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38.6万辆,同比增长26%;今年1~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317.9万辆,同比增长1.2%。值得一提的是,2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达到65.6%,较去年同期提升10.6个百分点。展望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走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要驱动力,燃油车市场则继续呈现萎缩趋势。
自主品牌份额超六成,主流合资品牌销量持续下滑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该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达到91万辆,虽环比下降17%,但同比大幅增长51%,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由此,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来到了65.6%,较去年同期提升10.6个百分点。批发层面来看,自主品牌份额更是高达71%,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主流合资品牌的市场表现相对疲软。2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销量为33万辆,同比下降2%,环比下滑33%。从具体品牌系别来看,德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7%,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0.7%,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份额为5%,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0%,而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23%,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
另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该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3%,同比增加4.4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9.9%,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势力份额同比增长2.6个百分点。而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仅2.1%,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25年自主品牌有望将市场份额推进至70%以上,同比增长约8%,是车市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025年,我国汽车出口总体延续了去年强势增长特征。今年1~2月,中国汽车整车出口达到97万辆,同比增长17%。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月,我国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4.9万辆,同比增长11%。其中,自主品牌出口达到31万辆,同比增长27%;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3.5万辆,同比下降47%。
细分来看,2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占出口总量的33.9%,较同期增加4.4个百分点。“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的新能源品牌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崔东树表示。
渗透率回升,今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预计达1600万辆
新能源汽车的强势表现还在持续。
回顾2024年,自7月首次突破50%大关后,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连续5个月保持在50%以上,虽然12月略降至49.4%,但仍维持在高位水平。
不过,今年1月新能源车市场出现短期波动,零售渗透率降至41.5%,虽然同比仍提升9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较为明显。按照崔东树所说,这是由于春节前后是县乡市场购车高峰期,新购需求较大,燃油车占比偏高。
令人欣慰的是,2月市场迅速回暖,渗透率回升至49.5%,扭转了1月的下滑趋势。
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分别为比亚迪(约31.82万辆)、吉利汽车(约9.84万辆)、上汽通用五菱(5.53万辆)、奇瑞汽车(约4万辆)、长安汽车(约3.52万辆)、特斯拉中国(约3.07万辆)、小鹏汽车(约3.05万辆)、理想汽车(约2.63万辆)、零跑汽车(约2.53万辆)、小米汽车(约2.37万辆)。
不过针对国内新能源车的发展,乘联分会同时提醒,由于新能源车的税收体系没有建立,未来将面临巨大的税收压力。类似俄罗斯的汽车报废税等,新能源车的报废税必然更高。“很多消费者没有新能源车的报废税收概念,未来新能源车的诸多税收都会建立的,如果我们不建立,国外也会逐步建立新能源车的对等税收体系的。”
展望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走势,崔东树表示,由于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且出现超预期的多极化新现象,有利于持续稳定消费走势,预计今年3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将保持较强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要驱动力,燃油车市场则继续呈现萎缩趋势。
乘联分会方面表示,2025年,我国汽车行业政策补贴和优惠力度再创新高,成为撬动整体汽车市场繁荣、加快新能源消费过渡到大众普及阶段的关键因素。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预计可达1600万辆左右,有望带来超2万亿元的销售额。
记者:苏冉 编辑:俞丹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