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经》
易经,是一部阐述天地万物、宇宙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和辩证思想的哲学典籍,是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握自然运行的规律,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他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他博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命、自然、科学、政治、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简 介
《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周易》相传是周文王被囚羑里时,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
对于《周易》的成书,《汉书·艺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周易乾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圣”、“三古”之说简而言之,即:
上古时代,通天之黄河现神兽“龙马”,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羲将其临摹下来,并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
中古时代,姬昌被纣囚禁于羑里,遂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息之理,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即“文王拘而演《周易》”;
下古时代,孔子喜“易”,感叹礼崩乐坏,故撰写《易传》十篇。
《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预测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为孔子所撰。
周易,所谓周者:一为“周代”,二为“周普”。西周所用之书则冠以“周”字,名为《周易》。后者则取郑玄《易赞》,“‘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易”者,“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周易乾凿度》云“‘易’一字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即简易、变化、不变三层含义。即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
变易: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
简易: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有显就有隐,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和谐有序。
不易:虽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规律;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则随缘而变;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
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易经》目 录
《乾卦》第一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需卦》第五
《讼卦》第六
《师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谦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随卦》第十七
《蛊卦》第十八
《临卦》第十九
《观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贲卦》第二十二
《剥卦》第二十三
《复卦》第二十四
《无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颐卦》第二十七
《大过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离卦》第三十
《咸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遯卦》第三十三
《大壮卦》第三十四
《晋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损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夬卦》第四十三
《姤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渐卦》第五十三
《归妹卦》第五十四
《丰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兑卦》第五十八
《涣卦》第五十九
《节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过卦》第六十二
《既济卦》第六十三
《未济卦》第六十四
六十四卦卦爻图表:
《易 经》全文
第一卦 干 干为天 乾上乾下
干: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 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 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 故曰:干: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 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 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 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乾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干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 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战龙于野,其血玄黄。象曰:战龙于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其道顺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象曰:虽磐桓,志 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辶颤)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象曰:六二之难,乘 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既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曰:既鹿无虞,以纵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无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 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顺也。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第五卦 需 水天需 坎上干下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初九:需 于郊。利用恒,无咎。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 来,敬之终吉。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第六卦 讼 天水讼 干上坎下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