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只要父母不着急,孩子就一定不会着急

开心爸爸的日记


01

【导语】











上周末送开心学画画,在外面等的无聊就和其它等待的家长们聊起了天。
真的是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
原来开心爸爸真的是太“佛系”了。开心这都是四年级了,还没给人家报过与主课相关的补习班,而聊天的父母们明显尽责多了,普遍给孩子报了英语数学以及语文的课外班,可以说是从小学就开始了卷。
有位妈妈好像是突然发现自己给孩子报的课外班少了点,马上就着急的不行,一边问其它父母给孩子报的是什么班,效果怎么样收费多少之类的问题,一边给自己老公打电话,说是赶紧去考察一下他们说的那个课外班,顺便再看看别的类似的班,争取今天最晚一周内就给孩子定下来。最后她特别强调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言语间,流露出来的满是一个父母对孩子学习这件事的着急。
作为一个爸爸,开心爸爸知道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以及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的初衷。但教育孩子这件事最忌讳的就是,父母先着急。因为只要他们一着急,孩子注定会更着急,效果自然会更糟糕。

02

【父母为什么会着急】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踢猫效应”。
一个爸爸在公司被老板批评,回家后他就把肚子里面的火气发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呢,只能是对着家里的猫发泄怒气,猫则是逃到了外面被车撞伤了。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作为家长的爸爸着急了,情绪就会无限制的传递给家里的每一个人,包括孩子。
而在这种着急的情绪之下,就会多了很多无谓的事情。
说实话,作为一个爸爸,开心爸爸真的是知道爸爸妈妈们为什么会着急。
比如这份着急,更多的是自我的投射。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着急,往往来源于自己过往的经历,或者是创伤。
我们着急的时候,其实是内心深处那个小孩的呐喊。而且这种着急会不自觉的传递给孩子,从而让他们无谓的背上情绪的包袱。
比如这份着急,更多的来自于未实现的自我。
还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着急,来自于对自己未实现梦想的补偿。
很多我们小时候想去做但因为种种原因没做成的事情,长大后就会不自觉的把这份遗憾投射到孩子身上。像开心爸爸想让开心多玩一些拼装玩具,内心深处是自己小时候想玩却没钱买的遗憾,唯独忽略了他是不是喜欢,愿不愿意玩。
这份期待,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追求自己梦想的机会,很多时候,只能是


03

【着急真的没有用】







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化解着急呢?
一方面,要明白孩子在不同阶段的重点,以及那些能做到与做不到的事情。
重点的话,像小学生,重点在于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对学习的兴趣,而不是要全部掌握小学,甚至是初中知识本身;再小一些孩子,重点是培养各种各样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有良好的自理能力等;
做到做不到的事,像孩子的性格,就属于与生俱来的品质,想改变很难,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而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则是可以通过引导来逐渐改变的,二者相比较,明显后者是能做到的,前者就是做不到的。
多关注我们能做到的,对做不到的释然一些,才是最好的对待孩子的态度。
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可以多想想孩子好的地方,像开心虽然说基础不是太好,但他的记忆力很好,去过一次的地方就能记住怎么走,很有耐心,几千片的拼图他能够在那里拼几个小时拼好才休息......
发现孩子的优秀之处,接纳孩子的不足之处,不要让别人家孩子所谓的优秀蒙蔽了自己的双眼,用不适合孩子能力的要求去逼迫孩子。


04

【最后】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不必急在一个小的阶段。
也许孩子这个阶段跑的有点慢,但只要能够冷静下来,按照自己的节奏后面完全可以追上去,后来居上。所以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请不要着急,让孩子能够在一个平稳安静的环境中,逐渐成长,直至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来。
大家说是吗?

文:开心爸爸的日记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