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远不要指望孩子的“自觉”!

2020年11月19日21:04:05 育儿 1507

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远不要指望孩子的“自觉”! - 天天要闻

孩子到底是该严管还是“放养”呢?在这个问题上,相信很多家长都心存疑问。有人觉得,只要孩子能够“自觉”,很多教育上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然而,现实很骨感,很多孩子一旦离开了家长的监督,所谓的“自觉性”就荡然无存了。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自觉性。因此,在教育的道路上,家长永远不要单纯指望孩子能“自觉”!

01

指望孩子自觉是最无用的

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远不要指望孩子的“自觉”! - 天天要闻

现代教育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那就是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和自觉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听起来似乎很高明,但实际上却忽略了孩子的天性,世上没有生来就自觉的孩子,偷懒贪玩、喊苦喊累是孩子的天性。

如果明知孩子这样做不对,为人父母却舍不得管,又如何能指望孩子成才呢?

还记得《家有儿女》中刘星与妈妈有这样一段对话:

他控诉妈妈在他小时候没有给他培养出一项特长,否则现在也许他就是作家或是音乐家。

但妈妈却很委屈地说道:“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没想到刘星立即回到:“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逼得我学……”

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有专家表明,孩子至少要到十五六岁,才真正具备自觉性。而自觉性的建立,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教育的路上,永远不要仅仅指望孩子的“自觉”!

02

有远见的父母都有点狠心

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远不要指望孩子的“自觉”! - 天天要闻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难免会带一点狠心。

在《向往的生活》中,刘宪华自曝小时候自己被父母逼着去学小提琴的经历。那时候,他根本不想去,直到11岁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比赛,才开始喜欢拉小提琴。

当一旁的Angelababy问他:“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他毫不犹豫地回到:“非常非常感谢。”最后Angelababy略带遗憾地叹了口气道:“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如果不逼他们一把,他们就会错过最佳的学习时机。

当然,我们也不推崇一味地对孩子严厉,只是在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成熟的时候,需要家长为之指引方向。

03

千万别在孩子身上偷懒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说到底就是,父母在培养孩子自觉性的时候,首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一位网友回忆起多年前的一幕时,依然热泪盈眶:

读书时,妈妈就坐在旁边给她削铅笔,每天陪着她写作业。

可妈妈并不识字,只认得自己的姓名。为了孩子,却强迫自己读书识字。

一个“自觉”的孩子,多半是父母长期陪伴、正确督导和严格管束的结果。

作为父母,一旦看到孩子的行为逾越规范时,就要及时指出来并进行纠正,否则他会一错再错。

适当的强制并不是对他的压迫,而是在他意志软弱的时候帮他克服困难,让他变得更加坚强。

其实,所谓教育,就是家长陪着孩子经历一场与困难挑战的旅程,父母与孩子之间就是最好的战友,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亲戚一个逗娃动作把孩子送重症监护!医生:影响智力!父母崩溃 - 天天要闻

亲戚一个逗娃动作把孩子送重症监护!医生:影响智力!父母崩溃

文|菁妈很多无知的大人特别喜欢逗孩子!有时候会让孩子羞愧难当比如让孩子当面跳舞,孩子不愿意就在旁边说孩子小气,出不了众。有时候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比如孩子在老家的户外洗澡,洗完澡没穿衣服的时候,亲戚就逗孩子,这个小鸡鸡能给我吗?我用糖跟你换
儿子上班拿到第一个月工资,背着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 天天要闻

儿子上班拿到第一个月工资,背着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文:王姐 素材:于悦悦(声明:作者用第一人称写故事,故事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我叫于悦悦,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是土生土长的城市人。我的父母都是老师,从小我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后来一路顺利的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城工作
亲子家庭日 乐趣享习俗 - 天天要闻

亲子家庭日 乐趣享习俗

5月24日,小女孩在展示制作好的手工龙舟。 当日,中铁建工青岛上合大厦项目部举行“童心同行 粽享端午”亲子家庭日活动,邀请职工家属及子女一起包粽子、做龙舟,开展互动趣味游戏,了解中华传统习....
我以为是妈妈让教官打我的,13岁女孩这句话,狠狠打了谁的脸? - 天天要闻

我以为是妈妈让教官打我的,13岁女孩这句话,狠狠打了谁的脸?

"妈妈,我以为是你让教官打我的"。当13岁女孩说出这句话,狠狠打了谁的脸?1湖南益阳强兵户外拓展实践基地发生体罚事件。王女士说,她13岁的女儿小龚,在封闭式训练期间被教官殴打,但基地负责人却说这是"轻微教育"。这场罗生门式的争议,撕开了特殊教育行业长期存在的监管裂痕,更暴露出一个令人心惊的细节——当孩子哭着...
1个月内3起生命悲剧,“棍棒式教育”毁了多少孩子? - 天天要闻

1个月内3起生命悲剧,“棍棒式教育”毁了多少孩子?

“棍棒教育”再酿惨剧。近日,据媒体报道,浙江杭州年仅9岁的天才围棋少年朱某某,在受到父亲家暴后跳楼身亡。多名知情人士称,曾目睹朱某某父亲殴打孩子,“其父亲任何负面情绪都会化作在孩子身上的施暴”。据了解,目前相关部门已经介入,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这样的悲剧并非个例。仅今年5月,山...
《咱们小时候没有手机,为啥比现在孩子更会玩?》 - 天天要闻

《咱们小时候没有手机,为啥比现在孩子更会玩?》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小妹这厢有礼了!?前些天看见小孙子捧着手机不撒手,突然想起我们那个没手机的童年。那时候的日子啊,像村头老槐树上的知了,热热闹闹地挤满了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