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执教香港到回乡任教,他说“在外过小日子,回来做大事业”

2022年07月01日19:26:28 教育 1798

6月26日,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港澳台科技工作者圆桌对话在湖南长沙举办。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圆桌对话围绕加强内地(大陆)与港澳台科技界交流合作,为港澳台科技工作者融入内地(大陆)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服务,探索支持建立服务港澳台科技工作者的组织体系等内容交流研讨。

香港致公协会理事长、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林珲在圆桌对话中表示,鉴于当前国际形势,我国急需打造双循环发展的衔接带和节点,香港科技队伍是中国科技队伍中具有高度国际化特色的群体,香港可以成为中国科协国际合作的重要基地。

从执教香港到回乡任教,林珲经常告诉在海外的朋友,“在外过小日子,回来有机会做大事业。”他说,和自己30多年前出国时相比,内地无论在资源、科研投入方面都非常大。“我们的人才特别是航天人才让人看得特别高兴,一批中青年人都担任指挥,让大家很有信心。”

从执教香港到回乡任教,他说“在外过小日子,回来做大事业” - 天天要闻

林珲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香港致公协会理事长、香港航天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创所所长,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CPGIS)创会主席与名誉主席,现任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多年来推动香港与内地地理环境技术合作

1980年,林珲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陈述彭院士学习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1986年,林珲赴美攻读博士。1993年林珲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2019年8月,林珲出任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

在香港任教期间,林珲一直推动香港与内地地理环境技术合作。1993年他回国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时,正值香港中文大学要引进人才创造一流高校。林珲回忆起和当时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对话,“我说你如果跟中国的一流队伍都没有合作,你怎么到世界一流?”

初到香港中文大学的林珲积极联系自己曾就读的中科院,共同探讨合作。在学校和相关部门支持下,香港回归后不到两个月,香港中文大学就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暨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这也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后,中国科学院与香港高校建立的第一批联合研究机构之一。

2000年,林珲又牵头在香港高校内建立了第一个“国字号”科研单位——国家遥感中心香港基地,并建成了由国家科技部与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共同支持的香港卫星遥感地面站。

几十年来,林珲一直致力于多云多雨环境遥感、虚拟地理环境、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他告诉记者,我国有85%的自然灾害出现在多云多雨环境下,包括台风,强降雨、洪水、滑坡、泥石流以及地表沉降等。因此,多云多雨遥感技术不仅涉及遥感科技的前沿,对我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以及防灾救灾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从执教香港到回乡任教,他说“在外过小日子,回来做大事业”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协要用好香港国际化窗口

“科学这个东西是没办法关起门来搞的,我记得很早之前有位院士讲过一句话,很幽默,他说‘我们叫中科院,不是中关村科学院’,就我们自己几个人关着门搞不出一流,还是要打开国门,走国际化道路。”林珲告诉记者。

此次中国科协年会举行的港澳台科技工作者圆桌对话上,林珲在发言中建议,中国科协要用好香港国际化窗口,建立与中国科协有实质性工作联系的香港科学技术协会,打造中国香港科技交流与传播基地。

他称,香港的基础科研实力雄厚,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比如,香港与国际上超过160个国家互免签证,中英双语的教学与工作环境,便利国际学者随时互访和及时举办国际学术活动。此外,香港科技人才大多数有海外留学和工作背景,与世界各国的著名高校、先进科研机构、国际顶尖科技企业、国际重要金融机构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组建国际一流的跨国科研团队。

同时,香港便利的海关制度有利于国际先进的高新技术的落地。香港可以及时让内地学者和高新企业及时到港对接相关技术,方便引进国际先进科技,也有利于内地科技企业对接国际同行。香港政府的低税率政策可以吸引国际科技企业总部的落户,方便中国科技企业和高校通过香港参与国际科技企业的研发计划。

“鉴于当前国际形势,我国急需打造双循环发展的衔接带和节点。中国科协应该发挥好自身特色与优势,用好具有国际化优势和高层人才优势的香港,拓宽香港科技队伍融入国家科技发展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的途径,夯实香港科技事业融入祖国的科技事业的社会基础。”

在外过小日子,回来有机会做大事业

2019年,林珲回到了家乡江西,现任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同时他也是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之前媒体总问我‘放弃海外待遇回国’之类的问题,我说千万别说这个了,我没有放弃什么,回家不需要理由,很多在海外的人损失了亲情,我觉得他们比我损失太多了。”回来之后,他也经常跟海外的朋友讲,“我说在外面过小日子,回来有机会做大事业。”

林珲的一个切身体会是,和自己30多年前出国的时候比,内地现在无论是科技经费还是科研投入都非常大。“我们的人才特别是航天让人看得特别高兴,一批中青年人都担任指挥,整个趋势看得让大家很有信心。”

不过他也从自己和身边人的亲身经历中感到,要让全世界优秀人才都愿意到中国来,配套方面还要跟上。

比如,一些从海外回来的科学家,虽然被作为高端人才引进了内地,但生活保障上的细节还需要提升,比如提供医保。林珲称,沿海地区开放程度更高,比如广东就做得比较好,会提供五险一金等类似保障举措,为外籍专家解决后顾之忧。但内地因为经验不足,所以这方面会有所欠缺。

在科研项目方面,林珲表示,中国并不缺资源,但同时一些小圈子文化在科技界也存在,这也是一些外籍专家或者港澳台科技人员来到内地之后感到有些水土不服的地方。他也建议,如果未来在资金使用、选拔机制和评估机制方面更加公平合理,科技事业必将取得更大进展。

林珲说,不是每一个人回来都会那么顺利,所以他现在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很多回国、回内地来的年轻人,帮他们对接一些国家和地方资源,帮助他们克服水土不服问题,也包括怎样寻找发展机遇。现在国家有很多需求,科研人员不能光等着,要自己主动争取,主动作为。

“从亲身体会来说,我觉得在这边不光可以陪伴家人,做事业也可以做得更大,这还是很吸引人的。”他说。

采写:南都记者 王凡 发自湖南长沙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5月10日要闻速览 - 天天要闻

5月10日要闻速览

要闻速递拟录取!重庆23名学生保送清华北大近日,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官网有消息显示,根据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保送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全市共23人获得清华北大保送资格。在拟保送清华北大的23人中,巴蜀中学有9人、重庆一中7人、重庆一外4人、
2023年高校综合评价分数线及各省综合评价招生院校名单! - 天天要闻

2023年高校综合评价分数线及各省综合评价招生院校名单!

今天为大家汇总了2023年全国多所高校综合评价分数线及各省综合评价招生院校名单,小伙伴们快来了解一下吧~2023年高校综合评价分数线如下- 面向全国多省市招生的院校 -- 面向北京招生的院校 -- 面向上海招生的院校 -- 面向广东招生的院
打造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三亚市群艺馆2024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 天天要闻

打造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三亚市群艺馆2024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5月20日至26日是全国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为提升行业影响力,让更多市民群众走进文化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资源,19日上午,由三亚市旅文局指导、三亚市群艺馆主办的2024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暨三亚市群众艺术馆文化艺术人才专家库授牌仪式,在三亚市群艺馆一楼演艺厅举行。当日上午,主办方首先为出席授牌仪式的68名专家学者颁发...
澳大利亚留学保录取丨你不可不知的优势密码!你心动了吗? - 天天要闻

澳大利亚留学保录取丨你不可不知的优势密码!你心动了吗?

当谈及海外留学,你是否也对那片遥远的南半球土地心生向往?澳大利亚,这片充满阳光与活力的国度,早已成为无数学子追梦的圣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澳洲留学,探寻其独特的魅力所在!01、顶尖的教育质量,孕育杰出人才澳洲的教育质量在全球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