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你会经常给孩子贴“标签”吗?

2022年07月05日08:50:22 育儿 1860

所谓标签,就是将孩子固化成一个刻板的印象,而心理学中也有这个概念,叫做“标签效应”。

如果我们总是对着孩子吼:“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不会做。”“你这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太拖拉了。”“你这还是真懒。”“自己的书包都不会整理。”

久而久之孩子可能真的会变成我们所说的样子。

日常生活中,你会经常给孩子贴“标签”吗? - 天天要闻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的时候,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还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负面标签,是内心永久的“伤疤”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
孩子的双手,拿着一张26分的考试卷。整个人微微后缩,嘴角下垂,神情紧张,看起来怯怯的样子。身上刻着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

你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一句句难听的话,刻在孩子身上,就像伤疤一样,一刀刀刻在孩子的心上。这种伤害带来的痛苦,不是时间就可以轻易抹去的。

前几天朋友说她在丈夫聊天时,无意中聊到儿子有点“笨”,不然怎么每次考试都考这么少分,老公也说,可能是有点“傻”。

当时儿子刚从房间出来,听到这话就愣了一下,她也没当回事。

之后的几天就发现,孩子的表现有点奇怪,再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活蹦乱跳,也不怎么爱说话了,整个人就是很忧郁丧丧的样子。

日常生活中,你会经常给孩子贴“标签”吗? - 天天要闻

过一段时间,在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儿子突然说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妈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在你和爸爸眼里,我是不是,特别没用啊?”

儿子低着头:“我那天,听到你和爸爸,说我笨了。”

其实父母说的每一句话,孩子都会默默地听在耳朵里、记在心里。因为父母就是孩子最重要的人,怎么可能不去在乎最重要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呢?


我们随口对孩子说出的一句话,对于孩子来说是标签,更是没办法收回的事实。

日常生活中,你会经常给孩子贴“标签”吗? - 天天要闻

心理研究表示,0-6岁的孩子最容易接受父母的心理暗示。如果我们常常对孩子说一些生气的话,会更容易让孩子形成负面消极的人格。长大以后,产生自卑、内向、敏感、忧郁心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孩子的记忆可能会淡化,可孩子的情绪却将记忆封存在了潜意识里,伤害也永远留在了人生里。

正面标签,也要适度表达

正面标签,通常是在表达良好的评价。可以对孩子起到鼓励、积极的作用。单单从人性的角度,基本每个人都喜欢被肯定、被赞扬。

当然正面标签也要有度,不能让孩子失去客观的认知。

日常生活中,你会经常给孩子贴“标签”吗? - 天天要闻

懂得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健康的亲子关系既可以为孩子提供学习成长的必需条件,又能与孩子建立了充足的情感链接。

没有哪一个孩子天生就符合父母百分百的期待,如果强行将父母的期待灌输给孩子,不仅不会让孩子进步,反而还可能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

帮助孩子克服实际困难

孩子之所以会被贴上“标签”,有时是因为遇到了困难。比如:

  • 任性,可能是因为不善于表达。
  • 磨蹭,可能是因为穿衣服的时候遇到了困难。
  • 害羞,可能是因为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

虽然孩子的这些行为有时候会让人抓狂。但其实Ta们只是因为缺乏经验、常识或信心。所以当孩子发脾气乱扔东西的时候,你可以告诉Ta,生气的时候可以说出来。当发现孩子穿衣服有困难时,也可以专门留出时间来帮他做练习。

日常生活中,你会经常给孩子贴“标签”吗? - 天天要闻

当困难都解决了,孩子也自然就可以表现地很好了。

接纳真实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把孩子的正常发展当作问题。

要和孩子一起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孩子的性格虽然千差万别,但总结起来要么安静一点,要么活泼一点,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

不能觉得孩子内向一点就是“自闭症”,外向一点就怀疑是“多动症”

6岁以前的孩子还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非常容易接受心理暗示。按照父母贴的标签,去寻找归属。

日常生活中,你会经常给孩子贴“标签”吗? - 天天要闻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不去负面评价孩子的性格、智力、能力等等......

想说孩子“笨”的时候,不如说:“这并不难,我们多说几次就会记住的。”

与其说孩子“懒”的时候,不如说:“你应该将自己的玩具收拾起来。”

想说孩子“淘气”的时候,不如说:“你把沙子扬到别的小朋友身上,是不对的。”

接纳每个孩子真实的样子,不要简单粗暴地用标签来定义孩子,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要做只用“一只眼睛”看待孩子、“毁掉”孩子的父母。注:点击““链接””,进行免费在线解答您的心理困惑!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亲子心理咨询: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吗? - 天天要闻

亲子心理咨询: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吗?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该如何调整积极面对?我对孩子太过急切,像极我爸当年对我的样子,也是我最讨厌的样子。如何心平气和地看待孩子这一路走过去的印记,如何放下那份自私的执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可以感受到题主的焦虑和无奈,表面上题主是为孩子的平庸而感到失望,其实是你对于自己...
萌态百出!熊猫宝宝圆润如煤气罐,网友:这谁能顶得住啊! - 天天要闻

萌态百出!熊猫宝宝圆润如煤气罐,网友:这谁能顶得住啊!

在翠绿茂密的竹林中,藏匿着一群令人忍俊不禁的可爱使者——熊猫宝宝。它们宛如一颗颗精致雕刻的玉球,圆润得如同家中的“煤气罐罐”,让人一见便心生欢喜,爱意满满。作为中国的国宝,熊猫宝宝不仅因其黑白分明的独特毛色和憨态可掬的模样在全球圈粉无数,更
妙笔天成,弘扬国粹——张德聪 - 天天要闻

妙笔天成,弘扬国粹——张德聪

篆书,作为中国古老书法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在篆书书法中,其字形匀称、线条优美,给人以古朴、端庄的美感。张德聪先生的篆书,每个字的线条都呈现出一种流畅、圆润的美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享受。特别是在书写长篇作品时,篆书的线条之美更加凸
熊孩子在情感表达上有哪些特殊方式 - 天天要闻

熊孩子在情感表达上有哪些特殊方式

熊孩子在情感表达上确实有一些特殊的方式,这些方式可能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殊方式:直接而强烈的表达:熊孩子可能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不经过太多的修饰或考虑。例如,他们可能会直接告诉父母他们想要什么玩具或食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