妓女即“风尘女子”,这一词,带给人们的感觉往往是秽乱的、下作的。
职业的特殊性,也使她们历来被看作是卑贱的、污秽的淫妇。在长久以来的男权视域对女性形象二元对立定式思维影响下,这份特殊性也将“坏女人”的帽子扣在她们头上。
从事这一职业的女性群体,基本与恬不知耻的荡妇形象间划上等号,这样的等号甚至逐渐延伸到道德品质方面,当人们得知一位女性是从事风尘职业时,往往会下意识认为其道德品质低下。

——然而,这两者间其实并无必然联系,低贱的社会地位并不代表败坏的道德品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羊脂球》中的女主人公羊脂球的故事,就验证了这一错误的断论。
相反,故事揭露了上层社会一些人的自私、虚伪,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对立与转变。
一、马车上各怀鬼胎、身份各异
羊脂球的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时期——在普鲁士侵略下,法国处处充斥着战争的阴霾与恐怖,人们争先恐后地逃离这个“是非之地”。
书中主人公羊脂球本名叫艾丽萨贝特,在面对普鲁士士兵凶残的施暴下选择“见义勇为”,险些将一名普鲁士士兵杀死,这使得她无法再在这里生活下去。

被逼无奈,羊脂球只能和其他群众一样选择逃离。
而先前一些以为自己能够在战乱中捞一笔的上层人士,也逐渐意识到已经是最后时刻了,不得不离开,于是都要逃亡的“下等人”羊脂球和“上等人”聚在了一辆马车中......
这辆马车里,有葡萄酒商人鸟先生夫妇、道貌岸然的卡雷·拉姆东夫妇、貌合神离的布雷维尔伯爵夫妇,这三对夫妇都具有一定的财力权地位,属于法国社会的上层人。
除此之外,还有两位修女,以及和羊脂球一样处在社会底层的科尔尼戴。
在马车驶离法国的路程中,通过上等人对羊脂球的态度,可以窥见人性的伪装。得知羊脂球是“下等人”后,三位上层社会的夫人便开始共同排斥羊脂球。

——她们的原因也出奇一致,那便是羊脂球的身份和她们的“洁身自好”背道而驰,不排挤羊脂球,就相当是和她“同流合污”。
但这些“上等人”们在匆忙逃命时,根本没有想到马车上的吃饭问题,什么食物都没有带。而羊脂球在受到排挤后犹豫再三,还是将自己准备的一大篮食物拿出来分享。
而那些上等人们的表现,则尤为可笑......
他们一边对羊脂球更加轻蔑,甚至想要将羊脂球和她的食物一起丢下车去;另一边又先假装拒绝几次,后来便开始毫无负担的将羊脂球食物一扫而光。
这些上等人自以为品格高尚,有修养,但他们和羊脂球假惺惺的套近乎,以及违心地赞扬羊脂球的善良,则是他们虚伪、自私人性的最好伪装。

二、羊脂球与上层群体的人性对比有多强烈?
等到了马车被普鲁士士兵拦下,这些“上等人”的真正人性开始暴露,和羊脂球善良奉献的形成强烈对立。
马车被拦下后,修女最先服从命令下车,接着是对普鲁士军官谄媚着打招呼的鸟先生,最后才是羊脂球、科尔尼戴......
这时,高傲的人不再是那些上等人,而变成了身份低贱的下等人。这一转折,初步显现出人性的对立。
所谓的上层社会人士在面对侵略者时,放下他们在底层人面前的高傲与自尊,点头哈腰阿谀奉承,只为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国家形象早已被他们抛之脑后,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切身利益。

而被视为是下等人的羊脂球,反而一直保持着刚正不阿的态度,严辞抗拒侵略者。即便是小人物,但在她看来:这样的场合,她的言行代表自己的国家,不能向敌人低头哈腰。
两者相比,反而低贱的羊脂球更加具备爱国情结、民族自尊心。
在被扣留期间,普鲁士军官对羊脂球提出了无理的要求,羊脂球果断拒绝了。但这事被羊脂球同行的上等人得知后,他们担心自己会受到危险。
于是将对普鲁士士兵的愤怒,转移到羊脂球身上,他们认为:羊脂球本就是风尘女子,哪有尊严,是因为羊脂球的拒绝,所以他们才无法离开,于是他们开始密谋如何让羊脂球屈服。
毋庸置疑,这时自私、虚伪的人性已经开始显露......

在上等人劝说无果后,代表着圣洁的修女也加入了这场无耻的劝说。
她们打着上帝的名义,干着助纣为虐的勾当。同为底层人的科尔尼戴虽然也知道这是一场阴谋,但并没有揭穿,反而听之任之。
于是在虚情假意、花言巧语的哄骗下,善良的羊脂球最终被迫答应普鲁士军官的无理要求。
三、身份不代表内心
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之前,隐藏在有修养表相下的虚伪、自私的人性,在他们担心自身利益会受到损害时,开始逐渐显露。

这和作为下等人,却表现出爱国情怀以及善良、勇敢、美好人性的羊脂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看到了最简单、也是最淳朴的人性对立。
小说的最后,由于羊脂球的牺牲,一行人得以继续前进。
正常来说,其他人应该像他们极力感谢羊脂球,但他们并没有,反而像之前一样排挤对方,甚至还更加明目张胆。
他们对羊脂球鄙夷不屑,觉得她肮脏不堪,不愿和她接触,仿佛多看她一眼就会染上传染病一样......
在这最后一段旅途中,莫泊桑又描绘了一次午餐的场景,这次和先前截然相反,那些虚伪自私的人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在马车上大快朵颐,对饥寒交迫的羊脂球不闻不问。

显然,他们早就将羊脂球在困难时期与他们分享食物,为了能够放行,委身敌人的事全然忘却,仿佛当初殷切劝说羊脂球的并不是他们。
看到这一幕,面对冷漠的同伴,后悔、羞愧、愤怒等情绪一股脑涌上羊脂球的心头,相较心中的怒火,饥饿对羊脂球来说已经微不足道了。
但是羊脂球内心的悲愤,却无处发泄,哭泣似乎成为她唯一的宣泄口,但是自尊心让她最终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羊脂球的眼泪,并未唤醒那些上层人残存的人性,在他们眼中,羊脂球本就是底层,让她同意普鲁士军官的无理要求并没有什么不妥,她根本没必要自命清高。

羊脂球的眼泪与其他人的不为所动的对比,完全将丑恶的人性展现的淋漓尽致,从而衬托出低贱身份的下等人的伟大人性。
《羊脂球》这部短篇小说,透过一辆马车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美与丑,也让我们清楚上等人并非就是有教养充满人性美的,而所谓的下等人也并非没有一点尊严与爱国情怀。
风尘女子作为一种职业,是各种无奈所造成,我们不能根据职业来评判一个人的人性,而是要根据这个人具体的品行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