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金地藏成为第一尊不腐肉身后,也许是受到地藏精神的指引,明、清至民国时期相继出现无暇、隆山、常恩、法龙、定慧等8尊不腐肉身;改革开放后二十余年,又先后出现了大兴、慈明、仁义(比丘尼)、明净和普文5尊不腐肉身。前前后后,共计14尊。这14尊“肉身菩萨”都有着相似的特点,那就是苦修、预知和长寿。
据传明代无暇和尚“不食人间烟火”,以黄精、野果为食;大兴和尚在佛教生产队放牛二十余年;慈明和尚一生撞钟不止,他说人间每敲一声钟,地狱亡灵就少一分痛苦;明净和尚曾在旃檀林站禅、坐禅三年,闭关三年,不论寒冬炎夏常年赤足;仁义比丘尼常年食素淡斋,救死扶伤……他们平均年龄89岁,最高年龄是126岁,且圆寂前皆可预知时至。
神奇的“肉身菩萨”吸引着一批批的信徒前去瞻仰。然而,九华“肉身菩萨”虽然出现有14尊,但现在可供瞻仰的却只有5尊。关于百岁宫中的这位肉身菩萨,九华山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传说,清朝初年百岁宫曾经多次失火,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大火竟要把整个寺院烧塌。这时,“百岁菩萨”的双手忽然抬起,由打坐的姿势变成遮火的姿势,一场大雨随即从天而降。火扑灭了,寺院保住了,但从此以后,这位肉身菩萨的胳膊就没有放下,始终保持着当年遮火的姿势。
在九华山一千六百多米海拔的山顶上,有一座六百多年历史的寺院叫“百岁宫”,寺院石碑上记录着明代一位126岁高僧的生平:无暇和尚,又名海玉,24岁出家,因为仰慕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愿力,发愿重振地藏菩萨道场。他晚上住在一个小小的石洞里,白天则在山顶的摘星岩上召集僧众,讲经说法。
无暇和尚常年吃素,因山上少有人烟,无处化缘,他只以野果、黄精和泉水维持生命。他发下誓愿:用自己的鲜血抄写一部佛经。这就是被九华山历代僧人奉为珍宝的国家一级文物——无暇和尚刺取舌血拌金粉抄写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全书81册,共计42万字。
为了抄写这部佛经,他每隔20天刺取舌血一次,历时28年。期间几次因失血过多,体力不支,晕厥过去。人们不禁感叹,是何等巨大的毅力,何等虔诚的信念,支撑这位僧人完成这样的壮举!
明天启三年,海玉临终之时,写好自己生平简历,整理完八十一册血经,放在身旁。然后,他拈得一偈:“老叟形骸百有余,幻身枯瘦法身肥。岸头迹失魔边事,洞口言来格外机。天上星辰高可摘,世间人境远相离。客来问我归何处,腊尽春回又见海。”拈完偈便溘然离去。三年后,遗体坐化不腐,并托梦给当朝的崇祯皇帝。
于是,崇祯皇帝派兵部尚书王大人带人前来寻找。九华山方圆百里,树木参天,王大人寻觅了诸多山峰和峻岭,也不见踪影,正打算第二天回京城。夜里,突见东崖之巅和神光岭两处祥光齐放,交相辉映。王大人心想,这深山老林怎么好好地放起光来了呢?觉得奇怪,决定次日前去探个究竟。第二天,他领兵寻找,这才在东崖峰处的石洞里,发现了海玉。只见他端坐在洞中,以为是在念佛打坐。呼之不应,近听已没有呼吸,再看身边,放着生平简历和八十一册《大方广佛华严经》血经,这才知道面前端坐的老和尚是北京宛如平县人,已经坐化三年。
站在海玉坐化的地方向外看去眼前是金地藏肉身盖函的神光岭。王尚书似有所悟,这是地藏菩萨二次现身九华,于是欣喜万分,立即策马回京城禀报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听后大喜。崇祯三年(1630)敕封无暇和尚为‘应身菩萨’,赐额‘为善最乐’。同年,无暇徒弟慧广主持建成堂,立方丈,安单接众,易摘星庵为万年禅寺。
据《中国大九华山百岁宫应身菩萨事迹记》,康熙皇帝曾派人修造山上的石板路,还送了一部大藏经供奉在百岁宫。1966年8月某晚,几位师父将应身菩萨肉身藏入庙外土坑,坑底垫了砖头,两颗宝印放在肉身菩萨腿上,坑顶放置两根铁棍,铺上石板,再敷上泥土。两块匾额、应身菩萨抄写的血经、自传,都藏在天花板的瓦沟里。
如此历时11年。1977年10月,应身菩萨肉身从泥土中请出,砖头和铁棍均已锈碎,而肉身菩萨完好无损。应身菩萨肉身至今已375年。1982年九华山管理处重修,1983年重塑佛像,无暇和尚肉身重上漆、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