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东边进去,路北边几个很大的建筑是大德寺的本坊,大德寺是临济宗大德寺派(临济宗在日本有14个派别)的大本山(总部的意思吧),号为龙宝山。由大灯国师宗峰妙超禅师于镰仓时代末期的正和4年(1315)开创。是洛北最大的寺院,也是禅宗文化中心之一。后经战乱被焚。著名的一休大师(聪明的一休)以80岁的高龄任大德寺的主持,重建了大德寺。至今大德寺还保存着一休大师的遗墨。
日本明治九年(1876),临济宗诸派分立,大德寺系统组成大德寺派,昭和二十七年(1952)获准成为宗教法人。现在拥有崇福寺(福冈市)、南宗寺(界市)、龙翔寺(京都)等199座末寺,并且在龙翔寺内设有专门道场。
最前面是敕使门是日本重要文物,但拦着不让近前。说是有前后“唐破风”、左右“切妻造”,歇山式屋檐、屋脊以扁柏树皮葺顶的四脚门等,据传均为后水尾天皇所赐。
绕过敕使门到后面是橙色的山门,也是日本的重要文物,看上面的题字是“金毛阁”,说是一旦穿过山门进入寺内者,都将化身为金毛狮子,下化众生。所谓山门,即龙宝山的门;所谓三门,即指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在当年应仁之乱后,一休禅师的参徒连歌师宗长等捐献了一层部分,后由日本的“茶圣”千利休居士增建了二层部分,并取名金毛阁。不过据说这个地方历史上也有噱头,当年的实际掌握朝廷的幕府将军丰臣秀吉因为著名的茶道宗师——人称茶圣的千利休在红色的金毛阁上自立雕像而令其自杀。 因为千利休在日本茶道的地位,大德寺在日本的茶道系统也是有名的,每年在千利休的忌日,全大德寺各院都会举办茶道仪式。
第三层是佛堂,也是日本重要文物。
前面一棵好大的柏树,看着应该有千年了,很有气势。佛堂由本山首代住持大现国师创建。在应仁之乱中被毁后,由一休和尚等重建,又于宽文5年(1665)由那波常有重新建造。
后面还有唐门(国宝)和总方丈,我们没有再过去。 路尽头是大仙院,其庭院是江户初期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作。但我们没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