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孩子经历数次"剜肉之痛",多方求医迎来希望,康复又成难题

2021年01月13日02:09:11 育儿 1372

这本是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夫妻俩都有着不错的工作和收入。一个孩子,生下来之后,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短短两年就花费了90万元医疗费用,把一个小康人家,生生拖入了贫困的深渊。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图为本文主人公向茜和她的儿子

大家好,我叫向茜,家住四川省通江县麻石镇。我和老公是2017年3月经人介绍认识的,老公一直在上海一家小的外贸公司做采购工作,我则在成都的一家培训机构做前台。2017年底我们结婚了,2018年3月我发现自己怀孕了,5月份,由于孕期反应强烈,且在成都没人照顾,我便辞掉工作到上海养胎。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图为向茜

可孕晚期34周时,我的血小板开始下降,36周血小板降到59。医生要求住院观察,住院第3天血小板就降到了51。医生紧急安排了剖宫产,孩子出生后,我的血小板恢复了正常。孩子是11月1日下午3点多剖宫产出来的,之后被送到新生儿科观察。期间孩子全身长满了脓疱疮。5天后,我出院,孩子身上脓疱疮还没消失,医生让我们回家用碘伏和百多邦擦拭,半个月后脓疱疮完全好了。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图为向茜的孩子向毅恒

孩子出生时,因为感染没法打疫苗。满月后我们带着他去社区医院打疫苗,又因为孩子动脉导管未闭而不能打疫苗。我们又带着孩子去出生的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检查,同时查了一个血项。血项显示孩子的白细胞20以上,感染指标(CRP)80。医生看不出是什么原因,便让我们带着孩子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孩子右侧淋巴结肿大,连续在医院输了两天的抗生素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图为向茜和孩子

因年底计划回老家,我12月8日按计划回到了成都。12月9日、10日,我一直抱着孩子跑成都的医院。在锦江区妇幼保健院,医生说孩子的病是外科,他们那里没有外科,又让我去华西妇幼。华西妇幼急诊也说他们没有外科,我们又到了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跑了两天,终于有医院可以治疗孩子了。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图为向茜的孩子

因当天没有床位,孩子在急诊输了一天的液,第二天5点我带着孩子来到医院排队。11点左右终于住进了医院,这时候孩子的淋巴结已经很明显了,看起来很大。孩子住院后开始发烧,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检查,被确诊为败血症。治疗半个月,败血症控制住了,孩子脸上的淋巴结已经开始化脓,又转到外科做手术。此时孩子才45天。因为淋巴结是在脸上,医生不敢打麻药,直接用刀划开他的皮肤,清理脓液和腐肉,我现在也忘不了他的哭声,那种撕心裂肺,真叫我心痛到不能自已。

2019年1月10日,孩子在成都治疗近一个月的败血症后,回到老家。可仅过了3天,他突发高烧,连夜送到通江县人民医院。医生看了孩子的状况,只简单地开了退烧药。当时没有病房,当晚我和孩子就在医院走廊里过夜,熬到天明。整整一夜,我冷得一直在打哆嗦,把孩子裹在我的怀里,心里充满了心酸和绝望。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图为向茜

县医院做不了进一步的检查,也没有高阶抗生素可以治疗孩子的感染。随后医生建议我们抓紧转上级医院治疗。通过各方打听后,得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是整个西南片区最好的儿童医院,就急忙奔赴重庆。检查后,孩子先是被确诊为脓毒血症、重度肺炎等病症。经过一周的治疗后,孩子的病情并没有丝毫好转。继而进一步检查,孩子又被确诊为真菌性肺炎、轮状病毒感染等。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图为向茜的儿子向毅恒

于是医生开始怀疑孩子的免疫力有问题,要求我们做个呼吸爆发检查。我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同意。最终孩子被确诊为罕见病:免疫缺陷慢性肉芽肿。医生介绍,患这种病只有二十万分之一的几率,特点是长期伴随各种感染并发症。如果不采取治疗,一般只能存活5~7岁,目前国内唯一的治愈方案就是骨髓移植。

听完医生的病情介绍,我犹遭晴天霹雳,从那天起,我们的家庭就被贴上了罕见病的标签。从孩子被确诊后,我们一边等待着骨髓供者的消息,一边频繁地奔赴医院治疗感染并发症。孩子每天都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治疗和预防感染,其中威凡伏立康唑是进口药,一盒药仅10粒需要近4000元,一个月要吃2盒。经济压力陡增,让我们这个刚组建的小家庭难以支撑,可接下来的频繁感染更是雪上加霜。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图为向茜和孩子

2019年3月,是孩子被确诊后第一次因感染住院。他持续腹泻和低烧,药物治疗两天后病情加重。孩子爸爸已经去上海打工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再次独自带着孩子跑向医院,跑了几家医院都不能顺利住院,最后才找到成都华西第二医院。

入院后又是一系列的检查,很快结果出来:真菌肺炎再次感染,同时右耳侧的淋巴结伤口再次破溃。这就意味着孩子又将接受没有麻药,只有镊子和棉条反复从切口中塞进取出钻心刺痛的过程。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图为向茜和孩子在病房

目睹孩子每次抽血、扎留置针、切口引流的过程,我的泪水早已流干,我的心也被完全揉碎。我知道不能代替他承受这些痛苦,但可以好好的护理让他减少被感染的次数。我再也不会因为注射器喂药把他呛到,而减少给他灌药的剂量,我再也不敢有把他放在家出去工作的念头。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不敢带他去人多的地方。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图为向茜在给孩子输营养液

可每个月去重庆医院看专家、做检查,却是必不可少的。每次去火车站,我都背着大包小包,怀里抱着一个孩子,经常会有路人问我:"为什么你一个人带着孩子出来?孩子的爸爸呢?"我只能简短地说道:"带孩子去看病,孩子爸爸在打工。"他们或许一下就都明白了,不再继续探问什么。

尽管我精心护理,可还是阻止不了感染对孩子的侵害。2019年9月,孩子大腿处有一个红点,起初以为是蚊虫叮咬,及时做了消毒处理。可仅仅几天时间,红点就变成了一大块红肿。急忙送去华西第二医院,查B超后才发现已经形成脓肿,又要接受切口引流。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怨恨自己没有好好地护理他,我更恐惧没有麻药的引流,我孩子将承受剜肉之痛。医生告诉我需要转到华西医院才能做外科手术。看着那幺小的儿子,我是一路哭着带他离开华西第二医院,又急忙跑到华西医院的。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图为向茜和孩子

外科医生再次确认脓肿已经形成,必须马上手术。整个手术过程和我预想得一模一样,不同的是这次的切口更大更深,达3cm的切口需要撑开塞进30cm长的棉条。我流着眼泪配合着医生,用力按住孩子的腿,完成了一天一次的换药。总以为坏运气每次结束后,下次就不再会有,但命运对我们似乎是例外。

2019年10月,孩子腿部的引流还未痊愈就再次感染,继续到华西第二医院接受治疗。孩子自从被确诊罕见病以来,就一直患有真菌肺炎。这次也不例外,又是肺部感染。医生已经很熟悉我们了,青霉素、红霉素之类的低阶抗生素不再考虑,直接改用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高阶抗生素。又是一个月,孩子的腿部切口才愈合,真菌肺炎似乎也得到了控制。但不知道它何时又会发起疯狂的进攻。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图为向茜母子

2019年12月,最严重的一次感染,孩子反复低烧、呼吸急促,总是哭闹不安。我不敢耽误,急忙再跑到华西第二医院。医生似乎没有好的对策,只能留观退烧。这次我没有再听从医生的安排,我非常担心孩子,觉得这次绝非感染那么简单,急忙回家收拾奶粉、尿不湿等必需品后,再次踏上了去重庆的火车。

成都距离重庆并不远,但两个小时的车程却让我感到无比的漫长。怀里的孩子状态越来越差,我恨不得马上就把孩子送到医生面前。来到医院后,先做检查,很快结果出来,孩子是心包积液,而且是大量。医生要求马上手术,这次我只能在手术室外等待。三个小时过去,孩子身上插着引流管被推了出来。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图为向茜和孩子

在孩子麻药未醒的间隙,医生找我谈话。告知我孩子这次感染非常严重,建议我们抓紧做骨髓移植,否则孩子后面再感染的风险会越来越大。听完医生的话,我哭着给老公打去电话,当时我已经崩溃了。我不住地问老公怎么办?我不停地重复着说,我舍不得孩子,我想救他!老公在电话那端哽咽着说不出话。良久才说,我们上北京海军总医院吧。

12月20日,孩子在重庆出院,没有回家,我带着孩子直奔北京。老公也从上海来到北京。一年多来,我们一家三口从两个城市出发,在北京短暂团圆。到了北京海军总医院后,我们看了专家。专家告知,老公可以作为骨髓供者。老公跟孩子是半相合,但目前需要等待排仓,我们一家三口又不得不分开,老公继续去上班挣医药费,我带着孩子回家等待。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图为向茜手机里一家三口的合影

2020年5月,还没等来北京医院的消息,孩子体内的感染又一次爆发了。我继续带着孩子来到重庆住院治疗。2020年6月,北京医院那边还是没有消息,孩子的感染却越来越频繁,我只能反复地带他到重庆治疗。直到7月初,北京终于传来了好消息,通知我们准备做移植。

2020年7月20日,我们来到了北京。入院检查一周后,却因孩子体重不达标,需要再养一段时间。为此我们只能在北京暂住等待移植的通知。2020年8月,孩子在北京又因感染住院。医生看过孩子情况后,建议一直在医院治疗直到进移植仓。2020年9月16日,孩子终于可以进仓移植了。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图为向茜

整个移植期间,孩子因化疗反应强烈,身上布满了各种输液管,液体24小时不断地输入。每天固定时间服用多种药物。2020年10月19日,孩子转至普通病房。他虽然得以出仓,但是状态很不好,全身出现水肿,血项指数中血红蛋白很低,血小板降到了个位数。

10月20日,孩子病情加重,医生找我和老公谈话。我们孩子被确诊为移植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肝小静脉闭塞病。这个并发症非常危急,医生说只有"去纤苷"这种进口特效药可以控制。这个并发症发展迅速,必须当天用药。谈完话就让我们抓紧去买这种药,同时还给孩子下了病危通知书。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图为向茜在给孩子输营养液

这是有史以来我最紧张、最恐惧的时刻,我用发抖的声音求医生一定要救我的孩子。我想哭却哭不出声来,老公表情异常严肃。他也不说话,只是不停地打电话。我们在各个病友群中苦苦求助,病友们告诉了我买这个药的途径。很快,有病友联系我说香港药房有卖,我急忙联系药房后才知道,一盒药就是22000元。没有正规发票,只能现金购买。医生说这个病一个疗程是21天,得4盒,需要10万元的药费。

从孩子进仓移植以来,自费的花销就已经花光了我们所有的钱。如今这高昂的药费又如何拿得出来啊?医生不停催问用药,并明确说现在是拿钱买命的时刻,我们不得不再次寻亲问友借钱。经过特效药的治疗,肝静脉闭塞症已经转好,腹水也已吸收。但漫漫治疗之路仍在继续。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图为向茜和孩子

孩子现阶段的治疗主要是以抗排异和抗感染为主。每天静脉注射进口卡泊芬净和国产伏立康唑抗真菌药。11月份,孩子感染巨细胞病毒,治疗已经一个多月了仍未痊愈。先后用了缬更昔洛韦治疗10天无效,现又更换成西多福韦治疗,特异丙球更是一周3支。

目前,医药费从之前一天15000元降到了4000元左右。打从孩子生病到现在,我们已经花费了90多万元,前期费用,大多是我们靠借债和刷信用卡筹来的。后续各项检查、防感染等大约还需要30万元左右。在治疗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但巨大的经济压力犹如沉重的大山,压在我们身上,已经难以支撑。

2岁孩子经历数次

如果你想帮助这个孩子,可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项目详情,进行捐助。如不能识别,可将二维码保存到手机相册,打开扫一扫,从相册中选取二维码进行扫描识别。该项目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919大病救助工程发起,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水滴公益"发起募捐,并负责项目的审核、执行及信息反馈。该项目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所有。监督电话:4009-010-919。

2岁孩子经历数次

"感光计划"为公益摄影师、慈善组织、募捐平台搭桥,发布困境家庭的图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该计划是由今日头条携手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联合发起的图片公益项目。如有困难,可私信"感光计划"官方头条号。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体验,尽兴就好! - 天天要闻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体验,尽兴就好!

杨绛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你最艰难的时候,别老想着太远的将来,只要鼓励自己过好今天就可以了,这世间有太多的猝不及防,有些东西根本不配占有你的情绪,人生就是一场体验,请你尽兴。
丑女未婚产子,5个男人争着认儿,孩子却向一头狼下跪 - 天天要闻

丑女未婚产子,5个男人争着认儿,孩子却向一头狼下跪

山风裹着雪粒子扑进破庙时,阿妩的产痛正撕开第三道夜幕。老槐树的枯枝在纸窗外乱抓,瓦楞上积了三寸厚的雪,被她嘶哑的嚎叫震得簌簌坠落。接生婆王婆子盯着产妇那张布满青斑的脸,手抖得差点掀翻铜盆——这孩子竟是倒生出来的,后脑勺先抵着人间,活像要往地
孩子不看电子产品,为什么近视了? - 天天要闻

孩子不看电子产品,为什么近视了?

在美丽的彩虹小镇上,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叫乐乐。乐乐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明亮又闪烁,就像夜空中的星星。可是最近,乐乐却有了一个大烦恼。她发现看远处的东西越来越模糊了,有时候连小伙伴们在远处向她招手都看不清楚。乐乐的妈妈赶紧带着她去看医生,结
孩子爱“顶嘴”?很多父母不知道这可能是件好事! - 天天要闻

孩子爱“顶嘴”?很多父母不知道这可能是件好事!

丨本文作者:汪晓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吃点西兰花,不能挑食。”“我不要!西兰花有股怪味道!”“我说过的,写完作业才能玩ipad!”“为什么弟弟可以玩ipad,我不行?”“吃饭别玩手机!”“爸爸也在刷视频,为什么你不管他就管我?”“你吃的太少了,多吃点肉,正长身体呢!”“我的事情你别管,胖了会被同学...
红花渠畔“趣味游戏”解锁科学育儿新图景 - 天天要闻

红花渠畔“趣味游戏”解锁科学育儿新图景

为使辖区更多孩子深入了解红花渠的悠久历史,同时秉持“文明健康素养从娃娃抓起”的理念,5月23日下午,兴庆区卫生健康局联合胜利街祥和社区,组织辖区众多家庭齐聚红花渠适儿化改造点,开展“童趣红花渠——花儿朵朵健康行”主题健康教育活动。以古渠历史为底色,将健康知识具象化为趣味关卡,通过沉浸式游戏体验提升家庭...
【科普营养】为什么有人天生吃不胖?Nature子刊:关键在父母受孕季节!这个时节出生的人棕色脂肪更多,BMI更低,且内脏脂肪更少 - 天天要闻

【科普营养】为什么有人天生吃不胖?Nature子刊:关键在父母受孕季节!这个时节出生的人棕色脂肪更多,BMI更低,且内脏脂肪更少

文章来源:梅斯医学 撰文:木白已授权《临床营养网》转载有没有这样一种朋友,明明和你一起点了外卖、撸了串、吃了甜点,结果人家依旧腰细腿长、毫无赘肉;而你呢?只是多喝了两口奶茶,体重秤就响起了警报。我们辛苦计算热量、翻着食谱做低脂餐,他们却能在火锅前一通猛炫,依旧身形轻盈如燕。难道这是命运的不公?其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