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被家长忽视的“冷暴力”,你对孩子做过吗?

2020年11月16日22:12:04 育儿 1681

最近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施暴的新闻,实在是令人愤怒。

这些被家长忽视的“冷暴力”,你对孩子做过吗? - 天天要闻

近日,广东茂名市电白的一名7岁男童遭亲生父亲残忍虐待,被烟头烫致满身伤疤,双臂还被严重烧伤,双手感染坏死。目前,该男童在广州南方医院接受治疗,据主治医生介绍:男童可能面临双前臂的部分截肢,如果不截肢,孩子双上肢也会丧失部分功能。

还有前段时间牵动众多网友的辽宁抚顺6岁女童遭亲生母亲及其男友虐待事件。

这些被家长忽视的“冷暴力”,你对孩子做过吗? - 天天要闻

可怜的小女孩全身多达10项伤情,其中体表烫伤为重伤二级,头部、胸部等五处部位一级轻伤,其中胸部9根肋骨骨折。此外,左股骨等三处部位二级轻伤,右大腿扎入5厘米钢针三枚为轻微伤。

所幸受苦的孩子们最终获得了解救,那些枉为人父母的“恶魔”也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这些被家长忽视的“冷暴力”,你对孩子做过吗? - 天天要闻

愤慨的同时,家长们可能会觉得这些算是极端个案,自己家的孩子疼都来不及呢,更不可能会对孩子粗暴虐待。

但是,家长们可能会忽略生活中存在的另一种常见“暴力”——冷暴力。比起肉体上的虐待,冷暴力带给孩子的,更多是心灵上的伤痕。

01

这些都属于冷暴力范畴

看到“冷暴力”三个字,很多家长可能还是觉得这种事离自己很遥远,认为自己并没有对孩子冷暴力,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冷暴力隐藏在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方面,只不过家长没在意,下面这些情景,你熟悉吗?

情景一

孩子:“妈妈!”

家长:……

是的,当孩子反复叫爸爸、妈妈时,家长无视孩子的声音,这就是冷暴力。

当孩子第一次发出“baba”、“妈妈”的声音时,每一位家长的心中一定会很感动和欣喜。可是当孩子长大了,有事没事叫一句爸爸、妈妈时,有些家长就不耐烦了,听得多了,就觉得不那么欣喜了。

如果家长在做别的事,听到孩子时不时的叫一句,更不耐烦,甚至刻意地忽视孩子的声音。

这些被家长忽视的“冷暴力”,你对孩子做过吗? - 天天要闻

情景二

孩子(开心的/委屈的):“妈妈,我今天在学校balabala……”

家长:“哦,这样啊,我知道了。”

对孩子敷衍,既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也是一种冷暴力。

孩子放学了,高高兴兴的想要跟爸爸、妈妈讲讲学校遇到的趣事,或者是今天在学校受了点小委屈,试图向父母倾诉,可是家长呢?家长工作了一天,烦的不行,一句敷衍了事的“我知道了”打发孩子。

更有家长甚至连孩子究竟想说什么、说了什么都不管,干脆的一句“你天天上学都是这些事,天天说,烦不烦啊!”将孩子所有的想法堵回去。

这些被家长忽视的“冷暴力”,你对孩子做过吗? - 天天要闻

情景三

孩子(耷拉着小脑袋):“对不起妈妈,我错了……”

家长:“早干嘛去了?”

孩子犯错了,家长或事后诸葛亮阴阳怪气嘲讽孩子,或对孩子不理不睬冷漠以待,一样属于冷暴力。

孩子懵懵懂懂,总会有犯错的时候,有些错误让人哭笑不得,有些错误却会让家长心力交瘁。比如家长刚刚将家里收拾干净,转眼孩子就将家里作践的一团糟。

有些家长可能就会笑一笑说一句真调皮,有些家长可能就直接因此气的不愿意理孩子了,或者在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以后,阴阳怪气的来一句“早干嘛去了?”。

这些被家长忽视的“冷暴力”,你对孩子做过吗? - 天天要闻

情景四

孩子:“爸爸,陪我玩一会儿嘛”

家长:“自己玩,爸爸在这陪着你。”

表面上坐在孩子旁边,说起来是在陪孩子,其实在玩手机,这是最残忍的冷暴力。

当家长玩着手机坐在孩子旁边,还认为自己陪伴孩子了,既没尽到自己的责任,也没有起到陪伴应有的作用,还让孩子看着家长在旁边却不理自己,还有可能会被家长嫌麻烦,孩子委屈而无助,还会认为家长不爱自己。

这些被家长忽视的“冷暴力”,你对孩子做过吗? - 天天要闻

情景五

父母吵架了,孩子:“爸爸妈妈……”

家长:“别烦我”

父母吵架,孩子遭殃,这是最让孩子觉得委屈的冷暴力。

父母吵架了,孩子手足无措的试图安慰父母,却被父母迁怒,有的是平白挨一顿骂,有的则是被父母一句“别烦我”推开,再不搭理。

孩子的内心比成人单纯且脆弱,父母吵架时,孩子既会迷惑为何最亲近的两个人会互相伤害,也会因为父母吵架而逼自己尽快成熟,尝试去安慰父母,这时父母再因为迁怒而不搭理孩子,无辜的孩子该如何自处?

这些被家长忽视的“冷暴力”,你对孩子做过吗? - 天天要闻

02

冷暴力并非一句空谈

冷暴力并非一句空谈,对孩子的影响无法忽视。

孩子缺乏安全感,亲子关系疏远

长期被冷暴力的孩子,会因为家长的态度而缺乏安全,严重的甚至会因此而产生心理阴影,伴随孩子一生。

同时孩子会因为家长的态度而下意识的对家长疏远,如果家长再因此认为孩子与自己不亲近,言语上斥责孩子,更会让亲子关系变为恶劣。

孩子缺爱,失去自信心

长期被冷暴力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不被爱的,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会试图从通过讨好的方式获取爱,也会尝试另外的人身上获取爱,不仅导致讨好型人格的形成,也会让孩子对陌生人的友好无法拒绝,平白增添危险。

此外,孩子也会因为失去最亲近的两个人的爱,而失去自信的支撑点,如果没有找到自己身上的自信支撑点,很可能就会产生自卑想法。

这些被家长忽视的“冷暴力”,你对孩子做过吗? - 天天要闻

孩子心理压抑,自我贬低

长期被冷暴力的孩子,会因为家长压抑的情绪而受到影响。压抑的情绪是会传染的,一旦孩子也因此情绪长期压抑,轻则自我贬低,自卑想法产生,重则产生心理疾病。

心理阴影一旦产生,孩子也会不愿意与别人沟通

长期被冷暴力的孩子,很容易会产生心理阴影,这种心理阴影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也会让孩子在面对其他人时不愿意沟通,用冷漠的态度面对,严重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沟通,对孩子未来的交际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被家长忽视的“冷暴力”,你对孩子做过吗? - 天天要闻

被冷暴力的孩子,可能还会有这些表现。

使用破坏性方式希望引起家长注意

孩子被冷暴力了,被家长忽视了,可能会采用某些极端的方式希望引起家长的注意,例如破坏某些东西,甚至是破坏自己的身体,他们会认为这样的做法能够得到家长的关注,得到家长的爱。

性格变孤僻、敏感、易抑郁

孩子被冷暴力了,长期影响下,孩子会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性格会因此而变得孤僻、敏感,一件小事都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抑郁的想法。

学着大人的样子解决问题,失去孩子的活泼

被冷暴力对待的孩子,可能会学着家长的样子去对待自己遇到的人、事、物。那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并非空穴来风,孩子最亲近的人就是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父母冷暴力对待孩子,孩子也会依样学样。

这些被家长忽视的“冷暴力”,你对孩子做过吗? - 天天要闻

03

向冷暴力说“不”

当发现孩子有了上面那些表现时,家长就该警醒了,这些应对方式可以帮助家长,避免冷暴力对孩子产生更坏的影响。

父母的自我反省√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父母更是任重道远,时常反省自己究竟哪些地方对孩子冷暴力了,哪些地方对孩子不负责任了,哪些地方确实错了应该改正,找出孩子变化的根本原因,然后才能更好的应对。

此外,在遇到事情之前先反省自己,也能更好的避免对孩子冷暴力。

积极与孩子沟通√

时常与孩子沟通,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心,找到适合自家孩子的沟通方式,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言是沟通的一种重要途径,当孩子叫家长时,回应一句“爸爸妈妈现在有事,等一下再说好吗?”等忙完了再好好与孩子交流(这点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后就不管了,言而无信是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最大凶手)而不是刻意忽视,就能避免一次冷暴力。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正面告诉孩子,哪些地方做错了,帮助孩子一起改正错误,而不是或冷嘲热讽或不理不睬,不仅能避免一次冷暴力,还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

这些被家长忽视的“冷暴力”,你对孩子做过吗? - 天天要闻

请学会克制情绪√

成熟与幼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情绪的克制。一个成年人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好,基本上很难有大的成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思是每位家长都会有的,可是要想孩子能够有成就,家长就是最起码的表率,家长控制好情绪,科学的教育孩子,不对孩子采取冷暴力,孩子也能学着家长的样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出一个好的修养。

修复孩子的内心√

已经有过冷暴力的家长,在避免日后对孩子继续冷暴力的同时,也要修复孩子已经遭遇过冷暴力的内心。

冷暴力对孩子的伤害已经构成,通过给孩子道歉、陪孩子游戏、教孩子读书写字等,传达给孩子家长对孩子的爱,是首选。

此外,语言的表达也必不可少。表达对孩子的爱,并不意味着会让孩子骄纵,而是让孩子得到家长能给的安全感,然后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建立来自自身的安全。

这些被家长忽视的“冷暴力”,你对孩子做过吗? - 天天要闻

必不可少的耐心√

耐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很多人都说,忍耐是有底线的,但是对待孩子,这个底线真的需要一低再低。孩子的天性意味着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状况,家长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调整自己的忍耐底线,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对孩子冷暴力。

用心陪伴很重要√

用心陪伴孩子玩游戏、户外活动、读书识字等等,而不是敷衍的人在孩子旁边,却在玩着手机、看着电视,既能通过陪伴了解孩子,也能让亲子关系更加密切,最好的是避免冷暴力最好的办法。

这些被家长忽视的“冷暴力”,你对孩子做过吗? - 天天要闻

其实,这还只是比较常见的几条不是非常严重的冷暴力。

相对于家暴,严重的冷暴力对孩子的心灵伤害更大,家暴时被打的屈辱性只是暂时的,而冷暴力产生的阴影则有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严重的甚至影响性格,成年后抑郁,自杀自残......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好自己的日常言行了,千万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一起拒绝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陪伴孩子阳光成长!

部分素材来源:木莲妈妈  N视频  楚天都市报

为了不让您最关心的内容被湮没

防止我们一不小心失散

快把“首都教育”设置为星标吧★

只需三步

这些被家长忽视的“冷暴力”,你对孩子做过吗? - 天天要闻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妈妈的模样 - 天天要闻

妈妈的模样

妈妈,是什么模样?是清晨煮粥时鬓角的白雾还是深夜盖被时垂落的发丝是风雨里为你撑伞的背影还是镜前装扮时灿烂的脸庞过去一年妈妈的故事曾经打动你我她们的模样你还记得吗?我们用“AI”绘出了她们的模样点击图片,回顾她们的故事01“天籁”妈妈·丹正和妈妈根藏卓玛来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拉乡平时以放牧为生偶...
青年早新闻|“妈妈,我爱你,”一句话,孩子边说边泪崩 - 天天要闻

青年早新闻|“妈妈,我爱你,”一句话,孩子边说边泪崩

今天是5月11日,中国青年报“青年早新闻”来了——“青年关注、关注青年”!几分钟速览最新热点,带你走近“宝藏学校”、触达“青春团讯”、学习“榜样人物”、了解“服务动态”。今天,祝所有的妈妈安康常伴,笑颜永驻图片由AI辅助生成“妈妈,我爱你。”一句话,孩子边说边泪崩 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新修订的《婚姻登...
孩子培训时受伤,培训机构:“自甘风险”!法院判了 - 天天要闻

孩子培训时受伤,培训机构:“自甘风险”!法院判了

不少家长会给孩子报一些文体类培训班,如果孩子上课时受了伤,所在的培训机构需要担责吗?乐乐是一名11岁的花样滑冰学员,在冰场训练时她不慎摔倒受伤,造成右股骨干骨折。培训机构以“自甘风险”为由,主张免责。什么是“自甘风险”原则?哪些情形适用于这项原则?法院又会如何判定?11岁女童在培训机构学花滑摔倒受伤致右...
母亲的泪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铭记 - 天天要闻

母亲的泪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铭记

“母亲一手抹着自己的泪,一手抹着我的泪;一会儿是这只手,一会儿是那只手,反复交替,上下左右,有点儿心乱手忙,又仿佛是别有用心的,是要用彼此的泪去堵对方的泪。”——《人间信》似乎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母亲的泪水。从一开始孩子出世时的剧痛,到后来蹒跚学步摔跤;哪怕孩子已经长大,待到奔向远方时,母亲的...
一个母亲最大的贡献,是自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一个母亲最大的贡献,是自己的松弛感

莫言曾在采访中说过,母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童年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母亲却总能在缝补衣服时哼着小曲儿,在田埂上种菜时讲着故事。这种骨子里的松弛感,让他贫瘠的童年长出了一片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