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刚到,9月初,小编就曾到广州某家奥迪4S店看车,刚一句“去年朋友买的A4L有5万元左右的优惠......”还没说完,就被销售打断了:“不要跟我说你朋友买的多少钱,甚至是上一周有多大的优惠,这一周都不一定有了。”语气强硬,真没法继续聊下去。
事实如此,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终端市场的优惠大幅度减少,就拿A4L来说,优惠从去年的5万元降低到现在的1万多元,直教人接受不了。这时还想买车的,不是真有钱,就是真的急需用车。
批发零售同比下滑,有多少卖多少
10月12日,乘联会公布了最新销量数据,总体的情况是,9月批发和零售同比均在下跌,但环比8月有所提升。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句话就能解释:缺芯的影响还在持续着,但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稍有缓和。
从各大厂商的数据来看,上汽大众依旧获得最高的份额,但下滑幅度不低,9月批发量为12.5万辆,同比下滑28.6%,零售量为12.4万辆,同比下滑23.1%。另一个大众,即一汽-大众情况更为不乐观,批发量为10.5万辆,同比下滑53.1%,零售量为10.8万辆,同比下滑48.6%。
大众品牌走量的车子,比如朗逸、速腾、宝来、途观等等,其实优惠一直都非常大,即便是在缺芯的条件下,优惠还是尽可能维持在过去的水平。只是,缺芯实在严重,直接导致产量走低,厂商想卖、消费者也想买,无奈条件不允许。
基本上,销量排在前头的厂商的情况都差别不大。比如东风日产,9月批发量为8万辆,同比下滑37.4%,零售量为8.5万辆,同比下滑28.9%。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日产公布官方数据时,尚未透露奇骏的销量数据,按照其8月公布的9000余辆的数据来计算的话,9月应该也不会差,但为何没有第一时间披露,不由让人思考——应该不是缺芯使然。
自主品牌方面,吉利9月批发量为10.4万辆,同比下滑17.7%,零售量为9.6万辆,同比下滑18.9%;长安、长城的情况,皆是这般。
比亚迪倒是极为特别,9月批发量达到了7.9万辆,同比劲增92.1%,零售量为7.8万辆,同比增长90.2%。据悉,这7万多辆中,新能源汽车就占了7万辆,说明比亚迪产销增长,都是因为其新能源汽车大受欢迎。
上汽“沦陷”,发生了什么?
并非所有的厂商都是“有多少卖多少”,也有例外。
上汽通用五菱,9月批发量为11万辆,同比增长3.3%,相当不错,但零售量只有7.4万辆。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某些车型的市场热度预估过高了,具体究竟是为何,还需具体车型的销量公布了方可知道。
上汽乘用车,即名爵和荣威品牌,也甚是尴尬。9月批发量为8.3万辆,同比增长27.9%,但零售量没有进入前十,零售量在6万辆以下。
貌似上汽不愁没芯片,同属于上汽的上汽通用,9月批发量高达12.4万辆,仅仅低于上汽大众,同比下滑19.1%,零售量却只有9万辆,同比下滑38.9%。按理来说,目前上汽通用已经摆脱了三缸发动机的影响,产销差距应该不会太大,但查询以往的数据可以发现,上汽通用一直都是库存高企。
可以这么说,包括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几个厂商,都是无惧缺芯的影响的。不过,为何在其它厂商缺芯、等车时间长的前提下,这几个厂商为何还是产销严重不均衡,又是值得深思的。
总结
有人说缺芯的情况会在明年缓解,有人说会持续好几年,孰对孰错目前难以分析。不管如何,车该买还是得买,只是需要更加理性了,比如说原本一款车的优惠挺大,而今却只有一丁点的让利,如此也未必非要盲目选这款车了,毕竟市面上可替代的车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