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问和尚:五祖圆寂后去了哪里?和尚回答:有眼无耳朵

2022年07月02日20:58:10 佛学 1962

宋朝年间,有一位高僧,人称元礼和尚。他是福建人士,天生仁慈,乐善好施,二十多岁时,拜高僧焦山大师为师,得赐法号“元礼”。

元礼和尚在焦山门下修苦修十年,佛法初成。此后,在焦山大师的举荐下,元礼和尚来到白云岩,拜高僧法演禅师为师。

方丈问和尚:五祖圆寂后去了哪里?和尚回答:有眼无耳朵 - 天天要闻

法演禅师想试试元礼和尚修为深浅,见面寒暄之后,问了元礼和尚一句话:“衲僧家,明取缁素好?”(意思是,你是出家人,知道和尚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吗?)

元礼和尚听了心中疑惑不已,他不知道法演禅师这句话有何深意,所以不知如何回答,便退了出去。

几天之后,法演禅师升堂说法,讲到了首山大师那句“新妇骑驴阿家(婆婆)牵”的著名偈子,然后对众人问道:“你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方丈问和尚:五祖圆寂后去了哪里?和尚回答:有眼无耳朵 - 天天要闻

众人没有回答,法演禅师解释说:“莫问新妇阿家(婆婆),免烦路上波咤(折磨),遇饭即饭,遇茶即茶。同门出入,宿世冤家。”

元礼和尚听了豁然开悟,起身对法演禅师说:“师父,我今天明白僧人和普通人的区别了。”法演禅师听了点头许可。(别问我元礼和尚开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

两年之后,法演禅师到蕲州五祖寺做了主持方丈,法演禅师邀请元礼和尚做首座,并且代替自己主持寺内日常事宜,也就是让元礼和尚做代理方丈,和自己平起平坐。

方丈问和尚:五祖圆寂后去了哪里?和尚回答:有眼无耳朵 - 天天要闻

元礼和尚只是答应做首座,婉拒代理方丈之事。后来,法演禅师圆寂,元礼和尚离开五祖寺,浪迹江湖。

宋徽宗崇宁年间,元礼和尚回到了五祖寺,五祖寺时任的主持方丈,担心元礼和尚来抢自己的主持的位子,于是故意问他:“敢问大师,五祖圆寂之后去了什么地方?”

元礼和尚回答说:“有眼无耳朵,六月火边坐。”方丈问:“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元礼和尚又说了两句:“家贫犹自可,路贫愁杀人。”

方丈见难不倒元礼和尚,又问道:大师,《金刚经》中记载“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请问究竟什么是善法?

方丈问和尚:五祖圆寂后去了哪里?和尚回答:有眼无耳朵 - 天天要闻

元礼和尚没有直接回答方丈,而是反问方丈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坐底坐,立底立,唤甚么作善法(你说什么叫作善法)?”

方丈无言以对,元礼和尚抬手便打了方丈一掌,自此方丈对元礼和尚心服口服。

多年之后,元礼和尚在四明的瑞岩寺圆寂。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