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比技术拼产品,而不是说搞各种拉踩,甚至说话的时候阴阳怪气”。
比亚迪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近日在百人会发表了题为“用技术创新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的演讲。
他称,要抵制和反对上述营销拉踩等令人“非常讨厌”的行为。
李云飞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回顾了行业和比亚迪的发展情况,并强调了技术创新对于比亚迪厚积薄发的关键作用。
演讲最后,李云飞也对行业发展给出了三点建议,包括技术要创新,营销要守正,拒绝夸大式宣传,拒绝透支性的营销,抵制各种拉踩,等等。
这次演讲的部分金句如下:
技术是最好的流量。
技术要创新,营销要守正。
拒绝夸大式宣传。因为如果夸大宣传,最终的话可能会受到市场的反噬。
以下是李云飞的演讲原文,略有删减——

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用技术创新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我今天的分享,先从行业的宏观介绍一下,我们比亚迪看到的一些(情况)。
首先的话中国市场无疑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而且是遥遥领先的,大家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我们是多年在全球市场都持续保持规模的领先。
第二个维度,我们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已经连续两年拿到全球第一,但是我想特别说明一点,这是从中国地区往海外的出口量。但其实大家都很清楚,欧美日韩很多的一些品牌,他们在全球化的工厂布局其实做得很多,也做了很多年。
所以虽然从单一市场的出口上来讲,我们是排第一,但是从全球市场的份额上来讲,我们中国汽车品牌还要继续努力。
很可喜地看到那2023年,比亚迪进入了全球的汽车品牌的前十,去年的话吉利也进入了全球的前十。
今年的话,预计会有更多的中国品牌进入全球前十,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可喜的事情。
还有一个维度,我们中国车企的海外销量股持续增长。
大家都能看到,我觉得第一梯队是奇瑞、上汽,比亚迪是第二梯队,这个我们要向奇瑞和向上汽多学习。
那另外一方面的话,中国汽车在电气化转型方面已经是全面的领先。
我们从三个维度(来看),第一个是我们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全年是47.6%。
特别是去年,在下半年六个月里面有五个月都是超过了50%,中国的前六大动力电池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在全球市场达到69%,也是全球最高。
还有的话就是我们中国地区在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在2024年的话也是达到了358万,也是全球最高。
中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这一方面,消费者认知非常高.
我们看一下这个数据是2024年的一个调查报告。全球新能源技术在这个板块上,中国品牌前五个有四个,自动驾驶技术的话,前五个中国一样有四个。
所以电动化和智能化对中国市场、对中国消费者的认知的塑造,毫无疑问是最强的。

刚才提到了我们这个行业的宏观情况,那接下来的话简要给大家分享一下微观情况。
我们提出的观点就是用技术来立品牌。
首先我们要用技术来定战略,技术可以让我们看的更远,看得更深。
比亚迪整个集团的话,我们现在31年,在2003年我们进入汽车行业的时候,我们着手新能源的时候,当时就要面临你前面没有人,没有任何参照。
那我们就要去去确定一些技术路线。
在2002年的时候,比亚迪确定了车辆上磷酸铁锂作为电池路线,2004年确定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电机的技术路线,同样在2005年,我们比亚迪启动了半导体研发,我们将 igbt功率芯片作为我们未来主流的一个方案。
20年前可以讲,我们没有任何参考,很多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参考答案,但是我们比亚迪依然是给出了标准答案。
大家可以看一下在电池技术路线这一块,2024年磷酸铁锂电池路线占比74%,永磁同步电机国内市场搭载率是95%。
igbt功率芯片现在已经全面应用。
比亚迪大家都很了解,我们是一个非常重视技术研发的一个企业。
到了目前比亚迪的技术研发人员12万多人,我们是全球车企中拥有最多技术研发人员的企业,在技术研发投入这一块,我们2023年研发投了400亿。
我们 2024 年研发投了 542 亿元,a股的5, 000 多家上市公司,我们的研发投入也是最高的。
我们累计研发投入了 1, 800 多亿元。
过去 14 年,有 13 年我们的研发投入都是超过了当期的净利润。
截止目前,比亚迪的全球专利申请了 59, 000 多项,授权的话是 35, 800 多项,那我们 2024 年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 45 项技术专利,授权 20 项。
正是得益于我这么多的研发人员,这么大的技术投入,这么多的技术专利,所以我们有庞大的技术鱼池,可能大家都看了感觉(这个鱼池)没边一样,非常庞大的一个技术鱼池。
我们过去几年也发布了一些重磅技术。
今年以来,比亚迪是用技术开年,陆续发布了我们的天神之眼,我们的灵鸢车载无人机,跟大疆合作的,包括我们的超级e平台,还有前两天刚刚上市的仰望u7,也搭载了我们最新的云辇z,所以用我们的技术去打造我们全新的品牌。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比亚迪希望能够像德国的大众、日本的丰田一样成为国民品牌。
我们的方程豹是专业个性化品牌,我们的腾势是豪华品牌,我们的仰望是高端品牌,那基于这几个平台我们也会有对应的技术,有些是差异化的技术,有些是通用性的技术,对我们的品牌,对我们的产品持续赋能。
技术创新也让比亚迪实现了超越。
大家可能看到的是比亚迪最近5年的销量爆发,但我想说的是在 2020 年以前的十年时间,从 2010 年到 2020 年,基本上比亚迪销量每年都是 40 到 50 万年。
过去的那些年,我们比亚迪真的也是非常的不容易。
但我们也一直坚持技术创新,所以我们迎来了厚积薄发。
比亚迪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是什么?
最好的流量就是技术,最大的财富就是工程师,我们有12 万名工程师。
我们一直倡议用领先技术打造新能源汽车这张中国名片。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是我们在今年3月17 号,刚刚发布的比亚迪超级e平台.
大家可能更多的了解是兆瓦闪充,油电同速。
但是其实我们超级 e 平台里面包含了11 项全球第一的技术。
而且我们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全球量产。
这 11 项技术涵盖了电池、电机、电控,我们在发布的时候专门强调了一下,我们截至3月 17 号是全球领先的,到今天为止依然是量产里面全球领先。

但是因为技术发展得特别快,可能假以时日,可能过几个月,过一两年我们的某项技术或某几个技术会被超越,这是我们非常乐意看到的。
我觉得中国的技术,中国的汽车品牌,就需要这种你追我赶。
因为以前的话,有些技术比亚迪领先,后来其他品牌超过了,我们又赶上了。
我觉得中国目前市场环境很好,市场也很大,竞争的氛围也很好,我觉得就需要大家这种在关键的技术上你一棒我一棒,你追我赶,大家一起接棒向前,这样的话才能共同推动我们中国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全球持续领先。
(播放视频)
这个就是我们对中国技术你追我赶的一些想法。
最后我想说一句,我们的观点是技术要创新,营销要守正。
首先的话,我觉得整个行业应该为消费者负责。
我们要拒绝夸大式宣传,因为如果夸大宣传,最终的话可能会受到市场的反噬。
另外一个观点是建议以量产为准,拒绝透支性的营销,很多可能半年、一年,有些可能连影都没有(就开始营销),所以我们的观点是建议以量产为准。
第三个的话,我们觉得要比技术拼产品,而不是说搞各种拉踩,甚至说话的时候阴阳怪气。这种我们是抵制和反对的。
我也相信,绝大多数的人和我们一样,对这种行为是非常讨厌。
最后的话,我们觉得要维护清朗的网络环境,要打击造谣、抹黑这种黑公关性质,那我们现在的话也正在通过法务各方面的话正在进行(处理)。
以上的话就是我们整体的一些分享,总而言之的话我觉得就是要靠技术创新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这个不单单是比亚迪的,也是需要更多的行业同仁,更多的中国品牌一起,大家一起接棒向前,一起实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