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2全国智能驾驶测试赛在车圈备受关注,这无遗为智驾军备竞赛搭建了一个“近身厮杀”的擂台,让车企之间的智驾较量更加白热化。作为2022年举办的唯一一个国家级专业智能驾驶测试比赛,量产车型组基本涵盖了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哪吒等国内市场上销售的主流量产智能汽车品牌。
遗憾的是,传统大厂出身,志在拿下“智驾领域行业TOP3”的飞凡汽车没来得及参赛,让我们还无法看到其与新势力们正面交锋的表现。不过,最近飞凡R7无激光雷达版本的专业媒体实车道路测试曝光,我们可以透过实测看一看即便不是顶配版的飞凡R7在“用户”眼里的真实智驾水平。
32颗顶级感知硬件和全融合算法加持,没有激光雷达的飞凡R7智驾实力也不容小觑。据官方透露,飞凡汽车在选择硬件初期,就考虑到了如何将全融合算法应用在不同传感器版本的车辆上,以保障用户的安全智驾体验。在迄今为止的实际测试中,无激光雷达版本的整体智驾体验也都非常优异。
此次测试的是将32个顶级感知硬件集于一身的版本,除了没有搭载那颗来自 Luminar的激光雷达,其余硬件一颗不少。包括国内首发量产的采埃孚Premium 4D成像雷达、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增强版远距离点云角雷达、高精度地图等,同时,也拥有最强大脑——两颗Orin X芯片,总算力高达508 TOPS。硬件冗余仍然具备可实现更高级别辅助驾驶的能力。
业内首创的Full Fusion全融合算法也没有落下。综合了前融合和后融合优势的Full Fusion全融合算法,相较于前融合算法进行的大量冗余的系统验证,以及后融合算法单一类型传感器因自身能力限制导致的漏检或误检,可以得到更快、更准、更安全的检测结果。
实测证明,即便是不选装激光雷达的飞凡R7,在实际智驾体验中也并不会感受到多大区别,整体表现仍可圈可点。尤其在智能进出匝道、静态障碍物识别与避让等多个普遍被视为行业难点的智驾场景识别上具有明显优势,仍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可靠、更人性化的全场景智能驾驶体验。
智能进出匝道,总体表现令人惊喜。在测试中可以看到,飞凡R7通过更远距离和更精准的综合感知,在进入匝道前2km左右,系统会主动发起变道,切入的时间、距离对于驾驶员来说非常合适。同时,在大曲率弯道,车速调节也很合理,给驾驶员很高的安全感和稳定感。这与有激光雷达的版本表现几乎没有区别。
静态路障感知,表现更优秀。在实测结果中看到,飞凡R7可以远距离、灵敏感知、精准识别静态路障,并进行安全的快速避让准备,避免极端情况发生。面对施工场景,飞凡R7的策略是减速、变道绕行,这与只有主动刹车的策略比起来更聪明,也更加符合驾驶员的常规操作。当然,如果旁边车道有车而无法变道绕行的情况下,系统则会最终在障碍物前减速至停下。这与搭载激光雷达的版本在智驾算法逻辑上的表现也几乎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逼停”模拟测试环节,本次没有搭载的激光雷达的飞凡R7(以时速80km/h测试)所发挥出来的能力比此前搭载了激光雷达的车型(以时速60km/h测试)还要好,一方面源于飞凡团队在短短一个月内,针对这种场景进行了算法迭代和多轮测试验证,另一方面则得益于Premium 4D 成像雷达提供的点云数据,虽然它的成像效果可能不如激光雷达,但是对物体的轮廓、位置信息获得上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场景重构”准确度、美观度兼具。“场景重构”即中控屏上展示的感知结果,与特斯拉的“Mind of Car”同理。车辆运行时,无论智能驾驶功能是否开启,“场景重构”都时刻处于在线状态,用户可在中控和仪表屏上看到后台算法的感知要素和探测效果,就像以一个“上帝视角”来看“车辆眼中的世界”,从而更容易理解车辆行驶的决策逻辑。在实测结果中可以看到,即便没有激光雷达的加持,“场景重构”的准确度和美观度也仍然兼具。
总体来说,测试媒体认为,没有搭载激光雷达版本的飞凡R7,在智驾上的表现也可以进入第一梯队了。其实,激光雷达更主要的作用是给未来L3、L4等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做硬件储备,它的最大效能在当前阶段还不能完全发挥出来。但有一说一,搭载了Luminar激光雷达的飞凡R7将会提高智驾水平的上限,让用户享受到更高阶的智驾体验。我认为,用户可以面对一些自己在乎的用车症结来选择相应的版本。
在这场智驾“军备竞赛”中,谁能标定新锚点?答案虽然还未揭晓,但可以看到的是,飞凡汽车正力求用“极致硬件+全融合算法”的组合拳,扛起智驾届“卷王”这面挑战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