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奖赏变成条件,孩子就看不到父母真正的爱了(下)

2022年07月05日05:50:12 育儿 1752


成长,需要内在的生机,即认为“自己可以”的这份勇气与自信。

这是无论是用奖励给予爱,还是用惩罚撤回爱,都无法催生出来的内在驱动力。

那如何做,才避免“有条件的养育”对孩子的伤害呢?

当奖赏变成条件,孩子就看不到父母真正的爱了(下) - 天天要闻

科恩教授给出了办法:向孩子传达一种,不含评价意义的正面态度。

这既可表达我们的认可,也能保护好孩子的内在动机,让他发自内心地做出一些好表现。

① 捕捉兴趣点,唤醒内驱力

教育讲究因材施教,让爱好画画的孩子肆意涂鸦,比逼着他们用铅笔替代画笔去做计算题,更让孩子投入其中。

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切实的点燃内部动机,用行动鼓励孩子在感兴趣的事情上发挥特长。

“正面强化”是用开放式的积极引导,激发孩子对事情本身的兴趣。

② 发挥精神奖励的激励效果

德西效应认为,过度的奖励会损耗个体持久的热情。但并非因此就不能奖励孩子,转换形式和方式,用合理的鼓励,可以降低孩子的抵触心理,激励行动热情。

例如,当孩子练琴时,“弹一首曲子奖励一颗糖”,不如换成正向言语激励来夸奖他:“虽然曲子有点难,但我看到你克服恐惧,成功把它拿下了!我为你这份坚持感到骄傲。”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比起物质奖励,精神上的鼓舞会更能激发孩子的内部动力。注视着孩子双眼,面带微笑的鼓励,会让激励值翻倍。

③ 引领价值观,控制奖励频次

物质奖励也可以有,但尽量围绕孩子的生活学习展开,例如奖励爱看书的孩子一套他期待的图书,为爱运动的孩子购置运动器材,让孩子看到你爱他所爱,如他所愿。

奖励要把握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

同时,让下一次的奖励不确定会“发生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永远让孩子意想不到,使他充满期待。

当奖赏变成条件,孩子就看不到父母真正的爱了(下) - 天天要闻

孩子才会感受到——

父母并非因为某件事的结果而奖励他,而是奖赏他的主动性、自制力等积极品质和态度。从而体验到“自己也能做好”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教育无他,唯“激发孩子内心的小宇宙”。

比起用奖励为饵,拉着孩子往前冲,不如让孩子找到愿意为之奔跑的目标。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赛道旁给他加油打气、做好后勤,然后看着他一骑绝尘,在视线里越跑越远,跑出自己的人生。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亲子心理咨询: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吗? - 天天要闻

亲子心理咨询: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吗?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该如何调整积极面对?我对孩子太过急切,像极我爸当年对我的样子,也是我最讨厌的样子。如何心平气和地看待孩子这一路走过去的印记,如何放下那份自私的执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可以感受到题主的焦虑和无奈,表面上题主是为孩子的平庸而感到失望,其实是你对于自己...
萌态百出!熊猫宝宝圆润如煤气罐,网友:这谁能顶得住啊! - 天天要闻

萌态百出!熊猫宝宝圆润如煤气罐,网友:这谁能顶得住啊!

在翠绿茂密的竹林中,藏匿着一群令人忍俊不禁的可爱使者——熊猫宝宝。它们宛如一颗颗精致雕刻的玉球,圆润得如同家中的“煤气罐罐”,让人一见便心生欢喜,爱意满满。作为中国的国宝,熊猫宝宝不仅因其黑白分明的独特毛色和憨态可掬的模样在全球圈粉无数,更
妙笔天成,弘扬国粹——张德聪 - 天天要闻

妙笔天成,弘扬国粹——张德聪

篆书,作为中国古老书法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在篆书书法中,其字形匀称、线条优美,给人以古朴、端庄的美感。张德聪先生的篆书,每个字的线条都呈现出一种流畅、圆润的美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享受。特别是在书写长篇作品时,篆书的线条之美更加凸
熊孩子在情感表达上有哪些特殊方式 - 天天要闻

熊孩子在情感表达上有哪些特殊方式

熊孩子在情感表达上确实有一些特殊的方式,这些方式可能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殊方式:直接而强烈的表达:熊孩子可能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不经过太多的修饰或考虑。例如,他们可能会直接告诉父母他们想要什么玩具或食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