,那就不要再去想了,继续想着也只是徒增伤感罢了,那为何不积极向前看呢?
每个人都渴望变得优秀,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会归于平凡,不管你是否接受。
那么,为何不与自己达成和解呢?
这不是“摆烂”和“躺平”,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追求上进,同样是在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同样具有价值,不必看轻自己,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才能掌握幸福的秘诀,而不是陷入“精神内耗”无法自拔。
互动话题:
对于这位老师提到的三件事,大家是怎么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