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对自家孩子“一把就尿”感到很自豪,认为这样的宝宝“识把”。可是,小宝宝真的能被训练得可以控制大小便,建立排尿规律吗?答案是否定的。几个月的宝宝对尿便排泄尚无意识,不能自主控制,当膀胱或直肠充盈时,会产生连锁反应从而自行排出。
“把屎把尿”是传统观念中常见育儿方式,那时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妈妈清洗尿布的劳动量,同时妈妈还错误地认为“定时排便排尿有利于日后养成好习惯”。如今的科学育儿理念表明,“把屎把尿”是不可取的,这违背了宝宝生长发育的规律,剥夺了宝宝的自主控制能力,有损宝宝的健康。
天气较热时,妈妈或家人可能会认为宝宝穿着尿布或纸尿裤“捂得难受”,就会给宝宝穿开裆裤并“把屎把尿”,这是大人在刻意控制宝宝的行为,是不尊重宝宝的体现。妈妈不用担心宝宝日后戒不掉尿布,也不用担心天热造成皮肤伤害。待宝宝成长到2岁左右,会逐渐体会到在尿布中排便排尿的不适感,那时妈妈加以引导让宝宝学习使用坐便器会很容易。
宝宝的便尿排泄是无条件反射,在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情况下是无法自主控制的,既不能主动通过小腹肌运动来挤压排便,也不能克制住让便尿不排泄。而所谓的“识把”,不过是家长通过动作、姿势、声音等,帮宝宝建立的条件反射,甚至是爸爸妈妈观察判断宝宝即将排泄立刻采取把尿把便行动的结果,这些都不意味着宝宝学会了控制大小便。
少洗几块尿布或省下有限的纸尿裤钱,是以宝宝的健康作为代价的。“把屎把尿”除了对宝宝造成心理伤害外,还可能导致身体上的伤害。因为妈妈无法事先知道宝宝何时要排尿排便,所以难免会频繁去“把”,这是对宝宝髋关节及肛门括约肌的异常刺激,有害无益。频繁的“把屎把尿”还容易因为腹压频繁增高压迫肛门而导致宝宝脱肛或肛裂等情况。
总是把尿,宝宝建立条件反射,一旦再被把尿,即使宝宝膀胱尚未充盈,也会排尿,从而导致尿频。通常,到了宝宝1岁半左右,开始有了自主排便排尿的意识,到那时,爸爸妈妈因势利导进行训练才能更容易地帮助宝宝建立排便规律,因此爸爸妈妈要特别注意不要盲从,不要过早训练宝宝排便排尿。
你会坚持让宝宝自然排尿、排便吗?你知道把屎把尿会对宝宝的身体发育有什么影响吗? 你是怎样说服家人放弃把屎把尿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