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五十的70后,人生的真相,都在“鲁迅的课文”里

2025年04月03日13:20:21 育儿 1469

小时候学鲁迅的课文,摇头晃脑,一知半解。

他写下的文字,总要隐藏什么道理,不去深读和思考,是深涩难懂的。

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再读课文,忽然发现我们的人生真相,早就在课文里写好了。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一代又一代,似乎没有改变多少。

年过五十的70后,人生的真相,都在“鲁迅的课文”里 - 天天要闻

01

关于能耐:书到用时方恨少。

《孔乙己》,为他说的“之乎者也”,暗自发笑。

一个读书人,居然没有一技之长。偶尔帮人去抄书,也无法维持温饱。

喜欢喝酒,却常常付不起酒钱,还被周围的人嘲讽。

文章中写道:“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走出校门,我们也要去赚钱了,忽然发现自己没有一技之长。

混过了中年,要开始进入老年了,发现自己还是没有一技之长。

很多70后,读书是不够认真的,父母也没有严格要求。到了周末,父母来一句:“赶紧去放牛,看什么书啊。”

很多同龄人,都是读完初中,不管成绩好不好,都开始打工赚钱了,或者在家帮助父母种地,农闲的时候,也会去山里伐木,采摘山胡椒等。

什么都不会,那么我们只能在低处混,流水线、修理厂、饭馆等,都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地。

对比之下,能够学到一门技能的人,混得好多了,能够成为工程师、技术员;一部分人,上了大学,就混到了体制内。

原来,读书才是人生最大的捷径,可惜当年不懂。

02

关于漂泊:背井离乡家难回。

《故乡》,是作者离开家乡多年,再回老家的所见所闻。

看到鲁迅和闰土的友谊,从两小无猜,到生分。

闰土喊鲁迅为“老爷”,一个在外谋生,变得富有;一个在老家种地,苟延残喘。

还有豆腐西施杨二嫂,主动开口打招呼,鲁迅居然不记得了。

在老家待了几日,又要离开了。离开之前,还把老宅变卖了。这算是彻底断了回来的念头。

文章中写道:“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一幕,多少次出现在我们的人生里。

外出去谋生,本以为赚了钱,就可以回来养老,过更好的生活。

没想到的是,这一走,居然越走越远。也从农村到城里定居了。

逢年过节,也会到老家看看,和父母吃一顿饭。也有人修缮了老屋。

但是多少老屋,大门是锁着的。也有一些门,被野草掩盖了。

空心的村庄,有残垣断壁。把记忆一点一点粉碎。

是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条路,通往远方,并且不能回头。

年过五十的70后,人生的真相,都在“鲁迅的课文”里 - 天天要闻

03

关于心态:自我解嘲也是乐。

《阿Q正传》,看到一个生活在底层,却总是自得其乐的人。

他很穷,也没有人记得他的名字,有时候在土谷祠栖身。

有机会,就去做短工,有几个钱就去喝酒。

有人如此评价他:“阿Q不仅在生活上十分满足和得意;在精神上,也有其满足和沾沾自喜之处。”

他没有什么本事,就是一张嘴,总是为自己找快乐。比方说,和人打输了,他还能说:“我总算被儿子打了。”

一开始,我们看到阿Q是愤怒的,后来发现很多人,都活成了他的样子。

比方说,和人打麻将,输了几百块。但是不会悲伤流泪,而是说:“这次算他侥幸,下次我会赢回来。”

还比方说,分明口袋里没有几个钱,却大大方方地去喝酒,还请人喝酒,真是打肿脸充胖子。

通过炫耀,自我安慰,忍住羞辱等,拉满自己的优越感。

不就是,你笑笑我,我笑笑你,就活过了一辈子吗?

04

关于生死:大闹一场就离去。

《社戏》,感触到了乡村的热闹。

那时候我们没有手机,也没有什么娱乐。乡里有人唱戏,那就是很难得的事情,方圆百里的人,都会赶来。

鲁迅说:“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可见,那时候的社戏,有多热闹,人多到你数不清。

多年后,还可以回忆:“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有一位先生说过:“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还真的是这样一回事。不管多热闹的事情,终究要回归冷清。

看我们的村庄,只有几个留守老人了吧;看我们的亲戚,长辈逐一过世,已经所剩无几了;就是同龄的人,也许都没有五十岁,就永别了。

再往后,我们也要退休了。起码要退出工作。你五十岁之后,不再是职场的主要人物了。

大部分的人,都有“人走茶凉”的感觉。没啥,生命都会消失,何况是工作。

年过五十的70后,人生的真相,都在“鲁迅的课文”里 - 天天要闻

05

作家王蒙说:“文坛上有一个鲁迅那是非常伟大的事。如果有五十个鲁迅呢?我的天!”

是啊,鲁迅是唯一的,不要太多了。若是满大街都是文学家,那就不知如何评价了。

但是鲁迅笔下的人,是可以很多很多的。是你,也是我,还是他。

命运跌宕起伏,就像抑扬顿挫的故事。长的岁月,短是年龄;长的是句子,短是词语。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是的,也许我们的一辈子,没有什么价值,但我们仍旧要笑着活,敢于解读自己,敢于面对自己的卑微。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或许这就是人生最大的真相吧。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他们牺牲时24岁、25岁、27岁、29岁…… - 天天要闻

他们牺牲时24岁、25岁、27岁、29岁……

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视他们牺牲时24岁、25岁、27岁、29岁、32岁……这些“年轻”的数字背后是守护平安的见证而今我们又“见”到了公安英烈微笑的脸庞你踏荆棘而去我们沐光前行每一个平安的日夜都是你生命的延续陈建军(1962.08.01—1987.12.15)“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生前系文山州砚山县缉毒队民警先后24次打入犯罪集...
幼儿园春日艺术节,师生用AI破解自然密码 - 天天要闻

幼儿园春日艺术节,师生用AI破解自然密码

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实习生 邵格通讯员 刘欢 王晶“快看!琥珀里冻住了一只彩虹甲虫!”4月3日上午,武汉市青山区第一幼儿园的操场上,5岁的冯楚晴举着找到的“昆虫琥珀”冲向展台,手里的“蜻蜓”在阳光下折射出幻彩光芒。这场将自然融入美育的春日艺术节,除了插花签到、盲盒花花卡等惊喜外,更增设了“琥珀寻宝”闯关任务...
一个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选择买单,而不应该一味怪罪父母 - 天天要闻

一个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选择买单,而不应该一味怪罪父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就有人到处宣扬“父母无恩论”,说父母生下孩子是应该的,不应该感恩,说父母养大孩子也是应该的,不应该感恩,反正不管父母干什么都是应该的,父母对孩子有责任有义务,而孩子对父母不仅没有任何的责任和义务,还不用感恩,这种言
此物最相思 - 天天要闻

此物最相思

编者的话又到一年清明时。在孩子们心中,长辈那斑白的头发和慈祥的笑容,是儿时最温暖的记忆。珍藏着温馨回忆的光盘、储存着爱的信息的手机,都是长辈与孙辈之间爱的连接。爷爷的光盘一七一中学初三(6)班 刘予馨“咱们家的旧东西也该收拾了!”妈妈不经意
她力量|梅耶·马斯克:人生由我,才开始 - 天天要闻

她力量|梅耶·马斯克:人生由我,才开始

“Hi,我是梅啦子,一个努力奋斗的85后二孩职场妈妈,鸡自己又顺带鸡娃,100%真实,100%原创,愿和你一起探索多元生活的可能性~”作为一个二孩职场妈妈,我最近看了梅耶·马斯克的这本《人生由我》,结合之前看的《埃隆·马斯克传》,我真正是学
清明节扫墓,如何回答孩子的“灵魂提问”?这些话术很温暖 - 天天要闻

清明节扫墓,如何回答孩子的“灵魂提问”?这些话术很温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清明节是缅怀先人的时刻,也是传承文化的契机。以春雨烘托哀思,用焚纸寄托怀念,感受生命厚重的同时,也要抓住生命教育的时机。让孩子明白,死亡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会珍惜当下,感恩生命。
孩子2岁爱说火星语 - 天天要闻

孩子2岁爱说火星语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明在家中玩耍。他刚满两岁,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明的父母注意到,他开始模仿一些奇怪的声音和词语,似乎是在说一种“火星语”。这种现象让他们感到好奇和困惑,同时也引发了他们对儿童语言发展的思考。1.语言发展阶段语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