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2022年07月01日14:55:07 教育 1132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

6月25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与文创分会指导、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和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主办、京城尚德智造产业园特别支持的“京和大讲堂”第二期——《就业?待业?创业?我们的选择?!》“线上+线下”直播讲座顺利结束。讲座由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学术部主任祁吟墨博士主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名誉院长、讲座教授、钱塘学者,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主讲,以下为讲座实录全文。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来源 | 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

本文字数:13806字 | 阅读时间:16分钟

截止至6月25日,已公布高考成绩的省份已超过半数,全国1193万高考考生即将走进大学校园,同时1076万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在这个夏季陆续离开母校、走入社会,两类群体都面临着一个“选择”。选择工作、选择学校、选择专业,更选择城市。作为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40年的教师,我已历经了无数个毕业季,深刻感受到,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因此想和青年朋友们分享在社会、时代的种种变革下,面对不同的志愿、行业、城市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出冷静而富有趋势性的判断。

今年是疫情大流行的第三年,是载入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全天候的线下流动活动都被迫停止,尤其是文旅活动、商业零售活动、体验性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休闲消费、云端教学、远程办公、云展览旅游等等,都可以在“云”上进行。第四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在这一次疫情当中又一次得到了检验,并且许多领域都开始进行突破。同时因为疫情带来的一些变化我们也在逐步适应。

那么当面对这种由快速的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由疫情的客观环境决定着的、滚滚而来的这种新变化的时候,大家是不是做足了心理建设、是否做好了技能培养等各个方面的准备?这个恐怕不是这2269万青年人(1193万高考生、1076万毕业生)要面对的问题,更是一道摆在全社会面前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受疫情影响,毕业、就业也出现不可避免的问题。很多企业经营不善而倒闭、有的企业开始裁员。待业?就业?创业?你将何去何从?

志愿的选择

志愿的选择和填报十分重要。关于这个问题,首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孩子叫杜青云,2016年他考取了704分。填报志愿之前,他向往的是诗歌与文学。但是父母经过几十年的辛苦付出,根据社会经验和判断,认为诗歌和文学既不赚钱,也没有太多的好处,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是很知名的,企业也看重,从这里毕业出来,薪资可观。孩子在父母的规劝下前往光华学院学习,但是他内心不想学这些东西。走进光华的第一天,杜青云就受挫了,他看着别人轻松地讨论各种公司、电脑软件、托福成绩,他听不懂,只能紧张地盯着别人发言,插不进话,生怕被别人取笑。家庭条件的悬殊对比,平平无奇的成绩,他变得不想接触任何人,连课都不愿去上。期间他去了一趟医院,确诊了中度抑郁随后为自己办理了退学手续。之后的一年,他用718分,从榜眼升为了理科高考状元,被清华录取。这次他遵从了内心,选择了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拥有了很多兴趣相投的同学。这条自我救赎的道路,杜青云终是稳稳迈了过去。他说,“虽然结果很惨,付出代价很高。但对于重建自我这方面,一切都值得。”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易新闻

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不代表普遍性。主要是想说明志愿的选择一定不是父母的愿望,一定不是让儿女替父母还当年的理想。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能看出,一个志愿的诞生往往夹杂着个人兴趣、家庭环境、学校美誉度和专业热门度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专业本无“冷”“热”之分,社会形态、行业规模,市场需求的阶段性差异才是成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对专业的系统了解,而是去“盲猜”专业的情况。

2021年一项社会调查说,高考志愿填报有67.7%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专业的前景和就业的情况,有50%的受访者表示不理解专业的含义和学习内容。从历史的眼光来看,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GDP在1998年突破万亿,外贸成为了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随之而来的是行业发生变化,电视、媒体、动画、报纸、艺术设计等产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国家教委调整修订1998年的专业目录,共设置了11个一级门类、71个二级门类、249种专业,中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到国际化的快车道,在此之前,全国高校专业点共有11135个,专业集中分布在电子信息类、经济学类、机械类、工商管理类、外国语言、文学和艺术类,布点最少的是天文学,仅有三个。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第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促使专业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在1999年到2009年这十年当中,中国高校的专业布点增长最多的四个门类是工学、文学、管理学和理学,占总增加专业布点的81.2%。据官方数据显示,工学的就业率、工资待遇是最高好的。进入21世纪,产业结构比重开始发生变化,第四次科技革命吹响的弯道超车的号角能不能够实现?最近大家经常提到一个词叫做换道超车。因为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有些弯道是同样的质量,而现在出现质量的差异,我国有量子传输、AI技术、人工智能, 数字化,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凸显,这也就推动大数据涉及的经济方向等,成为了热门专业,这就是时代的影响力

第二,行业的迭代强度往往导致专业细分。专业需求程度发生了变化,就导致同一个学科内的专业设置呈现出垂直化、精准化的特点。例如脑科学这个学科,最初它只是两到三个学科混合形成的交叉学科,而现在脑学科已经成为独立的学科、一个独立的学派。今年2月,教育部网站公布了2021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新增了1961个专业、188个审批专业点,同时撤销了804个专业。共有30个新专业列入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的31个专业当中,新工科专业最多。涉及12个专业能力的14个具体的专业。 新增专业点当中,人工智能专业的数量最多,为95个。由此可见,人才培养和产业的发展是配套进行的。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第三,技术变革与市场需求的倒逼之下,不同的学科之间的边界开始弱化、开始融合。2020 年,教育部印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交叉学科”门类成为我国第14 个学科门类,下设两个一级学科。同时允许各高校自主设置交叉学科专业,按照二级学科管理。2021 年公布的名单中涉及 455 所高校,5669 个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其中,自设二级学科 5053 个,交叉学科 616 个。交叉学科的出现使高中时代的文理分科对未来专业选择具有直接影响的情况发生改变,更多具备复合型知识背景的学生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职业选择。因此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参考院校自主设立的特色交叉学科。

考生填报志愿时会总面对“选专业还是选学校”的难题。对于这个问题,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8年,大西北的高考生周浩,以660的高分挺入当年青海省理科前五强。这个分数,国内顶级学府的大门,他可以随便挑。于是,从小就对机械组装、手工实践感兴趣的周浩,将目光投向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那里有全中国最牛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但这一选择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父母说“你这样的分数不去清华北大,就是浪费!”周浩挣扎很久,最终选择妥协。9月开学,周浩拎着行李,成为了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大一新生。但北大之行,给他带去的更多是痛苦和抑郁。2011年,他做出惊世骇俗的决定:弃北大,读技校,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热爱机械的他,每天花十几个小时泡在数控机床上,将老师教过的内容日以继夜地练习,直到炉火纯青。2014年,数控专业最高水平的全国性竞赛中,周浩打败811人,拿下冠军。而后几年里的全国大赛,周浩也多次获得大奖,作为高技能人才,被引进、落户北京。谈及当初的选择,周浩说“毫不后悔,很庆幸。”

这个故事有点极端,但也很有代表性。“名校情结”似乎是一个怎么也绕不过去的词,就连周浩这样的学霸也得面对这个问题。读名校不是一锤子买卖,不等于安逸终生,能不能读取决于过去的学习能力,能不能有所成就更要看未来的努力和机遇。小时候我们可能都被问过“将来你想上清华还是上北大?”。曾有这么一个新闻,新生儿出生病房用高校命名,当时引得一片哗然,“一出生就要进清华北大”居然成为了现实。所以到报志愿的时候,“985/211/c9/双一流”就是硬指标。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官网

我们真的能在千挑万选中找到那个完美志愿吗?“德尼摩定律”讲,凡事都应有一个可安置的所在,一切都应在它该在的地方。比起高考的分数,你填下的志愿、做出的选择,往往更是命运的巨变。最合理的办法应该是在更多的教育的载体当中,能找到你自己最适合的那一款。志愿摆在你面前,多关注一些行业发展信息,多考虑一点自己的志向兴趣,多倾听倾听一些内心的声音。无疑,周浩的二次选择,是个人志趣战胜“名校情结”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成为他志向最合理、最合适的载体。那么在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职教?我们是否还要抱有偏见?

国家职业教育法迎来新的修订,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全国自1996年以来,有上万所职业技术学校,有近千万的人在职业技术学院当中学习,目前高中总数中57%的同学要进入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因此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全新的高素质技术和技能人才,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从专业设置来看,执教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不断提高,在教育部有专门的这方面的目录,根据学科设置的1349个专业当中,中职专业、高职专业和职教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分别达到了61.1%,56.4%,还有260%。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官网

从行业来看,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哪一个能离开职业技术?而且我们要加快建设学前护理,康养医疗等技术人才的培养。

从市场需求和前景上来看,未来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缺口是非常大的。从这方面来说持续在90%以上,高职在95%以上,因此我们对这样的人才,不管是一线,新增,从业人员当中也好,还是70%以上来自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也好,我们都要对它有一个全新的。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国家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说到,2025年,三年以后,中国制造业的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达到三千万,缺口率达到48%。人社部说,2020年年底,我国技能人才占就业总人口有26%。高中技能这些只占技能人才的28%,技能人才在求人当中,在发展当中他是倍数在增长,是高技能的发展。即使如此,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去读这种技能性的学校,在国外有的时候他会高于我们的正常的所谓工学院出来的工程师,所以我刚才想说的这些案例都想说明,作为一个技术工人,所以我讲到志愿的时候,更多的是把它和未来的就业的,给你带来的这种舒适度结合在一起。

97类行业,1838个职业

是什么让你对他情有独钟?

2015 年,正在美国欧文大学深造的郑冰清,放弃了国外优异的科研环境,带着科技养殖先进技术,回到了家乡。她穿起下水裤,走进满是泥泞的池塘中学习实践养殖知识、研究养殖难题。短短几年,她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已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发表相关论文 4 篇;他们在养殖场率先用上了无人机、无人船投饵、自主研发水产 ERP 系统,使传统养殖逐步走向了现代农业;他们进行了池塘生态化改造,使水产养殖业转变成对环境更友好的绿色渔业。受疫情影响,公司部分产品一度滞销,郑冰清就在家直播科普长江鱼类的知识,网上粉丝越来越多,外地米其林餐厅主动联系合作,产品被成功推向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今年一季度公司就实现销售 2000 多万元,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行业的选择,不仅填志愿时的一次决定,也是一种人生的规划。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发展带来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根据我国最新实行的《国民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我国纳入到国民经济统计范围内的包括97类行业,涉及1838个职业。从专业与行业的关系来看,在14个学科门类中,工学、医学、农学、教育学这些学科门类的专业设置大都有较明显的行业应用倾向。从职业和专业的相关性来看,大部分专业与职业既存在一对多的关系,也就是一个专业的学习可以满足多个职业的需求。但实际情况是,学与用的完全一致是一种理想状态。在个人兴趣偏好拓展较为容易、社会发展变革速度加剧、各行业融合性特征愈发明显等基本条件下,“学非所用”的情况更为普遍。

抛开人生理想等不能量化衡量的因素,衡量收入薪酬是每个人做出行业以及职业选择判断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对各个行业的消费有所了解,对各个行业的收入有所了解是十分必要的。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在线消费日趋旺盛,催生了庞大的互联网的服务市场,这些综合因素都使得IT行业的薪酬近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从毕业生的薪酬来看,工学专业持续领先,排名和涨幅均居首位。根据麦可思-中国 2019-2021 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工学毕业生在工作三年和工作五年的月收入均领先于其他学科,三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9748元,五年后破万(11778元),其薪资涨幅分别达到78%、152%。其中,计算机类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热门专业,且这些专业均跻身高薪专业前列,2021 届毕业半年后月收入都超6300元。值得一提的是,自 2014 届开始,信息安全连续八年成为本科主要专业中月收入最高的专业,薪资也一路上涨,从2014 届的 5026 元,升到 2021 届的 7439 元,起薪涨幅达 48%。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在此阶段,薪资和行业的不匹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影响薪酬变化的因素除了行业自身发展情况外,还与社会观念和舆论环境有关。改革开放初期,“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的论调一时喧嚣日上,这是在市场经济刚刚兴起,百业待兴之时,市场大潮下“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导向和没有及时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引起的社会争论。

如今的时代已经是一个特殊的时代。1985年,人均工资最高行业是建筑工人,一个月是1827元,而科研和机关单位的文教行业的收入是1300元到1200元,知识分子的收入低于劳动者的收入。进入到21世纪,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收入得到大幅提升,科研单位的收入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当年建筑工人的收入。但在2010 年-2018 年互联网流量至上的时代,“流量明星”的天价片酬又引发了一场对行业与薪酬收入匹配程度的讨论。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抗疫英雄李兰娟院士说到:一定要给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高薪留给一些科研人员,不要让年轻人一味地去追求演艺明星。“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天价片酬也是观众和市场的推动,极端的情况可达到一千万一集的出场费用,这是极其不合理的。

从职业选择上来看,多元化一定是未来的一种大趋势。在求稳的心理下,我国的公务员考试资格审查突破了两百万,而实际录入人员才三万多人。考公的趋势非常明显,2021年报考公务员的本科生当中,女生占比63%,远高于男生的37%。同时,青年朋友的创业热情很高,依然不减。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中显示,除了公务员的就业意愿上升之外,还有27.5%的被调查者有自主创业的意愿。因此,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促进创业投资发展,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方平台的服务能力。在增强创业,带动就业的背景下,不少城市也开始积极地响应创业型城市的创建工作,出台政策性的好处以留住人才。例如浙江地区一直鼓励大学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在新一线城市里,按照人才离开比例排名,郑州,武汉,长沙为前三位,居于末位的三个城市是重庆,成都,杭州。这三个城市不但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才,也是最能留得人的大城市,这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水平,更与城市就业环境的持续完善以及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有着密切关联。

创业是一个孵化的过程,需要资金、人才的支持,也需要社会的信心和耐心。职业的选择是无需设限的,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只要适合自己的就可以。工学、医学、农学、教育学这些学科门类当中的设置都有明显的行业的应用前景。但是,如今学非所用的情况也是非常普遍的情况,职场现状与趋势的调研报告当中显示,对新时代的青年人来说,就业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行业。从事视频博主工作的人占比19%,电商主播占比13.8%,菜品体验官占比12.6%。由此说明,自我价值的探索并不是一蹴而就,多一些尝试是可以的。

但是尝试之后要慎重考虑。我们需要那么多的博主吗?最近国家广电总局对于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等需要较高专业水平的网络主播,须取得相应的执业资质,依法持证上岗。

城市的选择

工作是工作、生活归生活

你的理想居所是哪里?

居高不下的房价,巨大的通勤压力,没有喘息的加班工作……有人说,在“北上广”只能是活着,而不配生活。当年有“逃离北上广”,今天“离开北上广的人又回来了”。我们在选择城市的时候,究竟在选什么?

传统意义上讲,就业行为的区域化特征,往往归因于区域整体的发展活力与潜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我国城市化水平由 1949 年7.3%提高至 2020年的63.89%。虽然有些城市达到了城市化率的基本条件,但是品质还不够。

因此,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本质上是空间层面上要素的流动与资源配置过程,而人口在空间层面的流动又进一步形成了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与根本特征。于是,城市被打上“机会多、收入高、环境好”的标签。整个城市的“大校园”,城市的博物馆、艺术场所、特色历史文化等资源都是可学习可研究的部分。超一线城市、一线城市中高等院校较多,而这些院校的学科、专业和资源也是同学们可直接得到的学习机会。另外,城市的特质也是选择时的重要因素,城市有温度的、是有性格的、是有表情的、是有自己的脾气的。

根据麦克思研究院多年来进行的《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2021 年,平均每 10 个本科毕业生里,就有 2 个在长三角、2 个在珠三角、2 个在环渤海地区工作,这些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包含北上广深和杭州、苏州、南京等大多数的新一线城市基本都在这三个区域。与之对应的,乡村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薄弱的地区,空心化现象愈加严重。近年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地区的的发展潜力才逐渐被发现。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近年来,应届毕业生前往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意愿不断增强。本科毕业生选择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 2016 届的 23%上升到 2020届的 27%。高校毕业生和网民评选的 2022 首选十大城市排名日前公布,入选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武汉,重庆,以及西安,除北上广深外,其余六座都属于发展潜力巨大的“新一线城市”。

其中杭州发达的数字经济、优待的人才政策,吸引各类相关产业人才。据猎聘发布的《2020中国互联网行业中高端人才报告》,从2018年到2020年,杭州是互联网行业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排名第一的城市。2020年,20名饿了么蓝骑士通过了阿里本地生活大学的培训与考试,获得“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初级证书,成为全国首批拥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外卖骑手,享受政府培训补贴、杭州市积分落户加分、个人所得税专项抵扣,等一系列技能人才政策。

从我国城市数量的统计来看,超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数量在 40 个左右,但我国地级和县级市的数量有 2000 多个。本科生到地级市和县城就业的比例逐年增加,总比例甚至超过了一半。2016 年是 50%,2018 年是 53%,到 2020 年上升到了 56%。也就意味着毕业生下沉到四五线城市找工作其实比较普遍,而在这些城市中不乏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城市。例如频繁出现在媒体视野中的四五线城市的考公热。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近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发布一份人才引进名单,招收的24个基础工作岗位的入围人员均来自著名大学,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其中包括4名博士,19名硕士,1名本科。另外,广东某县发布了2022年引进高学历人才公告,计划引进 82 名师范、工程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结果收到 810 多份报名表。从学历层次看,博士31名,硕士700多名。 以上是初次就业的情况。一般而言,工作3-5年会迎来二次就业的窗口期,究竟是留在毕业时选择的城市继续奋斗,还是换个城市,寻找新机遇?

二次就业,“性价比”才是王道。各项指标中,最重要的是租房成本与通勤时间。超一线城市的房租与物价是压在每个人身上的稻草,也是影响生活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期待的就业城市环境是“收入高、房租低”。同时,户口问题也是一个关键原因,北京上海竞争激烈、落户难与新一线开放和拥抱人才的姿态相比,新一线城市成为很多人的向往之地。

《2021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4 届、2015届的本科生毕业后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经过 5 年的摸爬滚打后,有约三成选择了离开。首都北京,是北上广深中年轻人离开比例最高的超一线城市。在新一线城市里,按照人才离开比例排名,郑州,武汉,长沙为前三位,居于末位的三个城市是重庆,成都,杭州。这三个城市不但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才,也是最能留得人的大城市,这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水平,更与城市就业环境的持续完善以及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有着密切关联。

讲到这里,其实无论读书也罢,就业也罢,无非都像是坐高铁,最终还是要下车,要过寻常日子,要寻找自己的小确幸。留在城市还是去往他处,都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城市发展与个人的适配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你不了解时代

——就可能被时代淘汰

志愿、行业,到城市,是三个相对具象的视角。接下来这一部分更多关于我们和时代的关系。理解读懂专业、了解就业,首先必须理解时代。对于“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的讨论似乎从未停止。面对当下空前“内卷”的就业市场,我们究竟以什么样的姿态入局?除了关注就业率、薪资水平、专业匹配度等微观标准,我们更要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具备应势而谋、因势而动的能力。

第一,世界在变,全球化、国际化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不能独善其身。第二,技术在变,技术的跃迁速度大幅提升。从1G出现到2G,用了15年;从2G到3G,用了10年。从3G到4G,用了5年。如今,以5G通信技术和通用人工智能技术(AGI)为核心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快速兴起。人类正一步步从机器的“桎梏”中解放自我,数据、信息、知识成为最高生产力。

“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美国学者尼葛洛庞蒂在其1996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做出的犀利洞见,已经成为现实。数字化时代,借助无处不在的终端信息获取装置,我们对信息的接受度大幅提高,数据处理的算力明显提升,云端存储的能力显著增强。

第三,自然环境在变,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持续而深刻。十九世纪以来, 人类活动与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剧烈变暖,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8~1.3℃,且在当前碳排放下,本世纪末期将提高至2.1~3.5℃。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工业国,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本身就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碳中和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将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转变;目前家庭消费占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5%以上,“双碳”背景下,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发生根本变化。随之而来的,产业在变、行业在变,职业在变,就业市场也在变。这些变化,体现在就业载体、就业形态、劳动者素养和就业技能要求等等方面。

数字时代,我们做好被机器替换的准备了吗?

如今,互联网平台成为了重要的就业载体。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数据,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达到1.91亿个,占全年就业总人数的24.6%。其中数字产业化领域就业岗位达到1220万个,产业数字化领域就业岗位达到1.78亿个。工作时空的灵活性改写了就业形态。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制成为“标配”。2021年12月,我国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达到4.69亿,占网民整体的45.4%。与此同时,新兴业态打破了传统就业对一岗一人的固定限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数字文化产业就业报告(2020)》显示:直播、网络文学、游戏、电竞等相关行业涉及全职和兼职就业总人数约为3000万人,其中全职就业1145万人,已超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传统文化产业就业的2789万人,“斜杠青年”成为更多年轻人的一种职业选择,甚至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思考的是,究竟是“机器换人”,还是“机器唤人”? 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经覆盖汽车、电子、冶金、轻工、石化、医药等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种类,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仓储物流、教育娱乐、清洁服务、安防巡检、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机器换人”进程在不断推进。

同时,新老业态交替加速岗位的淘汰现象也更加突出。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将会由于产业的创新升级受到严重冲击,继而引发一定规模的失业现象。

如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引发了传统商品交易市场的衰落,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就业人数占批发零售业就业总人数比重从2007年的33.0%逐年下降,到2018年已不足18.0%。随着智能技术影响的进一步深化,其对我国居民就业的影响将会持续强化。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至少有1.18亿人被人工智能或机器人替代,另外有700万-1200万人转换职业。

2017年,京东集团采用智能分拣机器人代替86%的人工分拣,开启了智能物流的新时代,但京东物流的员工却从2018年的9.5万人增长为2021年的31.6万名,其中一线员工超30万人。以AI技术提升平台运营效率和订单量,就业岗位不降反升。在弱人工智能时期,机器淘汰的是落后的产业、一成不变的思维,认知思维的高度将决定我们是创造价值还是被替代。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京东无人配送机器人

因此,在现代性冲击、技术裹挟、环境变化之下,人类对于自身健康和生命意义的追求也在不断向前。华大集团CEO尹烨认为,目前我们处于“生命时代”,将融合物理世界、信息世界、和生命世界,构建一个全新的生命世界。如今,现代生物技术逐渐走向人类舞台中心。

现代疫苗技术越来越发达,2021年预计疫苗行业产值300亿美元,其中新冠疫苗约950亿美元;试管婴儿技术2020年收入达149亿美元;基因组学技术领域2020年收入达213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5.4%……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对专业遗传分析师、遗传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等新兴人才的巨大需求。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十年后,哪个领域会火的一塌糊涂?有点可惜的是,我们都缺少一双能够洞穿十年的眼睛。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得随波逐流。作为家长,我们的考虑是否周全,是否深远?作为青年,我们是否做好了与时代一同成长的准备?从步入大学开始,我们要花4年,或者7年,或者11年的时间读书,在这期间,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判断力与竞争力?愿孩子们能在实践的大地上,在“高精尖”里寻找“新奇特”,而不要让当下的“热门”模糊了双眼。

转“危”为“机”的能力

——你具备吗?

时代没有赋予我们的,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最后这一部分内容的核心,就是我们如何认识和处理“危”与“机”。

2005年,新东方在线教育才正式成立,上线第一年就实现600到700百万元的营收。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后,新东方在线宣布关闭公司K9业务。12月28日,新东方在抖音正式推出“东方甄选”直播平台,董老师一夜之间成为火遍网络的知识型带货博主。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新浪财经

那些惊天动地的创举,总是在悄无声息中掀起波澜,“危”与“机”有时也只是在一个转念之间。

回望2003年非典时期,中国互联网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 3089 万台,上网用户数 7950 万人,而 2002 年分别为 2083 万台和 5910 万人。一场非典,催生了电子商务、旅游平台、在线教育等行业的兴起,新浪、搜狐、网易三大信息门户网站均在这一年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全年盈利;起点中文网开始探索付费阅读;无数人选择在网上投 简 历 找 工 作,前 程 无 忧 当 年 的 网 络 招 聘 服 务 收 入 增 长 了166%,2003 年完成赴美上市。

2003年底,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3089万台,上网用户数7950万人,对比2002年的情况,可以说是发展迅猛。发展速度可见一斑。再看当下,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疫情对于社会各行业的影响仍在持续。部分行业企业用工需求减少,企业稳岗压力有所加大。

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上,查询疫情至今共计两年半的企业破产案件,数量为16万件。而向前追溯两年半,从2017年中旬至2020年末,破产案件只有3万出头,两者相差五倍。仅2021年一年,就有46万家企业倒闭310万家个体户注销。尤其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旅游等行业复苏缓慢,恢复招聘需求还有一个过程。对毕业生群体而言,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增量增幅均创新高。与此同时,往届生考研、考公人数激增,二战、三战现象普遍,“慢就业”和待就业的人数不断累加。二战、三战现象普遍,“慢就业”和待就业的人数不断累加。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约457万人,较上年增长80万,同比增长21.22%,而实际招生人数约110万人。再加上留学回国人员和往届未就业毕业生,青年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报录一览 源于搜狐个人号

也是在这种环境下的催生下, “灵活就业”越来越火。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字,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全中国的就业人口7.5亿,灵活就业居然已经占了总就业人口的近三分之一。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占比16.9%,2021届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占比16.25%。其中在去年毕业的本科生中,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灵活就业比例均超过10%。

有人说,灵活就业就等于下岗失业,这是真的吗?我国对非正规就业、非标准就业等概念统一使用“灵活就业”的表述,它既包括正规部门的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用工,也包括小微企业、家庭企业和劳动者个体等在非正规部门的就业

作为一种政策概念,灵活就业提出时间较晚,但实际上它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从农业经济时代的零工劳动,到工业经济时代的灵活就业,再到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就业形态,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当前灵活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蓝领”岗位。有关数据显示,“普通工人”是企业使用灵活用工人员最为集中的岗位,占比为45.6%。其中建筑业的灵活就业人数规模居第一,为4449.6万人,建筑企业灵活用工人员占比总用工数为76.60%;制造业的灵活就业人数规模仅次于建筑业,为1530.2万人。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消费站

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平台经济模式广泛应用,进一步催生了打破时空边界的灵活就业新特征。“IT和其他技术人员”是企业使用灵活就业人员第二集中的岗位,占比为18.2%。第三产业中的也存在大量的灵活就业人员。他们是新时代的“数字游民”,他们宅在家搞创作,写小说、做游戏、做后期,通过兼职获得更多充实感。从政策引导来看,2019年至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4年提及“灵活就业”。政策从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拓宽灵活就业发展渠道向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护转变,进一步促进灵活就业的发展。

例如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伤保险、社保等权益进行完善,同时推进灵活就业人员的住房公积金试点。但问题依然存在。灵活就业者“不稳定生产”的特征制约了其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长期以来我国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稳定雇佣关系设计的,灵活就业者由于劳动关系的短期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常常被排斥在制度保护之外,尤其是在以平台主导的新就业形态下,劳动关系已呈现多重化、虚拟化特征,使相关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保障缺失问题愈加凸显。

鼓励灵活就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推动高质量就业少不了制度设计与人文关怀,对待每一种职业和从业人员,我们都应该少一分歧视,多一点关怀。另一方面,日常需求在疫情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下被压抑,又被放大,同时改变、颠覆并重构了新的产业形态和消费场景。

例如,口罩制造业的井喷发展,预制菜市场的持续火热等等。2020年,注册口罩相关企业共15.6万家,同比增长468%;2021年口罩企业增速放缓,而增量继续上涨,共注册相关企业24.1万家,同比增长54%。4月以来,与预制菜概念相关的多家上市公司股价接连涨停,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3459亿元,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预制菜行业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市场。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除此以外,腾讯会议在推出两个月内日活跃账户数即超过1000万,国际版VooV Meeting已经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上线;家庭清洁护理市场持续扩大。中国家庭护理市场从2016年的955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10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65%,预计2022年将达1417亿元。还有智能安防、无人配送、在线医疗、在线教育、云演艺……

与此同时,重点行业的人才需求在扩大,部分相关职业的供给也有所有增加。新的职业也层出不穷。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2未来人才就业趋势报告》显示,人工智能领域2019年新发职位同比增长13.96%,2020年同比增长28.12%,2021年则较2020年同比增长51.39%;生产制造行业2019年新发职位同比增长32.88%,2020年受疫情影响,新发职位同比增长有所放缓,为12.20%,但仍在上升,2021年同比增长38.73%

今年6月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员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数据库运行管理员、信息系统适配验证师、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商务数据分析师、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民宿管家、家庭教育指导师、研学旅行指导师等18个新职业。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我们的就业观也要发生变化,既要冷静看待疫情,也要端正就业态度,及时调整心理预期。对疫情期间毕业,经历行业洗牌甚至是裁员的孩子们而言,请在等待中充实,充实中尝试。波动期也可以是冷静期、充电期,读书、学习、看不同的风景,你的经历都会是你的加分项。不要把一次困难当作人生哀歌的前奏曲。

1929年,杜威出版《确定性的寻求》这一本书。翻开首页,劈面而来的是:“人生活在危险的世界之中,便不得不寻求安全。”在新冠疫情流行、极端天气频发、国际局势动荡的今天,杜威所言,与当下人类的生存处境十分吻合。

他在书里写到,寻求安全有两条途径。途径一:在感情和观念上改变自我,委顺于支配自己命运的各种力量,籍以获得安全感;途径二:发明各种技艺,通过行动改变世界,利用自然力量为自己构筑安全堡垒。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清华大学官方网站

在古代世界,由于生产工具的简陋和技术水平的低下,人们更倾向于通过途经一来找到“安全感”。在瞬息万变的今天,你将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事不避难,知难不难。正如《青春之歌》里写的那样,“生活的海洋,只要你浮动,你挣扎,你肯咬紧牙关,那么,总不会把你沉没。”

年轻人,愿你拥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胸襟,拥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耐力,更拥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

九大金句,与君共享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点击关注京和

【文末互动

近三年,您的就业创业环境有变化吗

快来留言吧!

【添加星标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美编 | 王明毓

图文 | 来源于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一道全社会的必答题,你做对了吗? - 天天要闻

· 言之有范 ·

欢迎向我们投稿!

投稿/合作加入我们

扫码👇联系执行主编:18811328390

加微信请备注好

“姓名+工作/学校单位”信息。

带来不便,请多谅解,期待与你的交流!

欢迎加入言之有范社群!

交流加入社群扫码👇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5月10日要闻速览 - 天天要闻

5月10日要闻速览

要闻速递拟录取!重庆23名学生保送清华北大近日,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官网有消息显示,根据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保送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全市共23人获得清华北大保送资格。在拟保送清华北大的23人中,巴蜀中学有9人、重庆一中7人、重庆一外4人、
2023年高校综合评价分数线及各省综合评价招生院校名单! - 天天要闻

2023年高校综合评价分数线及各省综合评价招生院校名单!

今天为大家汇总了2023年全国多所高校综合评价分数线及各省综合评价招生院校名单,小伙伴们快来了解一下吧~2023年高校综合评价分数线如下- 面向全国多省市招生的院校 -- 面向北京招生的院校 -- 面向上海招生的院校 -- 面向广东招生的院
打造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三亚市群艺馆2024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 天天要闻

打造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三亚市群艺馆2024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5月20日至26日是全国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为提升行业影响力,让更多市民群众走进文化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资源,19日上午,由三亚市旅文局指导、三亚市群艺馆主办的2024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暨三亚市群众艺术馆文化艺术人才专家库授牌仪式,在三亚市群艺馆一楼演艺厅举行。当日上午,主办方首先为出席授牌仪式的68名专家学者颁发...
澳大利亚留学保录取丨你不可不知的优势密码!你心动了吗? - 天天要闻

澳大利亚留学保录取丨你不可不知的优势密码!你心动了吗?

当谈及海外留学,你是否也对那片遥远的南半球土地心生向往?澳大利亚,这片充满阳光与活力的国度,早已成为无数学子追梦的圣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澳洲留学,探寻其独特的魅力所在!01、顶尖的教育质量,孕育杰出人才澳洲的教育质量在全球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