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课竟然用上了医学知识,它让发声原理变得直观透彻了。”上海市徐汇区东二小学的俞赪炜老师,这两天在第二届上海市学校合唱指挥教师培训班的线上课程中,认认真真当起了学生。
作为上海文教结合项目,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承办的这个培训班8月26日结业,它云集了世界各地诸多合唱专家。学员也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不少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国的师生。

国内外大咖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天看来,美育就是要构建新时代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培养音乐专业人才,服务社会,这是我们上音的初衷。”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说。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合唱团,曾拿过很多次世界合唱大赛的金奖。系主任唐哲说:“合唱是广受大中小学校欢迎的美育形式,也最容易出效果,但很多音乐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疑问需要解答。”
第二届培训班从8月21日至26日通过上音音教系的“互联网+”远程教育平台举行,为期6天的课程排得满满当当。最后一日还通过专家答疑的方式,让大家在高水准平台上共同探讨。

上音老教授林华的作品被广泛传唱
培训班请来国际大咖,正是为了解决“小问题”。系副主任王海灵介绍:“上海有学校合唱展演,我一直参与做评委,了解到大家有很多普遍性问题。在培训班的课程设计上,我们把共性问题列出大框架,具体的内容再由专家出。”
培训班主要针对上海市在职大、中、小学教师,同时也有专门通道供全网报名,上海非在职教师以及国内乃至全球的音乐师生都可以“旁听”。最终,参与培训的总人数有2899人,年纪最小的学员只有17岁,最大的68岁。

王海灵合唱指挥经验丰富
才上了两天课,俞赪炜就觉得“信息量太大,收获满满,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都能在培训班解决”。在上海市嘉定区朱桥学校任教的王敏说,学校里生源一半以上都是外来人员的子女,“合唱对于消除成长的孤独感以及性格养成都起到积极的作用,经过几年合唱学习、排练、演出,孩子们身上都发生了变化。”
从报名数据来看,报名者来自3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长三角地区1777人,占比63%;涵盖土家族、藏族、傣族等18个少数民族;西部地区220人,占比7.5%。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表示,上音将继续聚焦服务国家和城市发展重大战略,提升文化软实力,并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拓宽社会服务范围。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题图来源:上海音乐学院提供 图片编辑:雍凯
题图说明:上音音教系的合唱团是世界冠军级
来源:作者: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