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不幸的麦小登和樊小慧结局完全不同,读懂养育女儿的原则

2022年11月03日02:12:28 育儿 1083

我平时不怎么追星,但是最近有一个“网红”樊小慧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我之前完全不了解。但是那天热搜看到了“8年只见过4次面”的军嫂被“出轨”了,这有点让我震撼。

我开始忍不住去关注了这个叫做“樊小慧”的网红。她有将近900多万的粉丝,老公是一位驻守边疆的军人,结婚8年了他们只见过4次面。

樊小慧出生在农村,因为是女孩,很快就被自己重男轻女的父母抛弃了。好在一个好心的奶奶把她收养了,奶奶家的四叔四婶成了樊小慧的“父母”。之后樊小慧就一直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可是在樊小慧二十多岁的时候,奶奶因病去世了。

原生家庭不幸的麦小登和樊小慧结局完全不同,读懂养育女儿的原则 - 天天要闻

虽然至亲离开了,但是这时候的樊小慧已经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不幸的是,他的亲生父母又来找她了,樊小慧跟着亲生父母回到老家,并在父母的安排下相亲,认识了现在的老公,然后结婚生子。

因为身份的悬殊,婆婆不喜欢她,老公又常年不在身边,所以樊小慧不仅要一个人照顾孩子,还要想办法赚钱养家。她能干善良,虽然婆婆嫌弃她,但是她却为了老公尽孝,逢年过节都会去看望自己的婆婆。这样完美能干又善良的女人,没想到竟然被辜负了。

原生家庭不幸的麦小登和樊小慧结局完全不同,读懂养育女儿的原则 - 天天要闻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麦小登,同样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自己的母亲抛弃了,是爸爸和姑姑照顾她长大成人。

因为父亲生病,麦小登回农村,她的短视频记录着她回农村的生活。跟樊小慧一样,麦小登超级能干,会开拖拉机,会干各种农活,体重只有90斤重的她,却好像有无穷的力量,什么都能做。

原生家庭不幸的麦小登和樊小慧结局完全不同,读懂养育女儿的原则 - 天天要闻

同样是原生家庭不幸的麦小登,和樊小慧一样是千万网红。但是她们现在却有了不一样的结局,麦小登有宠爱她的父亲,也把她当成小公主的世豪6号,还有把她当成亲闺女的婆婆。而樊小慧用8年的时间等来的是背叛,一个人承受了所有的一切。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麦小登前段时间给那个“抛弃”自己的母亲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的坚定和坦然,能够看出她的不幸童年已经被治愈了。而樊小慧这些年积极维护老公,讨好婆婆,终究还是被伤害了。在她们两个的故事中,读懂了养育女儿的原则。

原生家庭不幸的麦小登和樊小慧结局完全不同,读懂养育女儿的原则 - 天天要闻

女孩不用过度“富养”,需内心强大

“穷养儿子,富养女儿”,这些年来网上都就流行着要富养女孩。但是过度的物质富养容易让孩子迷失自己,也容易让孩子丧失独立的能力。比起物质的富养,更重要的是给女儿精神的富养,让她们充盈自己,不容易迷失自己,内心强大,不会轻易地被生活打败。

樊小慧和麦小登他们的原生家庭条件都不好,从小就经历了很多的苦难,没有所谓的“富养”。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和困难,她们都是迎难而上,没有轻易被打败。所以她们有了现在的成就,内心强大的女孩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积极面对生活。

原生家庭不幸的麦小登和樊小慧结局完全不同,读懂养育女儿的原则 - 天天要闻

给女孩足够的父爱,是最好的安全感

樊小慧和麦小登最大的差别就是父爱了,麦小登有一个特别爱她的父亲,这也是她最大的安全感。

曾有调查显示“从小缺少父爱的女孩,更容易早恋,也更容易遇到渣男”。所谓“虎父无犬女”,父亲对女儿的性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父亲是女孩生命中第一个经常接触的男性,他的一言一行都落尽了女儿的眼里、心里,并且成为女孩模仿的对象。父亲也是女儿眼里异性的典范,很多时候也成了女孩择偶的标准。一个好父亲赛过100个校长。

马伊琍在《朗读者》中说道:“尤其对于女孩子,如果有一个非常爱她的父亲,这个女孩活在世界上,会非常有底气。”所以没有足够的父爱,才是女孩最大的安全感和底气。

原生家庭不幸的麦小登和樊小慧结局完全不同,读懂养育女儿的原则 - 天天要闻

女孩不需要懂事,避免形成讨好型人格

关于樊小慧的事件,很多网友扒出来老公很早就出轨的迹象。我觉得8年时间只见4次面,再加上见面时的一些举动和言语,其实小慧应该很早就能感受到老公有异心了。可是她一直在给对方机会,努力做得更好,可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依旧没有,事实很残酷。

关于小慧的事让人特别气愤,很多人都为她打抱不平。太过懂事她,却没有得到了好的结局。

复旦教授陈果说:成熟的人,会慢慢活成一束光,谁若接近TA,就是接近光。那些懂事的女生,早已活成了能温暖别人的一束光。可是谁又能作她的那束光呢?

原生家庭不幸的麦小登和樊小慧结局完全不同,读懂养育女儿的原则 - 天天要闻

懂事的孩子要牺牲自己的想法迎合大人的需求,她们不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时间久了,她们渐渐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压抑自己的想法,努力地去讨好任何人,唯独委屈了自己。

俗话说“养儿子操心一阵子,养女儿操心一辈子”,女孩是父母一生的牵挂。女儿作为家里的小棉袄,我们能做不仅是努力保护好她们,更重要的是教会她们生存的规则,愿每个女孩都能够被温柔以待!#2022育儿季#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 天天要闻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文|莹妈01江苏有一个女孩子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边的眼睛,结果眼睛严重过敏,压根就睁不开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点点肿但没完全瞎,还能看到一点点。妈妈哭笑不得,把视频发到网上,万万没有想到,同款的网友还真不少。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 天天要闻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人生似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临着抉择,每一次选择都影响着未来的走向。懂得何时该勇往直前、何时该急流勇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明白何时要全力以赴去争取、何时应谦逊礼让以退为进,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适可而止,并非懦弱无能的表现,而是历经世事打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闻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有相聚的欢喜,也有离别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别,大到生死的诀别,我们口中常说的“永远相伴”,在无情的时光面前,也不过短短百年。当亲人突然离世,为何有些人不会痛哭流涕?其实,没有眼泪,并不意味着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泪的人,大多是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 天天要闻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近日,吴艳妮妈妈熊艳的一段访谈,引发网友热议。访谈中妈妈表示:吴艳妮就像是榴莲,人们对她的看法两极分化,从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别人喜欢的能力。熊艳在访谈中回忆,女儿吴艳妮刚去北京体育大学上学的时候被孤立,整个竞技体校的女孩都不爱跟她玩,吃饭洗澡训练都没人陪,她就特别郁闷。哭着给自己打电话。熊艳开导她...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 天天要闻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第一篇叫《妈妈》。孩子说:“除了妈妈,你在所有人那里都占内存,只有妈妈,连老师发群里的照片都舍不得删掉。”“占内存”——这属于像素时代的词,被孩子拿来度量爱的深浅。我们精心清理缓存、追逐流畅,妈妈却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渐引导孩子的主见” - 天天要闻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渐引导孩子的主见”

文|吴钩随笔很多家长会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是把孩子当提线木偶,事事包办;一个是“过早放手”,什么都让孩子自己决定。可事实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有主见、有方向、有判断力,但不是让他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独自面对人生风浪。孩子不是你的人生附
铅中毒不容忽视,孩子咬笔杆也有隐患吗?儿科医生提醒 - 天天要闻

铅中毒不容忽视,孩子咬笔杆也有隐患吗?儿科医生提醒

近日,铅中毒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自然存在的毒性重金属元素,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最应关注的有毒化学品之一。生活中哪些物品含铅?铅中毒距离我们有多远?如何防范潜在的铅暴露风险?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吴秀静。“爆米花、松花蛋等食品可能含有较高铅含量,长期食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