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年间,有一位高僧,人称元礼和尚。他是福建人士,天生仁慈,乐善好施,二十多岁时,拜高僧焦山大师为师,得赐法号“元礼”。
元礼和尚在焦山门下修苦修十年,佛法初成。此后,在焦山大师的举荐下,元礼和尚来到白云岩,拜高僧法演禅师为师。
法演禅师想试试元礼和尚修为深浅,见面寒暄之后,问了元礼和尚一句话:“衲僧家,明取缁素好?”(意思是,你是出家人,知道和尚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吗?)
元礼和尚听了心中疑惑不已,他不知道法演禅师这句话有何深意,所以不知如何回答,便退了出去。
几天之后,法演禅师升堂说法,讲到了首山大师那句“新妇骑驴阿家(婆婆)牵”的著名偈子,然后对众人问道:“你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众人没有回答,法演禅师解释说:“莫问新妇阿家(婆婆),免烦路上波咤(折磨),遇饭即饭,遇茶即茶。同门出入,宿世冤家。”
元礼和尚听了豁然开悟,起身对法演禅师说:“师父,我今天明白僧人和普通人的区别了。”法演禅师听了点头许可。(别问我元礼和尚开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
两年之后,法演禅师到蕲州五祖寺做了主持方丈,法演禅师邀请元礼和尚做首座,并且代替自己主持寺内日常事宜,也就是让元礼和尚做代理方丈,和自己平起平坐。
元礼和尚只是答应做首座,婉拒代理方丈之事。后来,法演禅师圆寂,元礼和尚离开五祖寺,浪迹江湖。
宋徽宗崇宁年间,元礼和尚回到了五祖寺,五祖寺时任的主持方丈,担心元礼和尚来抢自己的主持的位子,于是故意问他:“敢问大师,五祖圆寂之后去了什么地方?”
元礼和尚回答说:“有眼无耳朵,六月火边坐。”方丈问:“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元礼和尚又说了两句:“家贫犹自可,路贫愁杀人。”
方丈见难不倒元礼和尚,又问道:大师,《金刚经》中记载“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请问究竟什么是善法?
元礼和尚没有直接回答方丈,而是反问方丈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坐底坐,立底立,唤甚么作善法(你说什么叫作善法)?”
方丈无言以对,元礼和尚抬手便打了方丈一掌,自此方丈对元礼和尚心服口服。
多年之后,元礼和尚在四明的瑞岩寺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