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缓缓行


这几天读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颇有感想。人的一生,如此漫长,从咿呀落地到白发斑斑,几十年的光景。这期间,你会慢慢长大,你会经历情窦初开,你会遭遇挫折磨难,你会步入婚姻组建家庭,你会为了孩子拼命赚钱,你会为了孩子掏心掏肺,你会欣慰你取得的成就,接着你会感叹人生苦短,你会觉得生活单调无味,然后然后你会慢慢力不从心,然后然后然后你就再也干不动了,再然后你就无所事事,最后最后夕阳落山了。

本书讲述了龙应台抚养孩子华安与飞飞的故事。作为一个1952年出生的母亲,能有如此教育观点,不得不说是一个成功的母亲。在那个年代,自然诗人刘克襄刚结婚的时候便说不要小孩,在台湾这么恶劣的环境里决不能要小孩。可是几年后的他,抱着孩子与人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身为奶爸的经验,用受虐、抱怨的方式在表达他心中洋溢的幸福。孩子,纵然会给父母带来无数的麻烦,但是更多的是爱情延续的幸福。而龙应台深刻地体会了这一点,做母亲是她人生中的一步,不管是不是走过这一步,人还是会老,会走向下一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脱节的停留,有的只是一往直前。

龙应台在华安出生后,身为母亲的她要担起华安认识世界的讲解员。这也是华安人生中的重要一步,但她并不着急,她希望华安能慢慢来,慢慢地去感知这个世界。她善于利用外界的事物,很自然地将安安带入这个世界。每天早上起来,龙应台带着安安去幼儿园,途中会经历很多风景事物。安安对外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一直会问东问西,这大概就是小孩话多的原因吧,他们在以他们的方式来融入这个世界。龙应台总是耐心地跟他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一来一回,安安便能够认得这些了。当再次看到的时候,他便兴高采烈地指给妈妈看。当孩子渐渐地开始成长,那必定是一个母亲的欣慰。十月怀胎的艰辛,霎时就轻如鹅毛了。安安在享受着这一过程,母亲亦享受着这一过程。

安安的爸爸是德国人,母亲是台湾人。安安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是瑞士人。聪明的安安跟爸爸讲话的时候讲的是德语。安安跟妈妈讲的是汉语,安安跟小朋友们讲的是瑞士话。安安的爸爸和妈妈之间交流用的是英语,但没有人教过他英语。学习一门语言的最好的方法是置身于这个语言的世界。安安分别涉及了这三个世界。当孩子跟随龙应台回台湾,在飞机上,人们都以为他是外国人,用英语跟他交谈,他没有反应。当他听到人家在用中文谈论他的时候,他便用中文跟人家交流,并说明自己会德语与汉语。

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小孩。安安学会了跟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他的世界里,一直天真的他以为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讲的都是瑞士语。所以当他跟台湾舅舅家的孩子交流时用的是瑞士语,结果弄得人家毫无头绪。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简单。这些龙应台并没有在很早以前就着急告诉他中国人与各国人语言上区别,而是让小安安自己去琢磨,去发现。因为孩子不需要提前知道这么多,或许不光是孩子,连大人也不需要提前知道那么多。就像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不必提早就知道饱经风霜后的中年的人生际遇之感。

后来,安安的妈妈又有了弟弟飞飞。飞飞的年纪比较小,妈妈总是给予飞飞细心的关怀。安安不再是独生子,分享了妈妈的爱。稚嫩的安安开始认为弟弟抢走了妈妈,妈妈不再爱他。龙应台发觉之后,就跟他举例,飞飞还未没有的而安安已经有过的事,并且告诉他,安安小时候也曾经这样被拥抱过,被疼爱过,妈妈疼爱安安的时候还没弟弟呢,安安享受了妈妈全部的爱。而弟弟呢,出生以后还要与哥哥共同分享妈妈的爱。弟弟才可怜呢。安安从此就懂了,开始担起做哥哥的责任,照顾弟弟。妈妈听了很开心。小孩在与别人分享一件事物的时候,总会觉得对方得到的更多,可是如果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想法,他们又怎么会明白与人分享的快乐。

孩童时代是人生的第一阶段,不应该一下子就让天真烂漫的他们知道他们未来的事。如果一个人从小时候就知道自己将来的过程,以及结局。那么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人的一生,并不是一条线段,而是弯弯曲曲的未知的曲线,虽然终点只有一个,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当一个临时的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因虚度年华而惆怅,因为他的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辛酸欢欣,那么他便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他存在过的痕迹。

人生之路,请缓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