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万买超跑级性能,小米大卖是有原因的?


雷军伸手掀翻牌桌的那一刻,百万豪车市场的泡沫终于开始破裂。

三电机、1548马力、1.98秒破百,特斯拉Model S Plaid看到参数直接蹲墙角哭。保时捷Taycan Turbo GT用户更惨——花198万买的玩具车,还没捂热就被国产车扒了底裤。30.8米凝血级刹车距离,这指标根本不是让车主踩的,是让对手哭的。

三电机系统砍到53万级,比特斯垃Model S Plaid便宜50万

- 纽北圈速吊打保时捷,选装赛道包却只要宝马M4两颗轮毂的钱

- 84度电池放电功率敢飙800kW,电车下赛道终于不用带充电宝,看到这可能有读者要骂了:“马力数据是不是掺水?三电机可靠性存疑!”


先看这个:11分钟补能340km,宁德时代麒麟II电池顶着5.2C倍率硬刚超充桩。友商还在吹“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小米已经做到“充电11分钟飙车一小时”。


这台车最恐怖的,是让豪车装逼成本断崖式下跌。


以前证明自己有钱要买保时捷,现在证明自己懂车买SU7 Ultra。24K镀金车标和5㎡ Alcantara材质不是重点,重点是方向盘上那颗Boost键——按下这玩意需要的不是勇气,是颈椎科医生随车待命。


小米给BBA用户算过一笔账:


1. 买宝马i7的钱够买两台SU7 Ultra+十年电费


2. 省下的50万够包下上海赛车场玩26次


3. 剩余零钱还能买个小米全家桶从手机遥控汽车


但这车注定引发两极分化:

极客狂喜:激光雷达数量比停车场摄像头还多,车机用的是手机同款骁龙8295

保守派抓狂:52万买小米?不如加钱上丐版718保时捷


雷军的阳谋就两条:


1⃣ 用生态绑架钱包(手机/家电/汽车全打通)


2⃣ 用技术碾压情怀(堆料堆到供应商喊爸爸)


那些说“国产车不配卖50万”的人该醒醒了。全车3.74㎡碳纤维可不是淘宝爆款,285kg下压力在高速过弯时能让你体会什么叫牛顿的复仇。

结尾灵魂三问:


1. 特斯拉车主看到5.2C超充会不会想砸充电桩?


2. 保时捷销售看到SU7圈速会不会改行卖手机?


3. 花53万买台能跑赢自家理财产品的车,到底算消费还是投资?


评论区开放战场 问就是敢说:


“骂小米定价贵的,当年喷手机1999交朋友的是不是同一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