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真的只使用了10%的腦力?那不過是騙人的說法罷了

斯嘉麗·約翰遜(Scarlett Johansson),1984年11月22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女演員,人們熟悉她可能很多時候是通過漫威系列裡她扮演的「黑寡婦」形象來認識的,其實她在很多部影片中都有精彩表現,除此之外她也是一位歌手。

今天我們不講她,只是通過她做一個引子來講述一個關於認知的騙局。

《超體》是一部由法國導演呂克·貝松執導,斯嘉麗·約翰遜、摩根·弗里曼、崔岷植主演的科幻動作片,於2014年7月25日在北美上映。《超體》英文名:「Lucy」講述的是斯嘉麗·約翰遜扮演的年輕女人意外變成毒販,在人體運毒過程中意外泄漏到她體內被身體吸收,反而給了她超於常人的力量:包括心靈感應、瞬間吸收知識等技能,讓其成為一名無所不能的「女超人」。而這種能力的實現來源於對人腦能力的完全開發。

《超體》英文名:「Lucy」

您可能聽說過這樣一種說法,人類僅使用其腦力的10%,而且如果您可以釋放其餘的腦力,那麼您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您可以成為超級天才,也可以獲得心理能力,例如讀心術和心靈感應。199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美國專註於大腦運作研究的心理學專業學生中,有整整三分之一的人都對這種說法感到迷戀。2013年的另外一項研究表明,大約65%的美國人相信這種說法。

人類真的只使用了10%的腦力?(騙人的)

先拋開最新的研究結論暫時不談,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人類的平均腦力使用率只有10%,那麼自然進化創造剩下的90%給人類做什麼呢?有句話說存在既有原因。按照「節能宇宙法則」(這個是梵君發明的:這個給 「偷懶」找的理由你能辯駁嗎?這篇文章中詳細闡釋了這一觀點)自然不會進化出無用的東西。

日前最新的研究表明,「百分之十」的說法徹頭徹尾是一個騙局,人類每天我們都在使用整個大腦在工作。

神經心理學研究

神經心理學研究了大腦的解剖結構如何影響某人的行為,情感和認知。多年來,大腦科學家已經證明,大腦的不同部分負責特定的功能,無論是識別顏色還是解決問題。與10%的神話相反,科學家已經證明,由於大腦成像技術(例如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大腦的每個部分對於我們的日常功能都是不可或缺的。

研究尚未找到完全不活動的大腦區域。甚至在單個神經元水平上測量活動的研究也沒有揭示大腦的任何非活動區域。許多測量人在執行特定任務時的大腦活動的大腦成像研究表明,大腦的不同部分如何協同工作。例如,當您透過手機閱讀這篇文章時,大腦的某些部分(包括負責視覺,閱讀理解和握住手機的部分)將更加活躍。

但是,某些人提出觀點,大腦圖像中藍色的部分表示並未被使用,所以他們支持90%沒有被開發的「神話」,因為它們經常在原本為灰色的大腦上顯示出小的明亮斑點。這可能意味著只有亮點才有大腦活動,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反,有色斑點代表大腦區域在某人執行某項任務時比未執行某項任務時更活躍。灰點仍處於活動狀態,只是程度較小。

另一種情況也能很好的反駁10%的說法,在於遭受中風、頭部外傷或一氧化碳中毒導致的腦部損傷的人,無法完成之前正常時候可以完成的事情。如果10%的說法是正確的,那麼就意味著如果90%的腦力都失去了也和正常人一樣。然而研究表明,即使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腦部受損也可能造成毀滅性後果。例如,對Broca區域的破壞會阻礙單詞的正確形成和流暢的語音,儘管一般的語言理解能力仍保持不變。在一個廣為人知的案例中,一名佛羅里達婦女永久性地失去了「思想,感知,記憶和情感的能力,而這正是人類的本質」,因為缺氧破壞了一半的大腦,約佔大腦的85%。

進化論的觀點

反對10%神話的另一條證據來自進化。 成年人大腦僅占體重的2%,但消耗的能量卻超過身體的20%。 相比之下,許多脊椎動物物種(包括一些魚類,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的成年大腦所消耗的能量占人體能量的2%至8%。 數百萬年的自然選擇已塑造了大腦,自然選擇傳遞了有利的特徵以增加生存的可能性。 如果僅使用大腦的10%,人體就不可能將其全部精力用於維持整個大腦的功能。

誰是10%腦力騙局製造者?

有人會說梵君你偷換了概念,這裡的腦力不是大腦的整體比例的10%,是負責具體功能區那部分的大腦運作能力,比如:如果開發負責聽覺的大腦部分,如果經過開發你就可以變成「順風耳」之類的。

好吧,歡迎來杠,那麼假使真的有多餘的腦力可以釋放,為什麼很多所謂的超能力者最後證實都是騙局呢?目前尚不清楚10%的說法最初是如何傳播的,但是卻被大眾媒體和別有用心的人加以放大。

5分鐘讀完一本書的意義何在??

這種說法常常與自我完善類的書籍所倡導的內容相吻合,這些書籍向您展示了如何做得更好並實現自己的「潛力」。例如《如何贏得朋友並影響人們》的序言說,普通人「僅能開發出其潛能的10%」。這種說法可以追溯到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它指的是一個人取得更大成就的潛力,而不是他們使用多少大腦。其他人甚至說,愛因斯坦使用大腦超過了10%!以此解釋了他的才華,然而對愛因斯坦大腦解剖發現他腦丘與皮質層比其他人更厚這個說法仍然沒有根據。

偷別人大腦這個事情本身就是違法人倫道德的

騙局的另一個可能來源是來自早期的神經科學研究的所謂「沉默」大腦區域。例如,在1930年代,神經外科醫師懷爾德·彭菲爾德(Wilder Penfield)在對癲癇患者進行手術時,將電極鉤在暴露的大腦上。他注意到特定的大腦區域觸發了各種感覺,但是其他區域似乎沒有反應。儘管如此,隨著技術的發展,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沉默的」大腦區域,包括額葉在內,並不是對所有刺激都會產生反應。

社會上很多所謂打著大腦開發,腦力訓練噱頭的書籍或者培訓之類的其實和腦力開發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他們傳授的只是思維方式的訓練。舉個例子,你原來是1+1+1=3的思維,他們教你1X3=3的思維,僅此而已。

說句不中聽的,你自己都10%腦力,你教我開發剩餘90%??

還有人說,你看《最強大腦》 里那些選手沒?各個都和超人了一樣如何如何。我告訴你,那些人的確也是訓練了思維方式而已,如果真是腦力過人怎麼不直接現場讀心?另外,另外,有一點要明白告訴你那是綜藝節目,什麼是綜藝?就是台上都在演,台下都在托兒。(當然,我並沒有說《最強大腦》有造假情況)

大腦是否能被開發?

那麼大腦就不能被開發利用了?當然不是,比如我們可以通過腦機介面的方式讓大腦的能力驅動體外設備。

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指在人或動物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創建的直接連接,實現腦與設備的信息交換。這一概念其實早已有之,但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才開始有階段性成果出現。

2008年,匹茲堡大學神經生物學家宣稱利用腦機介面,猴子能用操縱機械臂給自己餵食。2020年8月29日,埃隆·馬斯克自己旗下的腦機介面公司找來「三隻小豬」向全世界展示了可實際運作的腦機介面晶元和自動植入手術設備。

腦機介面

梵觀點:愛因斯坦的大腦並沒有與我們普通人有什麼開發上的差距,唯一的差別是勤奮的使用與不斷的思考。