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说教孩子,不如说是父母在自我教育

2021年09月09日19:41:03 育儿 1519

上一期讲了一个案例,也讲了一些家长遇到那样的情况的处理方法。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呢?

妈妈下班回到家,小男孩迎上去说妈妈能陪我玩一会儿。妈妈直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了,妈妈要做晚饭。小男孩很不高兴地问:为什么要做晚饭呀?我讨厌吃晚饭。妈妈听了后很恼火,大声嚷道:不做晚饭,晚上我们吃什么喝什么,全家喝西北风啊!

与其说是说教孩子,不如说是父母在自我教育 - 天天要闻

小男孩并没有善罢甘休,被妈妈的情绪所感染了,认为妈妈很不讲道理,于是就跟妈妈胡搅蛮缠,结果搞得妈妈火更大。最终结果打一顿,最后孩子很委屈地走到一旁去哭,妈妈也带着坏的心情去做饭,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安静下来,你与其冲过去向孩子指手画脚,大说特说,还不如在他耳边轻轻地跟她说说话。

父母要给孩子好的榜样

父母要给孩子好的榜样。比如孩子老是打人,你跑过去打他的手心惩罚他,希望这样能让他知道被打是疼的,或者告诉他不要打了。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不如你抱住她,轻轻地抚摸她的手,这样的话呢,就会使他逐渐地就改变了这个习惯。因为他感受到的不是苛责,感受到的是帮助,感受到的是爱你,是用正确的方式在爱她。

如果你希望孩子平静。你就要学会对家里的每一个人情绪平静,并且修炼自己内在的平静。如果你想让孩子有好的语言。那么你自己就要说好的语言,杜绝和他聊八卦的语言。

如果你想让孩子把玩具整理得整整齐齐。那么你自己的东西就应该放得整整齐齐。

与其说是说教孩子,不如说是父母在自我教育 - 天天要闻

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怎么说话怎么做事?这些都是从模仿大人开始的。

你希望孩子诚实守信,你就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谎,否则孩子就不可能表里如一,这一点对于我们成人来讲,尤其要有这个敏感度,因为我们成人很容易,当着孩子的面说谎。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当我们成人与孩子在一起,陪孩子的时候,或是给孩子读书,或是家人围坐在一起,或是干点别的什么。正在这个时候电话响了,你拿起电话一家发现是推销电话,这时我们往往脱口而出,想也不想就说:不好意思,我正在开会,或者是说我正在上班。

如果此时你正在陪孩子玩耍,或者是给孩子讲故事,或者是跟孩子谈话,那么你的回答就会让孩子产生困惑。因为孩子他理解不了你,为了避免推销员的打扰而编的推脱之词,孩子会认为大人不成事讲谎话。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只要如实的回答说:对不起,我正在陪我的孩子。这样既避免了在孩子面前撒谎,又避免了去编善意的谎言,也不会让孩子对我们产生误解。

与其说是说教孩子,不如说是父母在自我教育 - 天天要闻

如果你想让孩子思维清晰,那就要养成做事情规划好,不要想一出是一出。不要经常是做着做着就突然发现不对了,又改另外一种做法。所以,围绕在孩子周围的成年人就很重要了,因为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他就是在模仿成年人在学习的。

孩子的模仿分为显性模仿和隐性模仿

一、显性模仿:这是容易被发现的。

就是你干什么孩子就干什么?你擦桌子,孩子也擦桌子。你拖地孩子要拖地,这个是比较容易发现的。

二、隐性模仿:是最难发现的。

孩子模仿的是什么呢?她模仿的是你的情绪。如果你的孩子调皮捣蛋,你心里面暗暗的很生气,但你的表情确实在笑,你会发现孩子只会继续调皮,或是更加变本加厉,因为孩子是可以感觉得到你隐藏在内心的怒火的。所以隐性地模仿对孩子来说更重要,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大人面对孩子的时候呢,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隐性模仿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生成占70%,显性模仿对孩子性格的养成只占30%

也由此可见,这个隐性模仿了他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孩子做得很不对,你去告诉她,这不对那不对,或者这个不要那个不要,是没有用的。你要用正确的方法做出来,让孩子看到正确的方法,带着孩子真正地去做。这就是给孩子立规则的方式。

与其说是说教孩子,不如说是父母在自我教育 - 天天要闻

0到7岁是建立好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

在0到7岁的孩子是仰望着成人的,以成人为榜样,信任成人,因为0到7岁的孩子是这一生中最信任父母的时候。这七年,孩子是100%的信任父母,这七年,如果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是错得太离谱,那么基本上父母教孩子干什么?孩子就干什么?

七岁以后很难教的孩子,基本上是孩子的生命头七年没有引导好,没有建立好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

孩子七岁以后,越大越不相信父母,基本上是在孩子0到12岁这个年龄阶段,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采用哄、骗、压的方式进行教育,长大后压不动了,也骂不动了,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就变成了不是欺骗就是取悦。所以导致孩子越大越不相信父母,甚至还会看不起父母,因为他很讨厌父母这样做。

那么,十三四岁的青春期这个阶段,也就是逆反阶段,其实就是前面这几年的教育错误的集中爆发。从这一点的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孩子在家里面教育,其实是对我们成人的要求。

与其说是说教孩子,不如说是父母在自我教育 - 天天要闻

为孩子做出1%的改变

那么面对孩子,是我们第二次学习的机会,也就是说,我们成人要重新看待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我们怎么安排我们自己成长?怎么提升我们自己?这更重要。

其实这一点对我们大人来讲,与其说是说教孩子不如说是我们在自我教育,只有把我们自己的自我教育好了,孩子自然而然,他就会教好了。

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讲,要想把孩子教好,有一句话叫做:孩子不用管,全靠德行管。那么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大人要去学习老祖宗教我们的做人的道理,待人接物,处处想着与人为善,积德行善。

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帮助孩子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那么孩子很多的情况下,不用我们去苦口婆心的,总是去想着怎么教育他。这样的话孩子就会根据我们大人的正确行为,去模仿我们的想法和做法,所以才会自己成长起来。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难怪乔峰英雄一世,却不得善终,你看第一个让他破戒的女子是谁 - 天天要闻

难怪乔峰英雄一世,却不得善终,你看第一个让他破戒的女子是谁

金庸的武侠小说与其他武侠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笔者看来,答案很简单,其他小说中的那些大侠无非是在武林中惩奸除恶,而金庸笔下的大侠则多了几分家国情怀,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就体现了他的格局,可以说是金庸把武侠小说抬到了原本不属于它的高度。
这7个细节,证明你把孩子养得很阳光(娃中3条算你厉害了) - 天天要闻

这7个细节,证明你把孩子养得很阳光(娃中3条算你厉害了)

姐妹们,你是不是总担心自己孩子不够优秀——成绩不够拔尖、才艺不够突出、性格不够外向……但其实,真正养得好的孩子,不一定样样第一,但一定内心阳光、自信有力量。如果你家孩子有下面这7个细节,恭喜你,说明你给了他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人没本事,一看便知”,没本事的人多半喜欢这3件事 - 天天要闻

“人没本事,一看便知”,没本事的人多半喜欢这3件事

有本事的人,总是默默努力耕耘;没本事的人,却常常虚张声势。有本事的人,注重努力的过程;没本事的人,只追求浮华的结果。一个人有没有本事,其实从生活的细节中,一眼就能看穿。一个没本事的人,最喜欢做以下三件事!
渡人亦是渡己! - 天天要闻

渡人亦是渡己!

世间的一切,仿佛都有着既定的轨迹。相遇,是命运巧妙的安排;离别,是时光无奈的抉择;得失,是生活起伏的常态;成败,是人生历练的考验。一切皆有定数,看似偶然,实则蕴含着必然的因果。
抬眸,蹙眉,叶红深处,花为谁凋零 - 天天要闻

抬眸,蹙眉,叶红深处,花为谁凋零

倚栏,凝眸,烟柳堤旁,风为谁轻柔?春日迟迟,垂柳依依,嫩绿的丝绦在微风中缱绻。远处,湖面波光粼粼,似是揉碎的金帛。她凭栏而立,目光越过这无边的春色,落在不知名的远方。风撩动她的发丝,带着春日独有的温柔,可她的眼中,却藏着化不开的哀愁。这风,曾吹过他们携手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