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广:“老讲解”成了我的另一个名字

2025年05月08日16:40:25 育儿 5207

5月初,“琼崖革命的摇篮”定安母瑞山,逐渐升腾起夏日热烈的气息。7日午后,88岁的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终身名誉园长、义务讲解员王学广戴上老花镜后,又从书堆里翻出了一沓纸页,可以明显看到,其中半数已经泛黄。

王学广:“老讲解”成了我的另一个名字 - 天天要闻

王学广正在翻看关于他的报道。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豌 摄

“这是我收集的《海南日报》剪报,都是有关我或者母瑞山的报道,我时不时就会拿出来看一看。”由于不少报纸年份已久,王学广翻阅得十分小心,遇到折起来的长篇报道,就会先掀开一个小角,直到确认是要找的那一篇,才慢慢地将其抽出来。

从2005年首次在《海南日报》报道中出现,到成为《海南日报》的“常客”,再到成为《海南日报》微电影《老讲解》的男主角,王学广在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担任义务讲解员24年,其中20年都被《海南日报》见证。

倏忽之间,20余年光阴已逝,王学广用一腔热情把母瑞山的故事讲给了许许多多的人,《海南日报》也用不同的方式把王学广的故事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20年报道,让他走入大众视野

2005年,一篇关于“母瑞山掀起参观热”主题的报道出现在《海南日报》上,提到了王学广的名字。虽然当时并不是关于他个人的故事报道,但正是从这里开始,慢慢就有更多媒体、更多人关注到了他。

从那时至今,在不同的关键时间节点、从不同的角度,海南日报历任记者反复书写王学广于2001年退休后,毅然选择到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当义务讲解员的故事,王学广也逐渐走入了大众视野,许多人慕名而来,点名要听他的讲解。24年来,王学广累计进行5000多场讲解,辐射28万听众,最多的一次,一天讲解了16场。

2016年以前,王学广的讲解教室在纪念园一角的一间屋子中。这间屋子四五十平方米,如果摆满塑料凳,最多能挤下100个人。教室里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往往是一堂课讲下来,王学广讲得满头大汗,挤在一起的学员听得满身大汗。“有一次一下子来了240人,教室坐不下,大家就只能搬着凳子转移到教室后面一棵大树下听讲。”王学广说。

现在则已然不同。2016年,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扩建,一座全新的两层楼作为主展馆拔地而起,当年的讲解教室变成了红十字急救安全屋,原来的两层楼展厅变成了两大间讲解教室,不仅配备了立式空调,桌椅,也安装了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新馆成立后,相比从前听众以党员干部为主,慢慢地,以中小学生为主的研学活动越来越多,这些年,全省众多中小学都在此开展过红色研学活动,同样都是点名要听王学广的讲解。

让“老讲解”成了他的名字

这些年,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走在街头巷尾,王学广常常能被认出。不过,有个变化是,以前大家会叫他“王馆长”“王园长”“王老师”等,但从2021年之后,“很多人都叫我‘老讲解’,这成了我的新名字。”想到这件事,王学广忍不住笑着说。

2021年6月,定安县委宣传部与海南日报新媒体合作拍摄微电影《老讲解》,以王学广为原型讲述其“倾半生之情,为信仰发声”的事迹,影片一经海南日报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推出后,迅速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全网传播量超百万,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平台转载。2021年12月,海南日报文化周刊整版刊发报告文学作品《不老的老讲解》,再次加深大众对“老讲解”的认知度。

拍摄《老讲解》时,正值夏日高温,“当时我83岁,大家都特别照顾我,每换一个拍摄地,就有人主动给我搬凳子、扇风,拍摄所用的服装也是团队到我家里一件件挑选出来的。”王学广说,这个约20人的拍摄团队,从脚本制作到现场导演,工作的每个细节,都让他同时感受到了专业与温情。

说到《不老的老讲解》,王学广则特别提到了当时的采访记者李科洲。“他当时专门住到离我家100多米的地方,每天一早就来我家里,我走去哪里,他就跟到哪里,连续跟了3天。”王学广说,这种跟踪并不容易,因为按他的生活习惯,多年来,他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吃早饭,7点左右到纪念园,然后在园中散步45分钟,为做好讲解锻炼体魄,之后根据当天的讲解安排开展工作,“采访得很细致,报道一发出,很多朋友打来电话问候我。”

而王学广,也在这两次报道后,喜欢上了“老讲解”这个新名字。“这可是一种荣誉。”王学广说。

生命不息,讲解不止

“这是我们的镇馆之宝,有时候只在这个位置,我就能讲20分钟。”5月7日,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展览馆中,饶是嗓子正在发炎,王学广还是忍不住把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带到了以《艰苦岁月》为名的雕塑之前,详细地讲述背后的故事。

24年讲解,他早已与每一件展品、每一段与母瑞山相关的历史结下了深厚的情意。

这些年,王学广在不同时间对媒体讲过不同的讲解心愿,从讲到建党100周年,再到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现在,前两个愿望都实现了。我的第三个愿望是,在身体条件许可、组织上需要的情况下,生命不息,讲解不止。”王学广坚定地说。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豌

(来源:海南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校门口的镜子:妈妈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 天天要闻

校门口的镜子:妈妈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作者 | 张可沂伽放学时分,校门口的奶茶店总上演着微型人生剧场:妆容精致的林妈妈被女儿同学误认为“姐姐”,而穿着家居裤的王阿姨则被儿子要求“以后别来接我”。这些场景折射出一个教育真相——母亲的形象管理正在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课题。
爸妈每天多说这2句话,孩子内心越来越强大 - 天天要闻

爸妈每天多说这2句话,孩子内心越来越强大

大家好,我是辣妈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有时候,我们随口一句简单的话语,就能在孩子的心中埋下强大的种子,让他们的内心越来越坚韧。爸妈每天多说这2句话,孩子内心越来越强大!这两句话,就是这样的魔力源泉。 “我相信你可以”这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无尽的鼓励和信任。信任不是廉价的夸赞,而是对孩子潜能的“庄严托...
李佳琦回应妈妈直播带货:她说她正是拼的年纪 - 天天要闻

李佳琦回应妈妈直播带货:她说她正是拼的年纪

5月5日,美腕旗下“所有爸妈的幸福家”直播间开播,知名网红主播李佳琦的妈妈李文利受邀参加直播。据悉,李佳琦近日在直播中表示,“我妈现在当主播了,你们跟我妈说一下,让她就是严谨讲话,因为我妈比我还夸张……”他展示直播间画面并称他妈妈在卖黄金。
王学广:“老讲解”成了我的另一个名字 - 天天要闻

王学广:“老讲解”成了我的另一个名字

5月初,“琼崖革命的摇篮”定安母瑞山,逐渐升腾起夏日热烈的气息。7日午后,88岁的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终身名誉园长、义务讲解员王学广戴上老花镜后,又从书堆里翻出了一沓纸页,可以明显看到,其中半数已经泛黄。 王学广正在翻看关于他的报道。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豌 摄 “这是我收集的《海南日报》剪报,都是有关我...
万米高空2岁娃食物卡喉 呼吸困难 - 天天要闻

万米高空2岁娃食物卡喉 呼吸困难

▲希希转危为安。 ▲卡住希希喉咙的奶块。 台海网5月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通讯员 林伟健)5月2日15时20分,厦航MF8467杭州—贵阳航班上,一场生命救援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