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孩子喘息20多天没好转,原来是吃板栗后卡在支气管

2岁孩子喘息20 余天,在湖南当地医疗机构住院之后,无明显好转,家属决定带孩子来深圳治疗。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儿科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发现孩子喘息原因极有可能是支气管异物。2月 14 日,孩子做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成功取出异物(板栗碎块)多块。

吃板栗后导致支气管异物,引发孩子喘息

医生问诊时,家属回忆,孩子年前在嬉戏玩耍时独自进食板栗,之后出现间断喘息,进食后呛咳症状,医生听后,高度怀疑支气管异物,并建议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月 14 日,在医院麻科、呼吸科等多学科配合下,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做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成功取出异物(板栗碎块)多块。

医院儿科医生张文辉介绍,一般来讲气道异物,要及时处理不然有生命危险,这个孩子吃板栗时,通过呛咳,把一部分板栗咳出来了,但另一部分往下深入,进入支气管,所以孩子主气管通畅了,但一侧支气管有异物,虽然能呼吸,但是不舒服,一直想咳出来,所以孩子持续喘息。

面对这幺小的孩子,取出异物有难度。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首例支气管异物钳取术标志着医院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是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重要体现。目前医院儿内科已熟练掌握了儿童支气管镜术检查和肺泡灌洗术、支气管异物钳取术,提高了呼吸系统的诊治能力,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急危重症的救治水平有明显提升。

普:什么是呼吸道异物?

医生介绍,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重症,常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牙齿发育及咀嚼功能不完善,咽喉反射功能不健全,不易将坚果类等较硬的食物嚼碎,而且喜欢口含物,这在玩耍、嬉笑或哭吵时,易误呛异物。异物进入气道内首先表现为剧烈地呛咳,接着出现气促、喉鸣、声嘶、喘鸣、口唇黏膜及面色青紫。如异物较大且正好嵌顿于声门下或主气道时会出现面色发绀、不能呼吸、不能说话、不能咳嗽,渐渐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哪些物品容易导致气道异物吸入?

植物性异物(坚果类果仁、果壳):花生、瓜子、核桃、板栗、蚕豆、黄豆;金属异物:如硬币、小型电池;胶冻状食物:果冻等。

医生提醒,如果发生异物卡喉,应迅速与医院联系,同时立即对患者进行现场急救,记住我们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仅有4分钟,首先清理患儿鼻腔及口腔的分泌物,不要盲目地用手抠喉咙,因为在看不到异物的情况下盲目抠喉,异物容易越嵌越深。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自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如何操作?

“一岁以上儿童”

01操作者站立或跪立在患儿身后,双臂环绕在其腰腹部;

02使患儿前倾位,头略低,嘴张开(若可配合)。

03一手握拳,虎口贴在肚脐上方两横指,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挤压;

04持续几次挤压,直到气管阻塞解除。

该操作手法简称为“剪刀+石头+布”,剪刀:用于定位,肚脐上方两横指;石头:一手握拳;布:另一手包住拳头。方向:快速向内向上挤压。

“一岁以下儿童”

01操作者取坐位或单膝跪地,将患儿面朝下置于前臂上,一只手托住头颈部,以膝盖为支撑,保持头低臀高位;用另一只手掌根部向前下方叩击患儿背部两肩胛之间,每秒1次,拍打5次

02若异物未排出,一只手固定患儿头颈部,另一只手协助将其小心翻转至仰卧位,继续保持患儿头低臀高位,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放在患儿胸骨中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向前下方冲击5次,每秒1次。

03交替进行,直到异物排出或患儿无反应。

对于无意识病人的急救

让患者平卧,清除患者口中分泌物后,急救者骑跨与患者的大腿部或跪于患者一侧,相当于患者的肩胛骨水平,双手两掌重叠置于患者肚脐上方,胸骨下缘的位置,垂直向下,用掌根快速向前下方连续冲击,动作应干脆利索,可反复进行。注意要检查口腔,如异物被冲出,迅速用手指从口腔一侧清除。呼吸道异物取出后应及时检查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如果没有反应,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呼吸道异物取出后应及时检查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如果没有反应,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采写 南都记者李榕 通讯员王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