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去农村生活,有“三种忌讳”

2023年10月19日15:57:17 育儿 1021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羡煞了多少人?若不是为了生计,四五十岁就要回乡了。

好不容易熬到退休,终于变成了自由人,回乡的愿望就变成了现实。

现实告诉我们,别急着回乡,先学一学融入农村的规则,做好充分的准备。

哪怕你是农村出生的人,在城里混了几十年,也会有心智上的改变,回农村就得重新开始。

斗转星移,老家不再是你印象中的样子,就如鲁迅在《故乡》里写的:“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

以下“三种忌讳”,悟透了,有备无患。

退休老人去农村生活,有“三种忌讳” - 天天要闻

01

第一,忌讳“姿态太高”,需要做个普通人。

人有等级吗?谁都会回答:“没有。”

既然没有等级,为什么有人趾高气扬,对穷苦人百般嫌弃。

就是在酒席上,也要论资排辈,位置坐得不对,还有人不高兴,认为自己被冷落了。

敬酒的时候,也总是先向有钱有势的人。

作为退休老人,在职场上,经历了很多应酬。多半有这样的经历:年轻时服务于人,自己在低位;五十岁的时候,自己接受别人的服务,在高位。并且年纪偏大的人,在职场也更受尊重。

到了农村,就不一样了。不管是谁,都是农人,多半是按照“长幼顺序”来安排宴席,称呼也是某大爷,某阿姨,而不是某局长,某主任。

再大的年纪,你也是村民一个,要服从村集体,也没有什么特殊化。

《增广贤文》中说:“富贵不压于乡党,宰相回来拜县丞。”

你以为自己衣锦还乡,到任何地方都被人尊重,其实不是这样的,是你回到乡里,麻烦村里人接纳,要主动去拜访村里的管事的人,还有一些长辈。

把姿态压得很低,就像童年一样,对谁都毕恭毕敬。这才是对的。

你到乡里去做霸王,肯定是行不通的;你居高临下,肯定会被人讨厌。

北宋的王安石,不做宰相之后,在江宁隐居,丝毫不提自己的功劳和工作。和村里的张公同行,还笑着说:“你是张公,我是相公,都一样。”

回到原点,不仅仅是回到人生的出发点,还是心态降低到进入职场,变富之前。

退休老人去农村生活,有“三种忌讳” - 天天要闻

02

第二,忌讳“张口就来”,需要做个甜嘴人。

鲁迅在《故乡》里,写了一个叫杨二嫂的女人,张口就说:“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接着,杨二嫂说:“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鲁迅听了这些话,真是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从沟通来看,随口就来,肯定会得罪人,起码会让人很不舒服。

农村的人情世故也多,谁家有事,都聚在一起,扯一扯的机会,比比皆是。

人老了,要积口德。这是起码是素质。不要以为自己到了农村,就可以变得婆婆妈妈。

农村有一种鸟,叫乌鸦,张口就“呱呱呱”。

乌鸦常常被人驱赶,活得很不愉快。

有一天,乌鸦主动搬家,说:“这里的人,不欢迎我。”

一旁的鸽子说:“你不改变自己的声音,到哪里都一样。”

做人,千万不能做乌鸦。首当其冲的,就是避免“乌鸦嘴”。

不是人家迷信,而是人们习惯顺着别人的言语去思考,坏话冒出来,就认为是坏事来了。

农村有句土话:“好的不灵,坏的都灵。”

退休老人回到村里,要降低姿态,但是不要降低素质。还得继续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

对于穷苦的人,也许你不想施舍,但是你可以多鼓励。尤其是对人家的孩子,鼓励之中,就是把两家人的关系搞好了。

左邻右舍,难免会有矛盾。有什么事情,当面说,别背后乱说。农村的闲话,虽然不是大问题,但是言语的种类更多,传播更快。

多美言几句,和谁都关系不错,人才有容身之处,人与人才能互相关照。

退休老人去农村生活,有“三种忌讳” - 天天要闻

03

第三,忌讳“大量投资”,需要做个简朴人。

古话说:“赚钱如银针挑土,败家如开闸泄流。”

别以为有退休金,到了农村,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开销大了,是撑不住的。

很多老人,回到村里,就大搞建设,修建新房子,投资农场,还开垦荒地等。以为自己还能大器晚成,或者给子孙留下一片天地。

事实上,很多人外出谋业之后,田地都已经让出来了。要在农村投资,什么都得花钱。比方说,租地;请人开荒等。

你对农村的发展不太了解,就大量投资,有可能功亏一篑。钱收不回来,养老就困难了。

在农村置业,不比城里买房和租门面,可以转让出去。也许你一次投资,但是不成功,土地还是会荒废,也难以有人接手。

根据自己的情况,到农村住一段时间,再考虑是否投资。投资多少,也得有限度。谨慎一些,日子简朴,才能细水长流。

退休老人去农村生活,有“三种忌讳” - 天天要闻

04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孕育了我们,也可以容纳我们。

可是回村的事情,要多番谋划,避免到了农村,格格不入。

退休生活,要怡然自得,但更多是偏向于精神状态,而不是生活本身。

同样一片土地上,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沉默,有人叹息......

只要你生活简朴,待人亲和,为人高尚,到哪都是好日子。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我竟然这么自私 - 天天要闻

我竟然这么自私

五一回爸爸那里,忘记说什么话题了,我说我还有几年就退休了,爸爸说,这么快啊!在爸爸眼里,我还是那个不懂事的小傻妞一样。后来爸爸说,退休了,可以来给我做饭。我这时候才心里惊了一下样,这个想法我怎么从来没有。
分别32年和26年后,他们终于在母亲节前喊出那声“妈妈”! - 天天要闻

分别32年和26年后,他们终于在母亲节前喊出那声“妈妈”!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王祥龙 摄影报道张新(左二)与刘玲玲(右一)与母亲相认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会议室内,一场跨越数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河南人张新(化名)和内蒙古人刘玲玲,两个素不相识却命运相似的人,在这一天,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32年、26年——漫长的等待,在这一刻化作泪水与拥抱...
“妈妈,我错了”孩子犯错后,高情商的你,一定会做这3件事 - 天天要闻

“妈妈,我错了”孩子犯错后,高情商的你,一定会做这3件事

一位宝妈,分享了这样一件事:儿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突然,她听到一阵哭。跑过去一看,发现是儿子推了别人,那个小朋友正倒在地上哇哇哭。她正想发火,儿子已经先开口说:“妈妈,他一直弄不好,我一着急,就推了他。对不起,我不该这样做的。”那一瞬
家风是家庭稳固的防火墙,家庭有三个坑千万别踩。 - 天天要闻

家风是家庭稳固的防火墙,家庭有三个坑千万别踩。

曾经有位网友问财经作家吴晓波,现在钱越来越难赚,普通人该投资什么行业最稳赚不赔。吴晓波想了想然后回答道,我投资家庭的未来才是最划算的。其实仔细思考我觉得他说得对,家庭经营好了,就是最大的资产,能扛住很多风险。
女子逃离赌博“丈夫”与4岁女儿分离27年,团聚当天女儿泪目:从小最怕让人知道没妈妈丨红星寻人 - 天天要闻

女子逃离赌博“丈夫”与4岁女儿分离27年,团聚当天女儿泪目:从小最怕让人知道没妈妈丨红星寻人

内蒙古女子玲玲的童年记忆中,父亲总是和赌博联系在一起,母亲则停留在“离家出走”4个字上。今年31岁的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而她更加想念自己的妈妈。四川眉山51岁的王群(化名),27年来,也一直想念着被拦下的女儿。32年前,年仅19岁的她到内蒙古打工时与当地一男子“结婚”(未办理结婚证),次年生下了女儿玲玲。...
妈妈别当“免费保姆”!狠心拒绝才是对孩子和自己负责 - 天天要闻

妈妈别当“免费保姆”!狠心拒绝才是对孩子和自己负责

很多妈妈在养孩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把自己活成了24小时待命的“保姆”。每天围着孩子的衣食住行打转,从早忙到晚,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爱好,甚至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一再妥协。可结果往往让人寒心,孩子不仅不懂得感恩,还把妈妈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解码商河|苔花向阳开,商河“花香妈妈”用爱浇灌的成长故事 - 天天要闻

解码商河|苔花向阳开,商河“花香妈妈”用爱浇灌的成长故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贝艺在商河,“花香妈妈”承载着源源不断的希望与力量,守护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成长。苔花虽小,也学牡丹盛开。这些关于爱与陪伴的故事,正悄然绽放出春天最美的模样。以爱之名的旅程阳光透过窗户,在木质地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