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远不要指望孩子的“自觉”!

2020年11月19日21:04:05 育儿 1507

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远不要指望孩子的“自觉”! - 天天要闻

孩子到底是该严管还是“放养”呢?在这个问题上,相信很多家长都心存疑问。有人觉得,只要孩子能够“自觉”,很多教育上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然而,现实很骨感,很多孩子一旦离开了家长的监督,所谓的“自觉性”就荡然无存了。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自觉性。因此,在教育的道路上,家长永远不要单纯指望孩子能“自觉”!

01

指望孩子自觉是最无用的

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远不要指望孩子的“自觉”! - 天天要闻

现代教育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那就是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和自觉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听起来似乎很高明,但实际上却忽略了孩子的天性,世上没有生来就自觉的孩子,偷懒贪玩、喊苦喊累是孩子的天性。

如果明知孩子这样做不对,为人父母却舍不得管,又如何能指望孩子成才呢?

还记得《家有儿女》中刘星与妈妈有这样一段对话:

他控诉妈妈在他小时候没有给他培养出一项特长,否则现在也许他就是作家或是音乐家。

但妈妈却很委屈地说道:“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没想到刘星立即回到:“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逼得我学……”

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有专家表明,孩子至少要到十五六岁,才真正具备自觉性。而自觉性的建立,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教育的路上,永远不要仅仅指望孩子的“自觉”!

02

有远见的父母都有点狠心

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远不要指望孩子的“自觉”! - 天天要闻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难免会带一点狠心。

在《向往的生活》中,刘宪华自曝小时候自己被父母逼着去学小提琴的经历。那时候,他根本不想去,直到11岁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比赛,才开始喜欢拉小提琴。

当一旁的Angelababy问他:“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他毫不犹豫地回到:“非常非常感谢。”最后Angelababy略带遗憾地叹了口气道:“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如果不逼他们一把,他们就会错过最佳的学习时机。

当然,我们也不推崇一味地对孩子严厉,只是在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成熟的时候,需要家长为之指引方向。

03

千万别在孩子身上偷懒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说到底就是,父母在培养孩子自觉性的时候,首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一位网友回忆起多年前的一幕时,依然热泪盈眶:

读书时,妈妈就坐在旁边给她削铅笔,每天陪着她写作业。

可妈妈并不识字,只认得自己的姓名。为了孩子,却强迫自己读书识字。

一个“自觉”的孩子,多半是父母长期陪伴、正确督导和严格管束的结果。

作为父母,一旦看到孩子的行为逾越规范时,就要及时指出来并进行纠正,否则他会一错再错。

适当的强制并不是对他的压迫,而是在他意志软弱的时候帮他克服困难,让他变得更加坚强。

其实,所谓教育,就是家长陪着孩子经历一场与困难挑战的旅程,父母与孩子之间就是最好的战友,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不喜欢出门,可以一整天在家里的,多半是这3种人 - 天天要闻

不喜欢出门,可以一整天在家里的,多半是这3种人

有些人忙碌起来,仿佛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几月都无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闲下来,便仿佛与世隔绝,可以很长时间都不踏出家门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呢?他们一旦有了闲暇时光,便不喜欢出门,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宁愿一整天都待在家里。其实,他们大多属于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 天天要闻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人间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际,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户户焚香祭祖,缅怀先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尽的思念。天堂的亲人啊,你们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牵挂?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 天天要闻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狗实在喂不饱啊,人实在是讨不好啊!给得再多,它都能帮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讨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脸。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还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讨好让步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了!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 天天要闻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亲爱的宝子们,来吧!美食不会辜负你!晨起推窗,见庭前桃李初绽,方知今日已是农历三月初六。古书《岁时广记》有载:“三月初六,天地交泰,万物生发,乃纳福聚财之日。”这一日,民间称为“发财日”,承载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朴素向往。作为美食与传统的虔诚信徒,我愿以舌尖为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