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母亲争执的根源

2022年07月16日06:00:03 育儿 1561


孩子与母亲争执的根源 - 天天要闻

昨天晚上。孩子和妻子吵起来。甚至都没有原因。

妻子说:“你这样到社会上怎么混。一点问题就耍,不分长幼,不敬权威。”

儿子说:“你这样的长辈,不尊重也罢,一点儿也不讲道理。”

孩子与母亲争执的根源 - 天天要闻

妻子生长在官宦家族,从小耳濡目染,一身官僚阔太太习气。我们是自由恋爱,所以,她一边想要把我培养成大奸大恶的超级大官,一边想把孩子培养成无所不能的天才。

从小孩子就是在各种补习班中长大的。算下来花钱很多,但没有一项坚持到底,没有一项学成归来。

于是妻子就把问题归在孩子不努力,归在孩子爸爸不配合。

甩锅和不讲理成了家常便饭。这确实当官的手段。你有官职可以去耍,你没有官职跟谁耍。只剩下跟家人耍。

孩子与母亲争执的根源 - 天天要闻

每天一进家门就抱着手机不松手。还总说其他人不学习。

在家里什么家务都不主动做,还总是挑肥拣瘦,指使他人做这做那。

从来都不反省性子急,脾气暴躁,诡辩和耍无赖,满口脏话。

孩子和我都很痛苦。每天都盼望着离开这个家。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要生活在一起,为什么不能正常交流的三个人,还非要捆绑在一起互相伤害。

每个人都有她生命畸形的源头。从少年时期,就要开始去培养和练习,才能改变家族的劣根,比如懒惰,比如脾气暴躁。

我从小到大没有挨过打,因为我是男孩子,我们家重男轻女,但这并不代表我就认同这件事。所以我和姐姐关系不好,我既觉得是我亏欠她,又觉得是父母亏欠她。所以我不歧视女生,我不是大男子主义,所以我成功解脱出来。

但我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懦弱。

妻子没有。妻子延续了家族的暴躁脾气。所以一个暴躁脾气的妻子和一个懦弱的丈夫,会影响下一代的怎样的性格。

孩子很矛盾,一边是不讲道理,一边是告诉你要隐忍,要尊重别人。到底孩子应该怎样做,他不知道,没人教给他,他更加迷茫,年轻的心很痛很混乱,最亲的人没有站在他身边,没有给他支持和鼓励。

孩子与母亲争执的根源 - 天天要闻

作为孩子应该怎样办呢?

1、顶住压力,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自己认为对的事,不一定对,但一定是对抗原生家庭劣质性格的基础,有了基础,才有机会成长。

顶住压力不容易,很多人都在高压下抑郁了。这不奇怪。减压阀原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

减压阀是压力容器的一个安全装置。比如高压锅的减压阀,它的作用就是在压力容器内部的压力,达到压力容器允许承受的最大压力之前,先破坏点,从减压阀泄压。

人的减压阀有很多种。暴饮暴食,酒精,倾诉,运动,不自觉地减压,大部分都不理智,甚至很极端。这反而很危险,比较容易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伤害别人的事。

主动减压和科学减压要从自身条件出发,选择运动,聊天和工作,才是最好的。

2、学习关于原生家庭的知识,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

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人如果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是没办法改变的。

“你没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里装睡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原生家庭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有些性格,通过家族世世代代地传承,已经根深蒂固,特别是有些性格特征具有两面性。在不同的场景下,会是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就是一些人迷茫的原因。

就像暴力,用在家人身上就是残忍和无情。用在敌人身上就是勇敢和无畏。这样的性格特征要特别注意调整。每一种性格的滥用都是危险的。包括懦弱。

3、向优秀的偶像学习和取经。

很多人能够摆脱自己的圈子,都是有一个偶像的支撑。对于偶像,粉丝会盲目地崇拜,这种盲目性是转变性格的良方。所有的盲目都是发自肺腑的。

选择对的偶像很重要,或者忽略偶像的普遍性格——普通人性格。不要去追星和打扰,在自己心里树立就好。图腾不能显灵,不要叶公好龙。

所以崇拜一个古人比较安全。

4、多读书,读好书。

这不是一个宣传口号,是我发自肺腑的感激。一本书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很多的好书也一定会让人受益终身。不但可以指导你如何做人,也能指引你方向,教给你方法。

现在市面上的书太多了,眼花缭乱的傻傻分不清。那就不要看当下的书,看古书,看经典。能流传几百年几千年的书,一定有它的智慧,也一定是大智慧。

孩子与母亲争执的根源 - 天天要闻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浙江发现黑熊踪迹,熊妈妈带着俩熊孩子:偷吃蜂蜜,还搭了张“席梦思”床 - 天天要闻

浙江发现黑熊踪迹,熊妈妈带着俩熊孩子:偷吃蜂蜜,还搭了张“席梦思”床

浙江又发现黑熊踪迹了!而且,这次是一只熊妈妈,带着俩熊孩子!刘芝坤,衢州江山仙霞岭自然保护区深坑口管理站站长。上周,他在梳理红外相机的拍摄影像时,发现了三段清晰的黑熊视频,视频中,黑熊一家三口在夜晚觅食,甚至还拍到了两只小熊在竹林间撒泼打滚。这是黑熊2025年在浙江的第二次现身。微博上,近年来在开化、常...
俗话说得好,女大避父,儿大避母,儿子大了,妈也得学会放手 - 天天要闻

俗话说得好,女大避父,儿大避母,儿子大了,妈也得学会放手

高三那点事儿,做过父母的都懂。辞职、租房、陪读,咱们中国爸妈特别是妈妈,为了孩子什么都豁得出去。别说小出租屋蜗居一年,天塌下来都认。有谁不是想着:“我再坚持坚持,他就能上一所好学校!”但是时代变了,眼下陪读早把家变成了“全职保姆加心理咨询室
原本,这就是人生!(读到心酸) - 天天要闻

原本,这就是人生!(读到心酸)

原来,你会经历必须经历,你会走过必须走过的,你会失去不可避免的,你会承受难以承受的,你会撑住不能撑住的,你会肩负必须肩负的一切,这就是人生。
一个人(深度好文) - 天天要闻

一个人(深度好文)

自诞生至终结,无人能全程相伴。父母会老去,留下我们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雨;朋友会散落在天涯,各自追寻梦想;爱人或许也会在某个转角离去,留下我们独自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孤独,并非我们主动选择,而是生命赋予的必然课题。周国平曾言:“孤独是人的宿命。”学会与孤独共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