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还未结束,比亚迪就赶在春节假期后第二个工作日放出了车市重磅消息——秦plus和驱逐舰05同时推出荣耀版车型,定价7.98万元。这比去年2月推出的冠军版足足又“便宜”了2万元。
从消费市场来看,汽车作为大宗商品,永远没有“底价”。纵然比亚迪走量车型“降价2万元”也可能被误解成,“车市不景气,低价走量很正常”。但把眼光放大一点审视,比亚迪再次成为落入新车市价格池里的大石头,掀起的波浪、水花和涟漪将影响整个池塘。
2023年2月,比亚迪以“冠军”为名,开始推出秦plus冠军版,9.98万元的起售价惊呆了整个行业。此后,比亚迪旗下各种车型的冠军版陆续推出,为比亚迪声称的“油电同价”做了最好的背书。
2023年,无论自主,还是合资,就连进口车也在为迎合“油电同价”这四个字琢磨每款车型的上市售价。特别是合资车企,每当喊出“油电同价”的口号推出新车售价时,每一个价格数字都充斥着企业管理者和投资人的嘶吼,听似铿锵有力,实则内含血泪与无奈。
整整一年,仅仅一年!比亚迪又以“荣耀”之名推新车,还不仅仅是秦plus和驱逐舰05,在这个一年之中最短的自然月,销售日最少的自然月里,还有海豚、汉、唐多款车型的荣耀版喷涌推出。单以秦plus为例,这是dm-i车型首次杀入7万元区间,也是比亚迪a级纯电车型首次杀入10万元区间。另外,秦plus是目前紧凑级轿车市场最畅销的车型之一,随后的海豚、汉、唐也分别占据各自细分市场的头把交椅。
如果说“冠军版”是整个国内车市实现“油电同价”的第一步,那“荣耀版”高举着“电比油低”大旗向新时代迈进。
就在秦plus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推出的当天,五菱星光同时推出新增车型“星光荣耀型”,对标比亚迪同级同价位车型,主打一个“同级更有性价比”。当然,两者之间的选择留给消费者自行定夺,重要的是,这个突如其来的彩蛋或是花絮,让不少人乍以为,“荣耀手机有大动作,联手汽车品牌造车了?”
再说回新车定价。
荣耀版车型凭什么再便宜“2万元”!减配吗?再减不就是“出租车”配置了?
然而,并没有。
仔细盘了下秦plus最入门的55km领先型,依旧提供首任车主终身保修,6安全气囊、dilink4.0车机、10.1英寸中控屏幕、4g网络、手机nfc钥匙、自动空调、后排出风口、led大灯、皮质座椅等配置,动力和电池性能也没有打折扣。此外,还新增了车色,升级了智能语音连续对话,智能上下电功能。
至少秦plus是“硬降”2万元。比亚迪不赚钱了吗?还是汽车的价格水分真就如此“虚高”?
支撑比亚迪荣耀车型低价的底气有三点。秦家族乃至整个比亚迪的销量规模足够庞大,比亚迪全链路整个带来的成本控制,以及比亚迪主动的让利。
首先是比亚迪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销规模。汽车行业与其它一些工业领域最不同的是,汽车行业要想盈利甚至降本,对规模的要求简直是高得离谱。除了汽车本身成本较高之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汽车行业的每一款产品基本都是非标产品,前期研发、组建产品线等成本要比其它标准化产品高得多。
而在消费者的支持下,秦家族去年销量突破48万,比亚迪销量突破300万,这足以让比亚迪利用庞大的规模来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另外,比亚迪或许是全世界零部件自给率最高的车企,刀片电池的电芯和电池包生产就不说了,像mcu、igbt、sic碳化硅部件,三电系统、热管理系统、车身生产乃至冲压模具、甚至下游的电池回收和上游的锂矿开采、碳酸锂提炼等等各种领域都由比亚迪自身或关联公司提供。
相比其它靠外部供应商提供零部件、三电、甚至技术的车企来说,“靠自己”的比亚迪无疑能在产品质量更有保证的情况下获得更优秀的成本。
最后就是比亚迪主动让利。成本下降意味着利润空间变大,这部分多出来的利润比亚迪自己收起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比亚迪没这样做,而是让渡了规模效应和自研零部件利润,从而将秦plus荣耀版的价格下探到比同级油车还低的程度。
面对比亚迪的“荣耀”“降价”,最愁的莫过于合资燃油车。
此前“油电同价”咬牙定价,那点咬碎的牙齿还没来得及消化,此时生楞咬在了牙床上。
这两年在比亚迪秦家族代表的中国汽车进攻下,合资燃油的价格水分还会被进一步榨干,市场份额也逐渐被中国品牌们抢夺。而现在,秦plus荣耀版正式将“油电同价”进化为“电比油低”,以身作则来对合资燃油进行极限施压。所以,那些依旧选择合资燃油的小伙伴,某种程度上也要感谢中国品牌、尤其是比亚迪的努力,因为合资的价格,是中国品牌们一步一步打下来的。
潇湘晨报记者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