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极氪科技集团管理层调整:林杰全面负责极氪销售与市场

5月1日,极氪科技集团发布销量显示,4月,极氪科技集团销量共计4.13万辆,其中极氪品牌完成1.37万辆,领克品牌完成2.76万辆。截至1-4月,极氪科技集团销量共计16.53万辆,完成71万辆目标的23.28%。其中,极氪品牌销量共计5.5万辆,领克品牌销量共计11.04万辆,年度目标完成率分别为17.19%和28.31%。

数据可见,极氪品牌销量承压。买车网Buycar了解到,为及时调整极氪品牌销售情况,进一步统筹极氪、领克品牌销售及营销战略,完成年度销量预期。5月1日,极氪科技集团内部宣布了管理层调整情况,并于5月4日发布内部通知:

具体为,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分管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整体工作,直接管理品牌营销中心、用户增长中心、用户交付中心;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直接管理用户服务中心、用户网络中心、用户数字化、运营与流程,协助林杰管理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向林杰汇报。

“4月三场发布会,又叠加上海车展,1.37万辆的市场表现,距离销量目标差距还是不小。”一位极氪工作人员表示,事实上,在领克并入极氪科技集团之后,在研发端和产品端的整合和重组已经展开,在销售和市场端,虽然保持了两个品牌的独立性,但伴随市场压力与日俱增,这场整合不可避免。

2025年初,极氪科技集团成立,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表示,未来两年,集团将着力成长为年销百万级的高端豪华新能源品牌。

然而,面对中国新能源市场“愈卷愈烈”的竞争格局,要完成百万辆的目标,仅有好产品是不够的。分析认为,如何将口碑快速转化为销量,是极氪品牌当下面临的最大挑战。此次“老吉利”林杰的火线接盘,一方面是进一步整合集团资源,助力极氪品牌发展的体现;另一方面,在吉利品牌、领克品牌积累成功经验后,极氪亟需林杰解决销量困境。


好产品难换好销量?极氪亟需“爆款”

作为最快进入“万辆俱乐部”的品牌之一,极氪曾以“爆款”逻辑打造了001,虽有早期交付、软件等争议,但不乏市场热度,销量也伴随用户关注一路走高。

在2021年上市并交付后,2022年仅凭001一款产品,极氪实现了全年交付超7万辆的市场表现,一度成为30万元以上市场的中国品牌代表。后续,极氪陆续推出009、X、007、MIX、7X及007GT等产品,试图再现爆款。但受限于细分市场体量、用户画像及营销打法等问题,极氪并没有再推出爆款产品。数据显示,目前极氪销量担当是7X,第一季度销量1.47万辆,占比总销量36.75%。在7X所处细分市场,特斯拉Model Y以3月4.8万辆的成绩遥遥领先,而7X单月销量为5478辆,较月销万辆的预期目标仍然有较大差距。

除7X外,进入本代产品末期的001仍然占据较大销量贡献,第一季度001销量累计1.13万辆,占比总销量28.11%,两款车型占比接近三分之二的销量局面并不乐观:一方面对于多款车型在售的极氪品牌而言并不健康,另一方面放眼整体市场,这两款车型也难以成为“当打产品”。


“用户都说极氪的产品开上都说好,但是向身边人推荐并不容易,”一位极氪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方面没有高流量背书,另一方面也没有能打的营销事件例证,“酒香巷子深”的极氪亟需营销高手破局。

林杰的火线接盘充当了这一角色。从吉利品牌的向上破局,到领克品牌成为彼时“自主品牌高端化”所剩无多的成功案例,林杰作为吉利体系中成长起来的营销人才,已经在过往实践中反复成功。

回归林杰,某种程度上是极氪整体的回归。从极氪诞生之初,瞄准“蔚小理”成为管理层筛选的初代策略,这是向新势力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快一步。无可厚非,短期内极氪也快速形成新建制,也为吉利体系带来了新势力、华为系等多重经验。

以登陆资本市场为节点,极氪完成了0-1的跨越;而以《台州宣言》为起点、以极氪科技集团成为的标志,极氪品牌到1-10已经开始,其中更懂吉利,对于接下来带来极氪的发展更为重要。

所以,林杰终于来了。在多次极氪面临用户口碑挑战,危机事件处理等方面,林杰为代表的吉利体系给予了极氪大力支持。而面对销量压力,面对新势力和中国品牌的挑战,集团希望林杰带领营销团队,再造领克式的成功,更是极氪品牌独有的成功之路。

“这不仅是营销问题,研究院的沟通与信任,渠道资源的平衡与策略等等,的确吉利人在已有基盘的延长线上做创新更为高效。”一位吉利体系工作人员表示,这次调整一方面是对林杰的再度肯定:有实力、有担当能打通公司内部团队、经销商积极性、重视用户体验等链路;另一方面也是极氪进入新阶段的必经之路。


“极氪向上 领克向宽”资源整合更进一步

4月28日,领克旗舰产品900上市,安聪慧再次表示品牌定位为“极氪向上 领克向宽”。他说,极氪品牌被定位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目标是抢占高端豪华市场;领克品牌则定位为全球新能源中高端品牌,致力于满足中高端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两品牌整合后的成果,率先在领克900上体现出来。“这次领克900的发布,是领克与极氪整合后的首款车型亮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林杰接受采访时表示,领克900也是“举集团之力,不惜一切代价打造”的产品

他分享了一则小故事:原本Thor芯片并未计划用于900车型,而是打算继续使用Orin-X。但在领克与极氪整合后,决定让900首载Thor芯片。这意味着需要调整其他车型的开发节奏,并调动中央智驾研究院的资源,快速推进H7方案的应用。这不仅涉及芯片的使用,还包括软件开发和适配的工作,需要整个集团的全力支持。


900也没有让集团失望,订单一小时破万,在大型SUV市场,领克太需要一款产品立住,而集团更需要爆款产品,承接整合后销量快速提升的重任:

数据显示,2024年,领克品牌销量28.54万辆,极氪品牌销量22.21万辆;在此基础上,2025年,领克品牌目标39万辆,同比增长36.65%;极氪品牌目标32万辆,同比增幅须达到44.08%。面对这一增幅目标,仅凭稳扎稳打显然不够:毕竟整体市场增幅仅为个位数的情况下,这一销量目标就是要从其他品牌的基盘中抢夺份额。

更为残酷的是,面对2025年窗口期,中国品牌的销量目标普遍激进,特别是在极氪所处的智能新能源品牌市场,各家新品牌都处于1-10的关键占位期,如阿维塔智己岚图等都制定了大幅增长的目标,而合资品牌的反攻也在2025年拉开帷幕。“2025年进入淘汰赛”是中国车企的基本共识。

那么,极氪怎么赢?一是产品策略,极氪今年最重磅的车型,是此次上海车展亮相、计划第三季度上市的9X,并是极氪首次推出混动车型;另外,挖掘现有产品的爆款潜力同样重要,在产品力打满的情况下,通过营销能力价格策略,再度提升市场声量,从而转换为流量和销量成为关键。

完成上述目标,极氪的体系能力就更为重要。这也是此次林杰火线接盘极氪销售一号位的关键因素,作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高端智能板块,极氪科技集团将以更“吉利”的方式应对市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