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预测红绿灯读秒是怎么实现的?


来看这波文章的读者估计绝大部分都是车主、网约车司机和公司司机等等,想必大家也都发现了如今某度地图和某德地图能够实现红绿灯预测读秒的功能。

效果就是在路上或者即将到达红绿灯路口的时候,导航可以实现显示目前红绿灯需要等待多久的效果,那么这样子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关于这个问题,网络上也出现了多种说法,这波就给大家带来三个较为普遍的说法,感兴趣的人可以接着往下看。

第一种说法,大数据统计

在如今的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大家习以为常的概念,像什么电商平台、自媒体平台等,都可以通过单一用户的日常习性、爱好、购物倾向等各方面进行统计。

通过统计可以得出这个人的各方面倾向,以至于针对个人喜好进行有效的推流、宣传等一系列操作,效果确实也是颇为出众。

所以在导航软件中植入大数据进行统计,并针对于日常路口停车数据,进行有效观测红绿灯切换时间,也是很符合逻辑的一种方式,但很可惜答案并非如此。

第二种说法,无线电信号读取红绿灯的变化规律

无线电信号可以说是目前较为不经常接触的类型,相比于大数据更难令人信服,因为无线电虽说并不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不问自取”的行为有点令人觉得不那么“正大光明”。

往细致的方向想象,不排除可能出现违法的可能性,毕竟本质上这种操作行为在我国的“正当理念”上并不推崇。

说通俗一点,就有点像是“黑客入侵”、“窃取数据”的概念,虽说可以实现这样子的操作结果,但实际答案并非如此。

第三种说法,北斗卫星联网观测

通过华为推出的北斗卫星通讯的功能,很多人会联想到GPS和北斗卫星定位加上联网观测得出最终数据的逻辑,通过高超的算力和脚本逻辑,计算出红绿灯的规律,并运用在APP中。

不得不说,这样的概念也可以实现,但整体运行起来很麻烦,成本会消耗很多,并且最终的观测数据并不能得到最准确的数据。

最重要的是加上随着交通部门对交通指示灯进行改变,数据也很容易出现巨大误差,所以针对于这个逻辑也是pass的结果,某德地图和某度地图并非通过此逻辑实现该功能。

那么究竟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实现此功能效果呢?

接下来就公布答案,其实实现起来很简单,根据某德地图和某度地图的说法,就是通过交涉和协商与政府合作,接入交通部门对于交通红绿指示灯的数据,不仅可以实现这项功能,还拥有最准确的数据。

很多人并没有想到这一点的原因是都以为与政府交涉难以实现,毕竟本身交通指示灯的数据也可能算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存在。

但实际上某度地图和某德地图作为我国导航APP中的佼佼者,我国交管部门与其或者几乎是双赢的局面,不仅有效推动导航APP的发展,还可能有效降低事故出现的概率。

加上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汽车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后续自动驾驶的可能性,与交管部门交换数据几乎是必经之路,所以答案其实很简单。

那么大家对于这样子的答案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