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还过分,很多父母还乐在其中

2023年07月31日16:32:03 育儿 1675

对于父母来说,养孩子生孩子除了希望孩子平安健康之外,就是希望自己能够老有所依。

一种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还过分,很多父母还乐在其中 - 天天要闻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对“孝”这个词出现偏差,很多人认为孝就是给父母钱,让父母衣食无忧,有的人认为节假日回家看望一趟父母就是孝顺,甚至有些人打着对父母孝顺的借口,陪在父母身边,只为了名正言顺的啃老。

这些现象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察觉,一种新型“不孝”正在蔓延,多数父母还没有意识到。

一种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还过分,很多父母还乐在其中 - 天天要闻

蔡女士的生活是非常不容易的,年轻时丧偶,一个人抚养儿子长大,后来儿子结婚,蔡女士将所有的积蓄和退休金拿出来,给儿子买房准备彩礼,蔡女士觉得儿子以后肯定会对自己好,最起码老有所依。

然而自从儿子结婚后,很少对蔡女士关心,就连春节儿子也没有回来陪蔡女士。知道儿媳有了身孕,儿子才将蔡女士接过去,那也是蔡女士第1次进儿子的家门。蔡女士并不是儿子孝顺,要给他养老,而是他过来照顾儿媳。

一种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还过分,很多父母还乐在其中 - 天天要闻

后来孙子出生,蔡女士也成了免费的保姆,除了照顾孩子,蔡女士还要洗衣服做饭,几年后孙子上幼儿园,蔡女士的任务也轻松起来,除了逛街就是接送孩子。然而前段时间儿媳妇给蔡女士几万元,感谢蔡女士把孙子养大,并且告诉蔡女士,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不需要她照顾,可以回老家安度晚年了。

一种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还过分,很多父母还乐在其中 - 天天要闻

蔡女士说自己老家的朋友都搬出去了,回家后自己也是一个人买菜做饭,儿媳见状,知道蔡女士不愿意回家,于是也没有给他好脸色,直接说自己的爸爸妈妈身体不好,想过来一起生活。并且把话说的很难听,说蔡女士老家房子很大,一个人生活很舒服,没有必要和他们挤在一起生活。

听到这蔡女士也是气的不轻,儿媳还有个哥哥。岳父岳母身体再不好,两个小时的路程也来得及,况且岳父岳母有儿子,现在却要让自己的儿子来给他们养老。

一种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还过分,很多父母还乐在其中 - 天天要闻

蔡女士本来以为儿子会站在自己这边,却没想到儿子在旁边竟然给自己讲起了“大道理”。

蔡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儿子和儿媳“抛弃”了。

出现下面这4种不孝行为,请一定重视。

01、用道德“绑架”父母

现在的年轻人都希望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同时还希望两个人有自己的小天地,结婚后有了孩子就把孩子扔给父母照顾。只要父母有不愿意就会抱怨,最后父母也不得不帮他们照顾孩子。

一种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还过分,很多父母还乐在其中 - 天天要闻

02、“废物式”养老

子女认为只要让父母衣食住行无忧就是最好的享福了,然而他们却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要。有些老人就是吃愁都不愁,但就是感觉没有存在感,整个人也很颓废。

能够让父母被人需要让他们感到存在感,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这才是孝顺。所以“废物式
”的养老要注意了,关爱老人一定要找到合理的养老方式。

一种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还过分,很多父母还乐在其中 - 天天要闻

03、不断“压榨”父母

有些子女就像吸血鬼一样黏在父母身上,父母给的钱挥霍无度甚至还想着父母的退休金。逼着自己的父母给自己买房子车子,如果不满足就哭天喊地。

就因为老人疼爱自己的孩子,所以一再的忍让和宽容,导致子女更加的嚣张自私。

一种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还过分,很多父母还乐在其中 - 天天要闻

04、让父母偿还债务

生活中孩子外面闯祸了,父母都会对孩子负责,并且还要拿出养老钱给孩子堵窟窿,甚至还不上债,只能逃走,以免债主要挟自己的孩子。

长辈不要一味的去满足孩子的需求,有时需要理智,薄情一点。子女的新型不孝,一定要远离,这样自己才能够享受晚年。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 天天要闻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文|莹妈01江苏有一个女孩子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边的眼睛,结果眼睛严重过敏,压根就睁不开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点点肿但没完全瞎,还能看到一点点。妈妈哭笑不得,把视频发到网上,万万没有想到,同款的网友还真不少。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 天天要闻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人生似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临着抉择,每一次选择都影响着未来的走向。懂得何时该勇往直前、何时该急流勇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明白何时要全力以赴去争取、何时应谦逊礼让以退为进,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适可而止,并非懦弱无能的表现,而是历经世事打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闻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有相聚的欢喜,也有离别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别,大到生死的诀别,我们口中常说的“永远相伴”,在无情的时光面前,也不过短短百年。当亲人突然离世,为何有些人不会痛哭流涕?其实,没有眼泪,并不意味着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泪的人,大多是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 天天要闻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近日,吴艳妮妈妈熊艳的一段访谈,引发网友热议。访谈中妈妈表示:吴艳妮就像是榴莲,人们对她的看法两极分化,从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别人喜欢的能力。熊艳在访谈中回忆,女儿吴艳妮刚去北京体育大学上学的时候被孤立,整个竞技体校的女孩都不爱跟她玩,吃饭洗澡训练都没人陪,她就特别郁闷。哭着给自己打电话。熊艳开导她...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 天天要闻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第一篇叫《妈妈》。孩子说:“除了妈妈,你在所有人那里都占内存,只有妈妈,连老师发群里的照片都舍不得删掉。”“占内存”——这属于像素时代的词,被孩子拿来度量爱的深浅。我们精心清理缓存、追逐流畅,妈妈却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渐引导孩子的主见” - 天天要闻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渐引导孩子的主见”

文|吴钩随笔很多家长会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是把孩子当提线木偶,事事包办;一个是“过早放手”,什么都让孩子自己决定。可事实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有主见、有方向、有判断力,但不是让他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独自面对人生风浪。孩子不是你的人生附
铅中毒不容忽视,孩子咬笔杆也有隐患吗?儿科医生提醒 - 天天要闻

铅中毒不容忽视,孩子咬笔杆也有隐患吗?儿科医生提醒

近日,铅中毒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自然存在的毒性重金属元素,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最应关注的有毒化学品之一。生活中哪些物品含铅?铅中毒距离我们有多远?如何防范潜在的铅暴露风险?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吴秀静。“爆米花、松花蛋等食品可能含有较高铅含量,长期食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